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良摇头,其实自打朱翊镠取而代之登基为帝那一天起,他心里就在打鼓,感觉大事不妙。
这阵子已经藏得非常好了。
本想辞官不做的,可好像朝廷又没有动静,加上泰和元年官员的待遇与福利又好,他又有点舍不得。
抱着几分侥幸的心理坚持,结果坚持出问题来了,被查……原来陛下不是不动他,而是要一剑封喉。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认命了。
“他那些年轻的姨太们呢?”朱翊镠又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暂时还关押着,臣是想,待钱永良案子定下来,再做处置。”
“她们有罪吗?”
“回陛下,钱永良走上这条路多少与女人有关,经常怂恿他干坏事捞钱。”
“都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钱,难道那些女人看中他的人或与他有真爱吗?朕看不必关押她们,将她们都送往台湾去吧,让她们以后好好做人。”
“臣遵旨。”
“先下去吧。”朱翊镠一摆手。
都御使将钱永良带走了。
“陛下,钱永良被拘拿归案,那真定府知府一职?”申时行问。
“这个……”朱翊镠掐指一算,脸上露出来一副为难的神情。
“万岁爷当初派张四维的儿子张泰征担任知府助理,不就是有心栽培张泰征让他接任真定府知府一职吗?”冯保在旁轻轻地提醒道。
“朕的确有这个打算!”朱翊镠点头感慨地道,“只是朕担心,张泰征的父亲张四维阁老,活不过今年呀,届时张泰征得回家守制三年。”
“啊?”冯保讶然道,“张四维父亲不是去年才过时的吗?”
“对呀!”申时行也道,“张阁老还不到六十岁呢,不会他父亲刚死两个年头接着他就要告别人世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反正朕预感张阁老活不过今年啊。”
一听到朱翊镠说“预感”二字,申时行与冯保都感觉十有**就要成真,陛下的预感何时不准过?
沉吟片许,朱翊镠忽然道:“人死了其实什么都没了,朕一向主张侍生不侍死,与其侍奉死人,不如善待生者,活着的时候不好好侍奉,等死了烧再多的冥币又有何用?”
这话一出,吓得三位大臣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所以你们说为父母守制,需要二十七个月时间那么久吗?”
“那万岁爷的意思是?”冯保忙小心翼翼地问。
“取消为父母守制必须二十七个月的限制如何?”
冯保没敢搭话,也不想搭话,他是公公,这种议题还是留给有儿有女的外臣讨论吧。
申时行赶紧道:“陛下,大明以仁孝治天下,这样有违祖制,恐怕不妥,会引来天下士人的反对。”
朱翊镠不经意地摇头笑了笑:“朕就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不会同意。可朕想问你们,刚才朕侍生不侍死的观点,你们是否同意?”
仍然没有一个人敢搭话。
朱翊镠接着道:“父母健在时,接他们到身边来,这样表达孝心,不比等他们过世,跪在坟前磕头烧香强吗?朕不明白你们心中所谓的孝是什么?”
申时行与沈鲤两个都不禁有几分惭愧,听到朱翊镠这番说到他们心坎儿的议论,更不知如何搭话了。
“亏得你们这些读书人,动不动将仁孝挂在嘴边,在京官员有多少与父母住在一起的?父母在世时为什么不好好陪着表达自己的孝心?非得待人死了回家守制二十七个月,以为这样就可以表明自己已经尽孝了吗?”
三位大臣都训得面红耳赤,尤其是申时行与沈鲤,确实没有将父母接到身边来,好好侍奉他们。
朱翊镠又感慨地道:“在朕看来,父母死后,子女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不值一提,所以谈不上什么孝顺,要表达自己的孝心,就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这才是朕理解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不是像你们推崇的那样,非得守制二十七个月才算孝。都回去好好想想吧。”
三位大臣躬身而退,心里都在琢磨同一个问题:皇上这是要废除守制二十七个月的祖制吗?若真如此,天下读书人不是要反了?
顾青云与王安,联同刑部负责行刑的官员回来了。
李大龙,也就是李彧,已在西四牌楼前斩首示众。
东暖阁里,朱翊镠正在考量真定府知府的人选任命问题。
在他的设想下,北直隶辖下的各府州堂官一定不能草率,最好是拿出来都像宋纁一样能独当一面。
虎父无犬子,当初任命张泰征去当钱永良的助理时,的确是想让他接任真定府知府,也想到了张四维过世后张泰征需要回家丁忧守制的问题。
如果张泰征不回家丁忧守制,倒可以考虑将知府这个职位给他,否则刚任命没多久,就要回家将近三年时间……这还得需要掂量掂量。
可如果父亲去世不回家守制,或是回家停留不到二十七个月,那在以仁孝为先的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这样大的压力。
其实,为了适应各种局势,在唐代就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制度,“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但在唐玄宗之后夺情已较少见。
尤其是在明朝,夺情更有着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英宗正统七年下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
而且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大多是阁臣、尚书、侍郎等重要政治人物。
有一些人贪图官位权力或为工作考虑,便用各种手段谋求夺情。
但古代的孝道可不是闹着玩的,无论哪一种方式的夺情,都会涉及伦理纲常,甚至遭到士人的攻击。
哪怕是像张居正如此强悍,且有政治目光的一个人,就因为夺情事件,成为他一生的污点,乃至成为他政治生涯的重要拐点,成了他生前死后被众多政敌攻击的把柄。
可想而知,对古代孝道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在朱翊镠看来,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尽管在他的眼里,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
“万岁爷!”王安与顾青云进来。
“回来了,怎么样?”朱翊镠抬眸问。
“万岁爷,李大龙已斩首示众。”
“民众舆情如何?”
“如今都知道李大龙是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铸造假币害人,杀死多条人命……”
“知道他是无为教的头目吗?”
“万岁爷,知道是知道。”王安小心翼翼地回道,“只不过,从舆情上看,无为教在民众的心目中,好像也不是什么无恶不作的教会,反而有许多民众说无为教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