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也不能完美地给出一个解释,或者说以他们的理解与见识解释不清楚,但相信朱翊镠。
而且知道朱翊镠一旦作出决定,便没有人能改变得了的。
御驾亲征势成必然。
朱翊镠知道即便是他自己也很难解释不清,就像前几天召见申时行、徐学谟与冯保,都只能给出三个理由,还有很多话不知道怎么说。
面对众多官员的疑虑与不解,朱翊镠仍然只能给出那三个理由。
至于他们如何理解,朱翊镠并没有进一步做过多的解释。
反正御驾亲征已经决定下来了,吴兑也早已经暗中做好准备,届时由兵部侍郎王象乾担任大将军。
而朱翊镠自然就是大元帅。
其实,御驾亲征绝对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左传》中有言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国家最大的事,就是祭祀跟打仗了。
《周礼》将古代的礼仪制度结构划分为“五礼”,“军礼”排在第四。
而皇帝亲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顶一的大事。
既然是大事,就一定不会简单,想要御驾亲征,先得把大臣们搞定。这也是朱翊镠为什么首先召见申时行与徐学谟他们先通气。
毕竟御驾亲征虽然能振奋士气,但肯定有风险,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也不是闹着玩的。
朱翊镠早料到,文武百官一定不会听之任之,让他轻而易举出征成功。定三天之后就出发,也是不想来回与朝臣纠缠打嘴炮。
本来,御驾亲征一般流程如下:由皇帝本人提出口头申请,然后大臣们以各种理由阻拦,皇帝本人继续坚持(必要时可附带威胁、耍赖、杀一儆百等措施),再到大臣们无奈表示同意,最后皇帝发布书面声明诏告天下。
以上流程需要耗费许多时间,而耗费时间的多少通常又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权威,以及大臣们的嘴炮水平。
这繁琐的过程朱翊镠直接省了,其方法还是通过先搞定几个头目,像申时行、吴兑、徐学谟、冯保、陈炬他们都表示赞同,然后再搞定嘴炮水平最高的六科廊言官,基本就可以定调。
点兵点将由吴兑负责,祭祀由徐学谟负责,因为已经做了准备,只需一天时间完成即可。
这样看,朱翊镠决定的“三天之后”出征其实并不紧促。
该交代的也已经交代完了,对申时行、冯保、徐学谟、吴兑、王安,以及郑妙谨与李太后都交代过。
不得不承认,从整体来看,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并不热衷于御驾亲征。
除了开国皇帝需要靠御驾亲征来实现统一之外,后继的皇帝们基本都不带兵的,像康熙皇帝这种既爱打又会打的实在是个案。
而事实上,大部分非开国皇帝的皇帝御驾亲征都以失败告终。
最悲惨的当然是明英宗朱祁镇,干脆自己成了俘虏。
反观欧洲世界,皇帝们的战斗热情充沛多了。往远了说,希腊、马其顿作战都是国王挂帅。近一点的有欧洲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皇帝、国王都领兵出战,更不用说近代史还贡献出了像拿破仑这样的战争天才。
说实在话,中国的皇帝多数看不上所谓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看来,一个杰出的皇帝,最重要的是驭人,是把合适的人应用到合适的位置上,形成巧妙的制衡,让所有人都听命于己。
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内容,则不是皇帝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以除了情况确实危急,需要皇帝亮相表态,或是皇帝本人有军事方面的特殊爱好之外,御驾亲征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必要性。
而且,在中国的语境下,战略战术的最高级别一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比起纯粹的武力,那些外交上的纵横捭阖、政治上的以德服人,似乎更受推崇,或者至少这些手段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冠冕堂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皇帝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他们中的很多人体质绝对不达标。
自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后宫三千佳丽,就这身板儿,换成是谁也不愿意大老远跑出去亲征活罪吧?
对这次御驾亲征,最兴奋的人当然莫过于朱八戒了。
他早就想见师父努尔哈赤,曾经不止一次问过朱翊镠。
这回终于如愿以偿了。
除了兴奋之情,朱八戒还关心自己去的身份。
“师祖,您自封大元帅,而大将军由岳父担任,那徒孙担当何职?”
“你的职务还是保护师祖呀。”
“啊?不用冲锋陷阵打仗吗?”
“应该不需要你。”
“哎!这样啊……”朱八戒不禁有两分索然,喃喃地道,“保护师祖固然比什么都重要,可徒孙也想与师父一道并肩作战呢。上了现场,总得驰骋两下吧?”
“领兵作战不是打打杀杀,你并一定在行。先去学习观摩,这次有许多高级将领参与,包括李成梁的儿子,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你要好好珍惜。”
“徒孙知道了。”朱八戒点点头,但还是觉得有点不带劲。
“你随师祖出征,让相沢就在坤宁宫陪伴皇后不用回去吧。”
“哦。师祖,要不封徒孙一个先锋官做做吧?”朱八戒又不死心地道。
。
李成梁收到朝廷的旨意怔愣半天,想不到皇上居然要御驾亲征?
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心想,帮助努尔哈赤只需说一声,他可以立即派兵去,何需御驾亲征?
即便皇上与努尔哈赤是师徒关系,也不至于劳师动众御驾亲征啊!
在李成梁眼里,御驾亲征不仅劳民伤财,且让整个辽东将士都紧张。
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他这个辽东总兵还做不做?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然而朝廷旨意已经颁发下来,皇上御驾亲征显然又是不争的事实。
李成梁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率领将士们准备接驾了。
辽东将士更是感到纳闷儿,想着建州女真又不是与明军对峙干仗,皇上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呢?
让他们打好了嘛,巴不得建州女真自相残杀,然后一蹶不振。
皇上竟要御驾亲征,与努尔哈赤这对儿师徒的感情得有多深啊!
建州女真各部也很快收到了大明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张懋修吓得一大跳,原本他只想请求皇上颁旨,让李成梁或辽东随便哪个地方的驻军支援即可。
结果皇上却要御驾亲征……这事儿不是一下子闹大了吗?
努尔哈赤得知师父要来,倒是乐见其成。毕竟可以彰显他与大明皇帝交情有多深,以便将来统一大业。
看,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建州女真各部不是得望风披靡?
还有谁敢反抗?
确实,明军再不来支援的话,努尔哈赤真的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