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演习三千戚家军充当主力,戚家军前头有辽东骑兵三千,后头有辽东步兵四千,重战车有一百二十八辆,轻战车有二百一十六辆。
迎敌时,由骑兵负责冲锋,戚家军负责杀敌并阻挡敌人,使得后头的战车有充分的时间构成战斗队形。
当敌军逼近,前方的骑兵可以迅速退入战车阵内。
这种由“鸳鸯阵”演变而成的混合旅,在敌方人数很少的时候拒不迎战,只有来犯的大批敌军进入火器的射程中,也就是约二百五十尺时,佛朗机、鸟铳和火箭等才同时施放。
当火器的威力发挥以后,步兵从战车之后冲出,形成又一道冲击波,队形依然以鸳鸯阵为主,与敌人格斗。
等到敌人攻势挫被挫队形散乱,骑兵再次车后整队出击。
这种骑兵实际相当于马上步兵,他们同样以鸳鸯阵的队形作战。
鸳鸯阵作为戚继光的独创,起源于沿海一带抗倭战争中,后在蓟镇不断发展衍化成步兵、战车、火器协同作战的战术与规模。
可以说这是大明王朝最先进的军备配置了。北方俺答放弃骚扰大明,多少肯定与戚继光有关。
然而,也正是因为北方蒙古与大明的和解,使得戚继光经过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战术战略,并没有机会经过实战的严格考验。
也就是说,戚继光精心研究出来的这种战术,只是在这次军演中看到,并没有机会投入实战中。
蒙古族与女真族前来观摩的代表看得自然震撼不已,但谁也没有真正在战争中领教过。
如果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出发,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或许戚继光本人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以至于军演刚一结束对朱翊镠说的第一句话便是:“陛下感觉如何?这次军演的内容只是模拟呈现,也不知实际对抗战争中的效果。”
因为在戚继光镇守的蓟镇,已经好些年太平无事了。
“不错!都辛苦了!”朱翊镠道,“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检验。”
这话的信息量很大。
戚继光与李成梁都充满期待,一个只是想检验他的研究成果,而另一个只是出于军人对战争的渴望。
朱翊镠也不敢确定戚继光还能活多久,反正按照原本的历史,快了。
不过“剧本”已经改了,戚继光不再抑郁,正梅开二度似的激情四溢,想必应该不会那么快将星陨落吧?
但即便真的将星陨落了,毕竟人之生死不可控嘛,朱翊镠也会为戚家军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而不会让威名赫赫的戚家军跟着一道陨落,故戚继光研究的战术应该还会派上用场。
至于军备整改还有哪些不足,三言两语一时也说不清楚。
但朱翊镠也看到了很多优点,感觉以目前戚家军与辽东铁骑的实力,蒙古与女真族肯定不是对手。
只要抓住机会进行军备改革,不让就此荒废下去,以努尔哈赤领导的八旗军不可能拿下大明。
况且努尔哈赤这个时候还没有想到建立八旗管理制度呢。
军演结束后,朱翊镠吩咐王象乾安排一次晚宴。
除辽东的将士,还邀请所有参观军演的蒙古、女真族代表。
朱翊镠也不顾自己身份,说服王象乾与李成梁,参加了这次晚宴。
这不仅对于蒙古族与女真族人,就是对于辽东的将士都是破天荒之举。
皇帝竟与他们同桌举杯共饮。
这泰和皇帝果然与众不同!
宴席上,朱翊镠自然而然问到各部落代表对这次军演的感受。
尽管他知道在这种场合这样问,肯定也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各部落代表纷纷表态,不出意外的好评如潮。
但表达震撼的同时,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
更多代表认为,这次辽东军演其实就是针对他们各部落,目的是为接下来的“纳入大明”行动提前打气:看吧,大明实力摆在这儿,你们都将成为大明一份子,不服就收拾你们。
很少有几个代表看到这正是朱翊镠崇尚和平的表现。
故而,朱翊镠听完总结道:“朕知道你们说的都是恭维话,此时此刻或许都在想,为什么朕要举行这次军演?趁此机会明白地告诉你们,朕不希望出兵攻打你们每一个部落。和平共处才是朕希望看到的,但有一个前提。”
“朕有心接纳你们成为大明子民。”朱翊镠一字一顿地说道。
全场陡然间一片寂静。
朱翊镠扫视在座各位代表,发现竟有一半人低下了头,而另有一部分面面相觑,还有一部分假装在夹菜喝酒,估计还有少数代表听不懂汉语,而只有为数不多的目光与他对视。
其中便包括尼堪外兰。这家伙见场面似乎有点尴尬,便冲着朱翊镠点头咧嘴一笑,而后朗声说道:
“陛下为了帮助我们脱贫致富能过上好日子,不惜接纳救济我们这些穷苦的民族,此等宽厚仁慈之心着实令我辈佩服!陛下实乃天下第一明君!”
“不仅如此,陛下高瞻远瞩,还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互进的理念,让我们这些本来生活在边关之外的族人也能进入大明境内愉快地生活。”
“我尼堪外兰对天发誓,绝对不是为陛下说话,更不是因为陛下委任我当大明游击将军便有心盛赞陛下。”
“我不过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感而发,日子就是比从前舒服多了,不然也不会每天不断地有族人涌入宽甸成投奔我来。这可是我们原本穷苦的族人翻身把歌唱的好机会啊!”
这家伙,竟说得如此顺溜,感觉像是一个提前安排好的托儿……
不过朱翊镠还是蛮喜欢的,冲尼堪外兰点头微微一笑。
当日说服这家伙入籍大明,又任命他为游击将军镇守宽甸城,现在看来这步棋下得不错嘛。
想不到这家伙还擅长游说。
只是游说完也没有一个人配合,场面再度陷入尴尬。
众多代表忽然间感觉这顿饭似乎不怎么香了。
其实先头诸多代表就已经料到,毕竟军演的目的不就是针对他们吗?
只是没想到大明皇帝竟说得如此直接,上来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便直接说有心接纳他们成为大明一份子。
尽管其中坐着许多村落的首领,可这个时候如何让他们表态呢?
不想接纳的不会表态,即便想接纳的也不会表态,还得考虑别个部落以及本部落的意见与感受呢。
毕竟他们不是已经迁移完成、并担任大明官员的尼堪外兰。
尼堪外兰这时候可以随便表态。
朱翊镠当然明白各位的心态,他也没有想立即得到各位的答案,只是先吹吹风,看看各位的反应。
这时候沉默并不代表反对。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