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有的指向守制这件事,说郑皇后颁旨让张泰征不必辞官回家守制,这有违天和,老天爷现在发怒了。

有的甚至指向更远,说泰和皇帝朱翊镠当初取而代之,赶走万历皇帝朱翊钧,实则夺位,不合正统。

等等,各种议论的声音都有,都认为这是不详的征兆。

尽管乾清宫着火的原因尚未明确下来,但没人觉得这只是一次天灾。

王安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了。

他人还没进宫,乾清宫着火的消息便已经传到他的耳朵。

让他大吃一惊。

想着自己才离开几天,就发生这样的事儿。乃至他一度认为,这是不是有人暗中策划好的?

难怪回来的途中眼皮子跳个不停!

原来果真有事发生。

冲进乾清宫正殿一看,见放眼之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王安跪倒在地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

“万岁爷,奴婢对不起您!”

“万岁爷出发前让奴婢负责后三宫的安全,可奴婢终究还是没能尽职。”

王安思维何曾敏捷,他很清楚即便这是天灾,也会被人说成是人祸。

所以着火烧的不仅是乾清宫,而且是人心,对眼下的形势极为不利。

对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身为乾清宫的掌作,其它宫殿都安然无恙,为何独独乾清宫着火?

但此时此刻眼泪也解决不了问题。

哭了一会儿后,王安又冲到坤宁宫去,在郑妙谨面前跪下忏悔。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赶紧去查着火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因为雷电。”郑妙谨冷静地道,“现在外头的舆论对咱很不利,必须拿出事实遏制住。”

“奴婢明白。”王安点点头。

“张泰征的问题解决了吗?”

“应该解决了,道理奴婢都跟他说得很清楚,他自己也知道没有退路,眼下唯有抗、忍、挺过去。”

“太后让你回来赶紧去一趟。”

“好,奴婢这就过去。”王安一路奔驰而回,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途中就只啃了一个烧饼,又累又渴又饿。

但乾清宫着火是大事儿,他是乾清宫掌作,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也无暇顾及自己身体的感受。

只要死不了就行。

王安爬起来,又火速赶往翊坤宫。

两宫太后对外头的舆论自然有所了解,但即便不了解她们也能料到,乾清宫着火确实不是时候。

这时候着火对皇上、皇后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皇后。

“太后娘娘,奴婢回来了。”

在两宫太后面前,王安依然跪倒忏悔,但没有哭。

“事情办得怎么样?”李太后忙问。

“张泰征的事儿,奴婢办妥了,只是乾清宫着火一事……”

“这事儿无你无关,想必是那鬼天气所致,你不必内疚自责。”

“可太后娘娘,无论什么原因,奴婢都有责任,为何其它宫殿安然无恙,唯独乾清宫着火出事儿了?奴婢身为乾清宫的掌作,难辞其咎。”

“你这么说倒是提醒了我,赶紧查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李太后点头吩咐道,“还有,皇上出征前叮嘱你注意后三宫的安全,应该不是提防火灾吧?”

“这个奴婢也不清楚。”王安摇头,随即道,“不过,如果万岁爷预料到了,不至于隐瞒而不明说呀!”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希望这次只是天灾。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要纠结自责,赶紧去查,还有重修。”

“奴婢明白。”

“见过皇后吗?”李太后问。

“刚见过。”

“她情绪如何?”

“看起来还好。”王安回答,继而又补充一句,“皇后娘娘抗压能力一向强,太后娘娘不必为她操心。”

“去吧。”

“奴婢告退!”王安退出翊坤宫,皇后与两宫太后都没有责备他一句,让他心里更是感觉难受。

也来不及喝水吃东西补充体力,王安辗转又奔到乾清宫。

冯保刚好来了。看见王安回来,他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你可算回来了!”

“冯公公,有没有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来?”王安迫不及待地问道。

“没有。”冯保摇头,回答说,“我想应该就是因为雷电所致。”

“可如果是因为雷电,乾清宫并非紫禁城里最高的建筑,为何单独只有乾清宫着火?”王安疑虑地道。

“你是怀疑有人从中捣鬼?”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会不会有人借助雷电天气故意纵火?”

“目的呢?动机呢?”冯保问。

“奴婢也不知道,这个只是猜测。不知火最先是从哪儿烧起来的?”

“最先着火的地方是乾清宫正殿,看那儿,就是那棵漆木檐柱处。”

冯保抬手一指,进而感慨地道:“幸好太后与皇后娘娘加派人手当值,不然着火时刚好是傍晚的饭点儿,还不知道会烧成怎样呢。”

朱翊镠也没有刻意加速,军队尚未抵达广宁,便收到乾清宫着火的消息。

他不禁心下一沉。

虽然着火仅限于乾清宫,烧毁的范围有限,并不算大。

但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大事儿。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朱翊镠能感觉到郑妙谨此时此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立郑妙谨为后时就有朝臣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时更有朝臣反对。

张四维去世,由于支持张泰征不必辞官回家守制,朝臣反对者更多。

郑妙谨这时候无疑处于议论的风口浪尖,这场火来得也太不凑巧了。

张四维过世的时间点也是赶巧,刚好在他出征后的第三天。

以致关于张泰征是否需要辞官回家守制必须由郑妙谨来决定。

压力自然落到郑妙谨头上了。

好在交代过王安,让他从中点拨提醒,不然当初让张泰征接任真定府知府这步棋,就成了一步误人误事的废棋。

朱翊镠想着,如果这会儿他在京的话,情形或许不一样。

收到信息后,朱翊镠沉吟半晌,而后作出这样几道指示——

第一,关于张泰征不必辞官回家守制二十七个月是皇帝的旨意,皇后与首辅都不过是奉旨行事。

第二,乾清宫着火需立即重建,多采用砖石,而少用木漆结构,同时加强避雷防火等措施的建设。

第三,乾清宫着火无论是人为还是天灾,都属意外突发事故,并非什么天谴或有违天和,此乃迷信,有再敢造谣唯恐天下不乱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等于是下了三道旨意,然后派人八百里加急赶紧送往京师。

对乾清宫着火一案的处理,戚继光与王象乾表示赞同,可对张泰征不必辞官回家守制的事表示不解。

这也难怪,毕竟是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有几个人能像张居正那样,将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

虽然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但在古代当与忠孝发生矛盾时,更多的人倾向于先孝而后忠,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孝还谈什么忠?

这个无所谓对错,只是认知与理念的问题。这也是朱翊镠为什么没有强制而采取弹性守制的缘故。

大明巅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3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背锅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巅峰第13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