“这么说,还是皇上厉害,御驾亲征带淑妃娘娘在身边,京城里留郑皇后娘娘为他坐镇。”
“那当然,皇上不厉害谁厉害?往常辽东连年有战,你看,自皇上坐镇辽东后,那个部落敢跳出来闹事儿?都老老实实地趴着,听说建州女真都已入籍大明成为大明一份子呢,接着其他部落也应该是这个节奏。”
“想当初皇上刚提出来这项政策主张时,遭到多少人反对?现在回想,如果那些外族老老实实入籍大明,不再犯边挑事儿,皇上这政策反其道而行之,还真是英明,极具前瞻性。”
“是啊!这就是皇上的神奇之处,不然朝中重臣为何一个个唯皇上是瞻?尽管皇上他人不在京,但又仿佛时时刻刻就在朝中重臣的身边。”
“是我大明之福啊!”
“可不是?如今天下百姓也莫不感激皇上,平分土地真是好东西,让百姓都有自己可耕种的田地,这项政策简直太伟大,从此百姓不会再闹事了,唯恐天下不乱分子也就没有基础了。只此一项政策,可使天下太平。”
“历朝历代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到呢?”
“也不是没有人想到吧,商鞅、王安石,包括前任首辅张居正其实都有所触及,只是没有皇上那么彻底大胆。皇上是让天下百姓彻底翻了身啊!”
“除了天下百姓,怎么感觉皇上还有让天下女人也翻身的迹象呢?”
“这话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我一直有这个感觉,只是不知如何表达,总结得太对了,皇上就是在不断提高女性的地位,看皇上对身边的女子,包括这次偷偷带淑妃娘娘去辽东,其实都是在提高女性的地位。”
“本来就是,无论是兴农集团还是朱氏集团,都在鼓励女性加入,不歧视她们,待遇与男人相差无几。尽管遭遇许多人反对,但我觉得这是进步。”
“知音,知音啊!”
申时行又一次拜访了座主张居正。
尽管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皇上的政策主张,但肯定不是盲目地支持,而根本不做任何准备。
倘若这时候各大部落达成一致,反对皇上的政策主张怎么办?
以皇上的决心与强势,势必会以武力镇压,除了蓟辽两方面的兵力,京师这边也不能袖手旁观。
必须预料这些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拜访完座主张居正,申时行又给北直隶总督张佳胤写了一封信。
这样,申时行才放心。
至于朱翊镠提到的在东北方向筹划设置黑龙江、吉林、辽宁三大行省,暂时尚未对外宣称,仅限于朝中重臣,并且还是参与筹划的为数不多的重臣。
皇上的主张,又有内阁通过,朝中那些重臣并无异议。
关键是,他们也逐渐看到这项政策的好。如今辽东太平无事,这样不仅辽东,对于朝廷也如释重负。
倘若皇上愿望实现,那整个辽东与奴儿干都司管控的地盘,也就是皇上设想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大行省,是不是全都太平了?
历朝历代因为北方边患让朝廷受了多少苦?而历朝历代都只想着防备抵御外族,从未想过接纳外族,要与他们融为一体。
这便是皇上的高明之处。
也是大明之福。
这两天朱翊镠没有去巡抚衙门,而是留在总兵府陪伴徐文颖。
毕竟王姽婳已经回去了。
“我已经将你怀孕的消息告诉了郑皇后,此时宫里恐怕都知道。”这天朱翊镠看着徐文颖说。
“那不是都知道我随你来辽东了?”
“怎么?还想瞒住?”
“届时会不会说我不懂规矩、说你纵容我?”徐文颖笑问。
“你本来就不懂规矩呀!怕什么?”朱翊镠回之一笑。
“你希望我肚子里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徐文颖摸着自己肚子问。
“我无所谓,男女一样。”
“那你希望我将来生几个?”
“随你,反正生多少个都养得起,但长大后靠他们自己,别指望他爹就行。”
“你的意思是,等他们长大,就不管他们了?”徐文颖忙问。
“对,长大了自力更生,别啃老。”
“啥?啃老?”徐文颖不懂。
“对呀,等孩子长大,我们不也老了吗?别来伸手向我们要就行。”
“难怪你要切断对所有皇亲国戚的无条件供给呢,连自己孩子都不想养。”徐文颖一撇嘴道。
“不是不养,而是养大之后,就靠他们自己了,别指望我们。”
“那养大是多大?”
“十八岁之后吧。”朱翊镠道,“所有孩子养到十八岁之后都不管了,有本事尽管显,没本事自己挨饿。”
“所有孩子都一样吗?”
“嗯,当然都一样。”朱翊镠确定地点头,继而还补充道,“包括之怿、郑姐姐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这样倒是也不错哦。”
“无论生于皇室,还是普通人家,都应该有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手段,不能像当前许多皇室宗亲混吃等死,什么都不会。当然与政策也有关系,朕一定要尽快地彻底扭转过来。”
“天下百姓肯定都说你好,可天下皇亲国戚肯定背后里骂你。”
“骂就骂呗,骂我的毕竟是少数。况且被无用的人骂,刚好证明了朕的英明远见,只要不被有志之士骂就好了。”朱翊镠带着几分得意道。
两人正说着,连陈炬进来禀道:“万岁爷,朝廷来信了。”
“谁写的?”朱翊镠忙问。
“是王安。”
“王安?”朱翊镠接过拆开一看,原来是首辅申先生又吐血晕倒了,并恳请申用嘉回京调养。
朱翊镠觉得也行。
反正申用嘉与王姽婳已经和离,而申用嘉身边两个女子也已经怀有身孕。
但朱翊镠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申用嘉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了。
一念及此。
朱翊镠当即带着朱八戒去了京师会馆,先问问申用嘉自己意见。
申用嘉心态确实平和了许多。
他听从朱翊镠给的意见,这些天都在研究王阳明的学说。
郭三与陈珂玥每天还是陪伴左右。
因为心态的转变,申用嘉看她们不烦了,尽管也谈不上有多喜欢。
朱翊镠去了,开门见山直承其事。
申用嘉反而犹豫,感慨地道:“感觉还是留在陛下身边,我信心更足。”
“等淑妃的孩子生下来,朕也会回京的。”朱翊镠道,“眼下你爹娘着急,但他们又不能来辽东看你,不知道你到底怎样,所以朕还是建议你回京。”
“那好吧!”申用嘉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只是,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