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严苛,明太祖仍不甘心。在洪武十五年,下旨将《戒石铭》颁发全国,以正视听。
如今朱翊又加了一项,允许百姓随便提意见、诉冤诉苦……他们不振臂欢呼才怪呢?尽管还不知道最后效果到底如何,但至少为他们做主,解决了他们申诉当前的问题。
朱翊又抬了抬手。
现场再次安静下来。
“现在于宛平县而言,所有人几近于平等,所以朕希望你们接下来撸起袖子好好干,争取不要落后。”
“宛平县是全国第一个试点单位,倘若因为朕执意推行改革,而让你们生活水平降低,甚至都不如其它县,那朕也感觉面目无光啊!”
“我们一定不会让皇帝爷失望!”也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然后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
“对,我们一定不会让皇帝爷失望!”
“我们一定不会让皇帝爷失望!”
“……”
朱翊又是一抬手道:“好,朕也不多说了,你们都回去吧。”
一帮原本急躁的匠户、里甲,很有秩序地退出县衙广场。
宛平县的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但由于朱翊重提《戒石铭》,又让他们多少感到不安,毕竟那是用来警示、监督他们的。
“好,让退伍军人过来吧。”
处理完匠户与里甲的事,朱翊才吩咐徐秉正他们放退伍军人。
宛平县服役超过三年的退伍军人将近两千人,退伍更为庞大。
不过比起刚才那帮人,他们规矩得多,井然有序地进入广场。
待所有退伍军人站定。
全场一片肃静。
朱翊开始了。
“首先朕谨代表朝廷感谢你们为保护国家与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反正不管他们懂不懂“人民”二字的涵义,朱翊慷慨激昂地说道:
“朕知道你们退伍还乡生活过得并不称心如意,可国家总得需要人当兵,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国家谁来保卫民?国家与人民都记得你们的,也由衷地感激你们。”
继而话锋微微一转。
“可朕不提倡只是口头上的感激,感激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让你们退伍还乡后过上安稳的生活,所以朕今天来就是想对你们说,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帮助你们。”
稍顿了一顿。
朱翊继续说道:“第一,凡是服役超过三年且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退伍军人,朝廷将发放给你们补助金,以当兵的月饷为标准。”
“五十岁以下的没有吗?”立即有人接道。有些人彪悍惯了,好像不在乎与他们说话的是皇帝。
“先听朕说。”朱翊不疾不徐,“服役超过三年,且年龄在五十岁以下退伍军人补助金减半,朕鼓励你们从事再生产,或许你们说就是因为不会才生活不易啊。但是没关系,朕可以让人带你们教你们。倘若你们什么都不想干,那朕就没办法了。”
“这是朕想说的第二点。”朱翊说完还刻意补充一句。
这下安静了,再也没人反驳。
“第三,除了发放补助金与鼓励你们再生产,朕还将颁布相关政策,优先为你们提供各种其它职业的选择,比如乡村的治安管理需要人手,简言之,就是鼓励你们再就业,朕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军人的本色。”
朱翊扫视一圈儿。
“朕再稍总结一下,第一给发放补助金,第二鼓励你们再生产,第三鼓励你们再就业。总之朝廷不会不管你们,会优先考虑你们的职业需求,帮助你们融入到乡民生活中去。”
“至于分给你们的田地能不能将使用权租给别人,那是你们的事。朕也听他们说过,当地百姓手中皆有田地,或许没人愿意承租,那你们一可以学着自己种,二可以出钱请别人种,反正朕不主张将田地荒废掉。”
“最后朕再说一句,只要在我大明律法许可的范围内,什么都可以去做什么都可以去尝试。好,朕的话说完了,不知你们还有何诉求?”
“请问陛下,对于伤残军人也是一样的待遇吗?”有人提出问题。
“对于安置退伍军人的详细方案,朝廷会尽快颁布出来,放心,朕可以先告诉你们,伤残军人待遇更好。”
“谢主隆恩!”
“谢主隆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你们也可以像百姓一样提出来反馈上去,朕只希望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好,时候不早,你们都撤了吧。”严永凡冲退伍军人摆手,“皇上已经给了你们足够的优待,回去只管努力就是,千万不要辜负皇上对你们的厚望。”
对朱翊给予的承诺,退伍军人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他们没有像刚才那帮匠户与里甲那样,一激动就高声呐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样,退伍军人的问题,哦,至少宛平县退伍军人的问题,就算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将近两千退伍军人就此离去。
即便朱翊没有刻意强调,王家屏与吴兑也都心知肚明,恐怕以后这就是全国退伍军人的蓝本了。
只是他们纳闷儿,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岂不是又加重了?
朱翊暂时也没有明确说要废除军户制与卫所制。这一点目前只有李太后与冯保、张佳胤三个人知道。
等张居正来京再说。
张居正担任六年阁臣与十年首辅共十六年期间,与兵部都有不解之缘,可以说对军制改革有相当的研究。
安抚完退伍军人,朱翊算是完成此行的任务,便要起驾回宫了。
……
“万岁爷,神医李时珍抵京了。”
周佐大声呼喊。
朱翊喜上眉梢:“速速起驾回宫。”
冯保跟着大喊:“起驾回宫”
只是回去时当着众人面冯保再也不敢与朱翊同乘一轿,尽管朱翊一再强调他根本不在乎。
这样大部队又从宛平县衙折返。
途中一切顺利。
如此恢宏的扈从仪仗阵势,确实也没有人敢造次。
况且朱翊处理的两件事儿,都让与之相关者很是满意,无形之中他的威望又提升了两分。
回到宫中已是酉时,他也等不及明天,立即宣李时珍觐见。
在胡诚的引领下,李时珍来了。
“臣胡诚叩见陛下!”
“草民李时珍叩见陛下!”
“平身!”
“都平身吧!”
朱翊激动地站起来,走到前头亲自搀扶李时珍。
“多谢陛下!”李时珍受宠若惊。
“坐。”
朱翊让冯保赐了座,迫不及待地道:“途中发生的惨案朕已经听说了,也已经派出钦差大臣前往调查,自归德府后一切都还顺利吧?”
“回陛下,顺利。”胡诚答道。
“陛下,这是《本草纲目》手稿。”李时珍知道朱翊最在意这个,所以来了便第一时间呈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