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从中作梗,处处与他作对?”熊清以探问的口吻。

“以张佳胤的处事风格,这样恐怕熊知府凉得更快。”

“那要如何?”

“这……”恭先生抬手做了一个“杀”的动作。

“啊?”熊清脸色大变,“恭先生可别开玩笑,这可使不得。”

“熊知府果然有点儿熊。”恭先生讥诮道。

“一张总督很有几分本事,咱不一定能成功;二倘若这事儿泄露风声,怕是要被诛九族。”

“那你就等着撤职然后蹲监吧,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恭先生一摆手,就要轰人,“翠儿,送客。”

“……”熊清思绪飞驰,坐着也不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熊知府还赖在这儿作甚?喝酒吧你心不在焉,听曲儿吧你没心思,我给你出个主意吧,你又磨磨叽叽。走吧熊知府,临走赠你一言:对敌人仁慈,敌人就会把你送进监狱乃至断头台。”

熊清耷拉着脑袋儿,嗫嚅道:“恭先生,这事儿请容我再想想。”

“想想没问题,可时间不等人,难道熊知府觉得张佳胤的速度慢吗?”

“可张总督说过不弹劾我的,在保定府还需要我。”熊清又嗫嚅道。

“是啊,眼下好像的确是需要你,可马上就利用完不需要了。”

“可是……”

“你还是走吧,熊知府。”恭先生有心强调那个“熊”字。

“那不知恭先生让我如何做呢?”

“话说清楚,不是我让你怎么做,而是你自己想怎么做。摆在你面前的道儿只有两条,一条是等着蹲监或断头,另一条就是……你知道的。”

“还望恭先生明示。”

……

东暖阁。

御案上摆着一道奏疏,那是张佳胤秘密呈递上来的。

朱翊望着那道奏疏皱眉沉思。

冯保侍立在旁没吭声。

“伴伴。”朱翊忽然抬眸喊了一声。

“万岁爷,奴婢在呢。”

“保定府知府熊清原来是这样坐上知府的位置上啊?”

“熊清是隆庆五年的进士,算是张四维的门生。若非张佳胤调查出来,都还以为只是座主提拔门生呢,谁曾想到中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居然给张四维父亲送了这么多礼?”

“这不是本朝官场常态吗?”朱翊嘿嘿一笑。大明王朝有几个官员没有送礼的?尤其门生与座主间。

“那万岁爷打算如何处置呢?”这一点冯保当然比谁都清楚。

“既然张佳胤捅上来,可不可以理解为,张佳胤觉得熊清靠不住?”

“万岁爷的意思是要拿下熊清?”

“熊清肯定是要拿下,但总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贿赂这个理由还不合适吗?而且数额如此之大。”

“理由当然很充分,可如果将这件事公布出去,不是还牵涉到张四维吗?想必这也是张佳胤顾忌的地方,所以才先以密疏的形式呈上来。”

“张四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冯保弱弱的话语中带着极大的愤恨。只因从前他与张四维一向不合。

张四维与张鲸走得近。

朱翊自然知道,但这时候他还不想把张四维带出来。

“伴伴,过去的事算了,毕竟如果不是因为朕,他会接张先生的班儿当上首辅的。怎么说他都退下了,何必在他荣归故里后找他的麻烦呢?”

“万岁爷就是仁慈。”冯保嘀咕一句。

“哎,关键是留给他的日子也不多了呀!”朱翊感慨地道。

“万岁爷,他父亲刚去世没多久,他年纪也不大,比张先生还小一岁呢。”冯保依然倾向于深究。

朱翊摇摇头,比较确定地道:“张四维活不过两年啊。”

他记得,张四维在他父亲过世一年多跟着也离开了人间。

“是吗?”

“嗯。”朱翊点头,“所以朕不忍心深究将张四维也扒出来。”

“哦。”冯保这才释怀一些。他相信朱翊的预测,张四维快要死了。

冯保接着又问道:“那万岁爷以什么理由拿下熊清呢?”

“先等等。”朱翊沉吟道,“保定府的改革事关重大,朕需要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去辅助张佳胤。倘若去了极不配合,甚至故意使绊子阻挠,那张佳胤的压力会很大啊。”

“万岁爷又为靠得住的人才而忧虑。”

“是啊,人才是稀缺品。你派人把吏部尚书杨老叫来。”

“好!”冯保转身去了。

朱翊这个习惯逐渐得到朝中大臣的认可,就是他有事儿可随时宣召,大臣有事儿也不必写帖可随时觐见,只要双方时间都允许。

这样能省去一些繁琐的程序,无疑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杨巍来了。

虽然将近七十高龄,但身子骨还很健。在朱翊的印象里,杨巍活了九十多岁,辞官时七十四岁。

朱翊赐了座。

他也不转弯抹角,直接将张佳胤呈递上来的密疏给得给杨巍看。

待杨巍看完,又将刚才与冯保商议出来的结果明白告知。

杨巍当然赞同这样处理。

“既然杨老明白朕的意思,那不知杨老心中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保定乃京南下之要道,陛下又如此重视,老臣倒是想起来有一位人选。”杨巍沉吟片许后回答说。

“是谁?”

“顺天府丞宋。”

“宋?”朱翊感觉好像没什么印象,“杨老为何举荐他?”

杨巍回道:“老臣窃以为宋为官清正,体恤百姓,担任永平府推官时,以廉名闻遵化,民歌思之。”

“后,迁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命巡按陕西,发现有权有势横行霸道的太监吕用等人,立即上疏弹劾使他们震惊,而大为收敛不敢胡为。”

“再后,巡按应天时萧清了奸尻,并劝人们修筑田,以防水患。徽州太守何东序蒙冤坐牢,宋辨明冤狱,为之平反昭雪,深受人们称赞。”

“再后,巡按山西时,俺答攻陷石州三晋震惊,宋命将抓捕七十七人,罪当斩首,宋察其中有无辜百姓三十三人,奏释之。”

“山西襄垣县县令言城墙坏,应当治修,宋问工费多少,县令说不出,宋一一言明,并讲明钱粮不足不能轻易动众,县令愧服。”

“宋回朝时,抚军尽以蒲帕,贮之,阳曲行日不取而去。其廉而不苛如此四年,升顺天府丞。”

杨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继而还刻意补充一句:“宋常言,君子之为学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看得出来杨巍对宋这个人非常了解,而且极度推崇。

而杨巍是出了名的正直人士,该不会有个人情绪夹杂其中。

尽管朱翊脑海里对宋没有什么印象,但还是宁愿相信杨巍。

就冲宋那句话“君子之为学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意思不就是说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才以备国家之用吗逼格蛮高的。

加上杨巍又记住宋做了那么多的值得他记住的事儿。

“那保定府知府的人选暂时就锁定宋吧。”朱翊当即作出决定。

杨巍微微颔首,随即问:“陛下,那原知府熊清呢?如何安置?”

大明巅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9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背锅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巅峰第9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