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是明白人,不用我提醒,当双方达不成一致,就只能用实力说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皆然。若不弄明白,大哥无心作战,族人更是蠢蠢欲动,终究不是办法。而且据我所知,本族已有人去投奔尼堪外兰了,这在大哥看来肯定是不好的信号。”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舒尔哈齐着急:“大哥一向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为何这般举棋不定?”
努尔哈赤感慨地道:“我是怕与师父起冲突有矛盾,从此有了隔阂。”
“但不面对不行啊,这一步迟早要踏出去的,坦诚交流总比沉默要好。”
“容我再想想。”努尔哈赤一抬手。
“大哥,反正我认为这件事越早决定越好,不然先机被你师父占尽。”舒尔哈齐提醒一句后才转身离开。
“把张懋修叫来。”努尔哈赤吩咐道。
“知道。”舒尔哈齐答应一声,头也不回地去找张懋修了。
……
张懋修也已经感觉到建州这边的变化,让他更能领会皇上的旨意。
舒尔哈齐笑呵呵地来了,开门见山地道:“大哥有事找你去一趟。”
“不知何事?”张懋修问。
舒尔哈齐摇头,忽然望着张懋修认真地问道:“我一直想问你,大明皇帝为什么派你留在大哥身边呢?”
“自然是协助你大哥统一大业啊。”张懋修脱口而出。
“那统一之后呢?”舒尔哈齐又道。
“统一之后?什么意思?”
“自大明皇帝来到辽东,让我们族人心都飞了,统一之后,你说我们与大明是什么关系?或者说大明皇帝希望我们与大明保持什么关系?”
“这……”张懋修微微一滞,随即摇了摇头道,“我也不清楚。”
“你身为大明臣子,不妨猜一下。”舒尔哈齐又笑呵呵地道。
“嗯,这个……”张懋修故作沉吟想了想说,“我觉得应该取决于双方吧,首先你们有何诉求,然后看大明皇帝能不能满足,倘若一拍即合,自然是好;倘若有分歧,只能协商解决呗。”
“你这话等于没说哈。”舒尔哈齐笑。
“不明白仁兄想问什么?”
“大明皇帝是不是有心将我们族人全部纳入大明,将这片领土也全部纳入大明的版图?”舒尔哈齐索性直问。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呢。”张懋修心下一惊,故作镇定回答,又问道,“仁兄为何会这样认为?”
“看看大明皇帝的政策嘛,重新加强对奴儿干都司的管制,如今又热烈欢迎各族人入籍大明,那不就是想将我们这些人纳入大明吗?”
“仁兄认为这是对你们的冒犯?”张懋修谨小慎微地问道。
“冒犯倒不至于,相信你也看到,对许多本族人而言,这是天朝皇帝对我们的恩惠。”舒尔哈齐道。
张懋修没有表态,但心想,事实不就是这样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无异于富人救济乞丐吧?
见张懋修不吱声,舒尔哈齐也没继续追问,一摆手道:“大哥等着你。”
“好的,那我先去了。”张懋修转身离开。从舒尔哈齐的言行举止中,他也没有看出舒尔哈齐持何态度。
想着努尔哈赤找他,肯定也是因为这件事儿,毕竟皇上的决策已经牵动了他们女真族人的神经。
而努尔哈赤的态度,这时候显得尤为关键。皇上的话此时此刻还在张懋修脑海里飘荡。
不是无条件地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倘若统一而不归顺还要生事,不放弃武力诛杀。
或许,张懋修猜想,以努尔哈赤的聪明,应该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这点,不然舒尔哈齐刚才为什么要这样问?分明是怀疑、试探嘛。
那一会儿见了努尔哈赤被问及,该如何回答呢?张懋修神思电转,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自己的思绪,感觉考验他的时候到了。
王象乾在向朱翊镠汇报工作,重点谈到女真族人入籍大明一事。
有三五成群、拖家带口的女真族人从建州方向来,投奔尼堪外兰,声称愿意入籍大明,成为大明一份子,长久定居辽东——政策很快有效果了。
在汇报并恭贺这大喜事的同时,王象乾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问道:“陛下,若大量女真、蒙古族人涌入辽东境,治理会不会乱套?还有,这些人来是否别有二心?”
“来辽东第一条就是要遵纪守法,否则遣送出境。”朱翊镠回道,“再说了,现在也只是猜想,治理会不会乱套,要看实际情况才行,多想无益。至于是否别有二心,与当地政策也有关吧?一句话还是要坦诚相待,不歧视不压迫。”
“臣担心涌入的人太多,辽东承受不住。”王象乾又小心翼翼地道。
“放心,不会。”朱翊镠摇头,心想辽东这才多少人口?几百年后都能承受得住,就现在这点儿人口算什么?
见皇上如此信心十足,王象乾也不好说什么了,顿了顿,又道:“陛下,臣心中还有一个疑问。”
“但问无妨。”
“陛下连续的政策方针,都是为了吸引外族……哦,该说少数民族,都是为了吸引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人入籍我大明,成为大明一份子,这样势必引起少数民族人的骚动,而事实上也是,努尔哈赤自然感觉到了,如此一来,倘若努尔哈赤并无入籍大明之念,那不是会激发他的提防之心吗?”
“朕也没说不让他感觉到,又不让他提防啊。”朱翊镠笑了笑说,“以努尔哈赤的脑瓜儿,想必早就猜到朕的心思,就看他接下来如何选择吧。”
“陛下,如果努尔哈赤不肯归顺,而想拥有他自己的一片天地,那真要将他诛杀吗?”王象乾弱弱地问道。
“现在都只是假设,如果等到有一天假设成真了,再议论不迟。”
“陛下,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据臣所了解,倘若大量女真族人涌入辽东定居,会引起辽人的不满与抗拒。”
“嗯,这一点朕也想到了。”朱翊镠微微颔首,“不过,相对于需要忍受连年战乱之苦,还是安抚当地人结纳吧,试着与他们做朋友,而不是敌人。这个确实需要你们做当地人的思想工作。”
“臣明白。”
“当我们真的与少数民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时,自然就没有这些顾虑了,不急,融合总得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陛下,依臣看来,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
“这个没关系,咱不强迫任何人,愿意来辽东或其他行省,都热烈欢迎;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就待在原地嘛,一样可以做大明人士,朕还有可能让他们实现区域自制。和平的日子不香吗?难道非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