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稳定是第一要务。
……
尽管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可次日陈太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准时起床,与朱翊、郑妙谨一道用早膳。
只是她不争气的眼睛红肿了。
胃口也不争气。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动了,然后恍恍惚惚地一个劲儿地劝朱翊、郑妙谨多吃多吃。
“母后,白天多休息会儿。”朱翊关切地道,“母后昨晚肯定没睡好。”
“知道。”陈太后配合地点了点头。
朱翊用过早膳便去了东暖阁。
“你也早知道钧儿死去的消息?”陈太后忙问郑妙谨。
“母后,是的。”郑妙谨点头承认。
“还有谁知道?”
“没有了,除皇帝与我,还有从台湾回来报信儿的王安,就这几个人,怕传到娘的耳朵,连皇后都瞒着。”
“那你们准备瞒我们瞒到什么时候呢?”陈太后接着又问。
“原本想着等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届时母后与娘指定开心,然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说出来,可皇帝还是没忍住,提前告诉母后,令母后担心……”
“无碍,迟早要知道。”
“我陪母后休息去吧?”郑妙谨建议。
“不必。”陈太后摇头。
虽然她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可也不是不困,只是感觉以她目前的状态,即便躺下来,仍然还是睡不着。
……
朱翊刚到东暖阁,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便见陈炬送奏疏来了。
“今日有何重要奏疏?”朱翊按部就班,履行义务式地问了一句。
“回陛下,有两道重要奏疏,第一许国大学士在云南四川与大小金川发生战争,需向朝廷请兵请饷。”
“准奏。”朱翊脱口而出。
“……”陈炬微微一滞,诧异地道,“万岁爷还没看奏疏呢。”
“不必看。”这事儿早就料到了嘛。
“可万岁爷也没有问请兵请饷多少,怎么就满口答应了呢?”
“朕又没去云南四川,怎么知道那边到底什么情况?所以许阁老说多少就是多少,这时候必须相信他。”朱翊态度明确地道,“许阁老提什么要求,让兵部速速办理便是,不许讨价还价。”
“奴婢明白。”
“第二道奏疏呢?”
“启禀万岁爷,又有弹劾冯公公的奏疏,而且还是……”
陈炬的话还没说完,便见朱翊霸气地一抬手将其打断了。
“不管。记住:今年有任何弹劾伴伴的奏疏,都不予理睬。”
“明白,只是,只是……”
“没有只是。”朱翊再次打断。
“……”陈炬也就不吱声了。
“还有吗?”
“回万岁爷,就这两道重要奏疏。”
“好,那你亲自去兵部一趟吧,派其他人去,朕怕他们说不清楚,更怕他们曲解朕的本意。”
“遵旨。”陈炬忙撂下弹劾冯保的奏疏转身去了。
朱翊这才拿起来看,不过也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一眼。
这已是冯保第三次被御史弹劾了。
前两次朱翊都没搭理。
这次当然也一样,既然给了冯保特权,那就让他尽情地折腾去。
反正弹劾的奏疏全被压下来不发。
想着这时候冯保也该准备动身回来了吧,也不知道朕能带回多少钱。
第一次弹劾说贪污受贿一百万。
第二次弹劾说一百五十万。
这次说超过了两百万。
朱翊暗自高兴,派冯保出去办事儿就是让人放心。
很快,陈炬回来了。
“万岁爷,奴婢将您的指示传给了吴兑尚书,他表示全力支持,只是新一任的户部尚书为何迟迟还没进京赴任?吴尚书担心拨款会不会受阻?”
“断不会的。”朱翊肯定地道,“若是受阻,朕自掏腰也要补上。”
“万岁爷英明!”陈炬由衷地赞道。总感觉朱翊在处理这些看似沉重而复杂的问题时反而态度更加明确,给人一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在朱翊钧身上几乎没有过。
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确有好大差别。
“一会儿回司礼监让王安来一趟。”
“奴婢知悉。”
“朕已经与母后沟通好了,调任黄锋为司礼监秉笔顶替张大寿原来位子,你尽快给慈庆宫物色一位掌作。”
“奴婢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只不知万岁爷是否满意?”
“谁?”
。
陈炬推荐担任慈庆宫掌作的宦官是惜薪司掌作太监杜茂。
朱翊表示同意。
杜茂是陕西人,初为南书房行走太监,后逐步升为惜薪司掌作。
朱翊脑海里没什么印象。
他脑海里只记得杜茂是刘秀麾下的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但陈炬说杜茂这人踏实稳重。
朱翊相信。
议定慈庆宫掌作的人选后,陈炬就离开了东暖阁。
王安接到旨意立即赶来,进来纳头便拜:“奴婢叩见万岁爷。”
“哟呵,看你动作挺麻利,身上的伤都已经好了是吧?”
“万岁爷,皮外伤而已,早就好了。”
“免礼。”朱翊一抬手。
“谢万岁爷!”周佐爬起来问道,“不知万岁爷召奴婢有何吩咐?”
“周佐已被撤职,乾清宫掌作的位置便空缺了,朕想由你暂时兼任,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朱翊开门见山。
“万岁爷看奴婢行吗?”王安心头大喜,感觉最近的运气咋这么好呢?
“行不行是你自己的事儿,朕哪里清楚?”朱翊道,“朕只是相信你行。”
“那万岁爷希望奴婢以哪边工作为主呢?”王安又弱弱地问道。
“当然是司礼监。”朱翊不假思索回道,继而又解释说,“你已跟了朕这么长时间,也清楚朕的处事原则,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所以乾清宫这边的事儿不会很多,平时照看一下便是。”
“哦,奴婢明白。”
“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奴婢但凡有一分光,就会为万岁爷贡献一分热,除非奴婢真的不行。”王安信誓旦旦地说道。
“好,朕果然没看错你。”朱翊欣慰地道,“那你去找陈公公丨安丨排一下。”
“遵旨!谢万岁爷对奴婢的厚爱!”王安躬身而退。一出东暖阁,他便拊髀雀跃地跳了起来。
要知道乾清宫是三宫六院之首,地位无疑是最高的。
对于小小年纪的王安而言,就已经坐上了这个令人瞩目的位子,又不知要羡煞多少人呢。
然而,对于坐在东暖阁里的朱翊而言,却深深叹了一口气。因为表面上看是无比器重王安,可实际上却是因为眼下无可用之人才。
如果把这看作是一门生意,不断地重用一人,说明已经找不到更好的“新客户”,而只能宰同一个“老客户”了。
这与放开三胎的政策差不多是一个道理,所以朱翊并不怎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