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紧要的事忙完,已是掌灯时分了。胡乱吃过晚饭,申时行、王锡爵他们也都没有回家。
平日里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的内阁院子,如今各个楼座门口,包括紫禁城其它宫殿,都挂起了灯笼。
当然不是惯用的大红灯笼,而是贴有一个黑色“奠”字的白纱西瓜灯。
皇后驾崩突然,一应丧仪祭品还来不及置办周详,灯笼都是库房旧物,翻检出来略加修饰便挂了出去。
惨白的光芒衬出黑色的“奠”字,整座紫禁城充满了肃穆悲凉的气氛。
哎!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皇后,就这样突然驾崩了?
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三个人坐在一起。忽然王锡爵率先开口问道:“元辅、王老,二位是如何看待皇后娘娘临走前对陛下的遗言?”
其实申时行也正在想这个问题,皇后驾崩,这时候作为内阁首辅,就要考虑皇后的人选了。
所以听到王锡爵问话,申时行立马接道:“是指立后的问题吗?”
“立后是一,纳妃是二。”王锡爵道。
“不得不说,皇后娘娘的目光极富远见。”申时行点头喃喃地道,继而问,“二位是否也这样觉得呢?”
“皇后娘娘的目光当然很好,可我担心一个问题。”王锡爵忧虑地道。
“什么问题?”
“元辅不记得当初慈圣太后娘娘是如何对待淑嫔娘娘的吗?”
王锡爵这一句提醒,让申时行,包括王家屏,都不由得一激灵。
对呀,当初慈圣太后娘娘可是主张废了淑嫔,这段“恩怨”至今似乎都没有化解开,岂会同意立淑嫔为后?
李太后虽然早已经不掌事了,但她的话依然具有威慑性。
三位阁臣顿时间愁绪增添两分。
“先抛开慈圣太后娘娘不说,二位觉得淑嫔娘娘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吗?”王锡爵接着又小心翼翼地问道。
申时行:“……”
王家屏:“……”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却不敢回答。
王锡爵一向比较刚,所以直截了当地道:“这个问题迟早要拿出来议论,与其被其他官员问得哑口无言,倒不如我们自己先考虑充分。”
“淑嫔娘娘是不是最佳皇后人选,可陛下不是也已经答应了皇后吗?”申时行慢悠悠地道。
“那种时刻陛下焉有不答应之理?”
“怎么?你觉得不合适?”
“那倒不是,我是在想,如果慈圣太后娘娘反对,加上朝臣恐怕也反对,毕竟……该怎么办?要不要另选皇后?”
尽管王锡爵“毕竟”后头的话省略了没有说完,但申时行与王家屏都明白他想说什么,毕竟郑淑嫔曾经是万历皇帝的淑嫔,无论朱翊镠怎么解释,终究还是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这也是李太后最忌讳的地方。
如果李太后反对,朝臣也反对,到时候该怎么办?
支持也好,反对也好,无论如何内阁肯定是要表态的。
“我觉得立淑嫔娘娘为后,陛下应该没有意见,同意这么做。”申时行道。
王家屏点了点头。
王锡爵道:“莫非又要像当初出使他国时一样,让陛下一人对抗所有人吗?”
“你的意思是,支持陛下立淑嫔娘娘为后?”申时行鉴貌辨色地问道。
“我是觉得,只要陛下愿意,咱无话可说,立谁为后,虽是国家大事,但也是陛下的私事,我们可以建议,但不必强行干涉。”王锡爵态度鲜明地道,“既然元辅都承认皇后目光极富远见,陛下又答应了皇后,倘若这时候我们反对,势必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好!”申时行也表态道,“只要陛下同意立淑嫔娘娘为后,我们三个一致赞同便是。再说了,只要陛下的事,什么时候又轮到下面的人做主?”
王锡爵与王家屏都点头附和。
继而申时行接着又道:“其实如果之前淑嫔娘娘不是万历皇帝的嫔妃,我还真觉得她是合适的皇后人选。”
末了,又补充一句道:“这一点,想必冯公公最有发言权。”
“那女儿一事,元辅与王老又怎么看?”王锡爵接着问道。
“这件事就好办得多吧?只要陛下点头即可。”申时行如是般回道,“反正陛下对皇亲国戚也没有什么特别限制,徐老早已经等不及了,也不知他前往天寿山勘陵选好了吉壤没有?”
虽然面上三位都笑不出来,但当申时行说到徐学谟“早已经等不及了”时,三个人内心之中都想笑。
毫无疑问,三个都打心里认为徐学谟脸皮有点厚,但又不得不承认,徐学谟的心愿即将要达成。
申时行不禁想着儿子娶了王姽婳也合他心意,当初徐学谟还动过念头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儿子为妻呢。
嘿,徐学谟脸皮厚一点又怎样?笑到最后的大赢家还不是徐学谟?
徐学谟飞速赶回来。
被乾清宫掌作王安引进觐见时,见室内居然只有皇上与他女儿两个,这让他觉得女儿已经是皇上的人了。
都已经同处一室,怎么说皇上也要娶他女儿吧?不然让他女儿这辈子如何嫁人?尽管之前他与外界所有人就认为是这样,但这回又进了一步。
一念及此,徐学谟内心之中的欢喜劲儿不禁再增添两分。
朱翊镠见王安领着徐学谟进来,也没有从床榻上下来,只是半躺着。他感觉头昏沉沉的,全身乏力。
“陛下。”徐学谟喊了一声。
“陵寝选好了吗?”朱翊镠直问。
“臣倒是选了几处吉壤,可是突然冒出一位妄人,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还让臣一定要传达给陛下知,所以臣才会这晚前来打扰陛下清修。”
“既是妄人说的话,又何必在意?你是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吧?”
朱翊镠说话也没有转弯抹角,人,说话确实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官员,所以臣连夜赶回来向陛下汇报。”
“他都说了些什么?”
“回陛下,他说天寿山气数已尽,皇后娘娘不适合安葬那里,还说如果想大明国祚延续时间更长,必须另觅它处……”
徐学谟一五一十地将那位自称“李先生”的话全部传达给朱翊镠知。
可朱翊镠压根儿不信那些。
选择天寿山安葬只是因为那里是皇陵区,至于什么风水、气数……根本不在朱翊镠的考虑范围之内。
故而,听完徐学谟的一番话,朱翊镠轻描淡写浑不在意地给出指示:“不用管了,随他怎么说吧。”
“那陛下的意思是,为皇后娘娘的寝陵依然还是选择在天寿山?”
“要不然呢?”
“臣恳请陛下将那个胡言乱语的`李先生`拘禁起来。”徐学谟道,心想既然陛下不听,那“李先生”就放不得。
“带到朕的面前来。”朱翊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