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正与史善言不敢吱声,低着头也不敢与朱翊对视。
见朱翊动了真格,严永凡赶紧说道:“皇上,我有话要说。”
“想说什么?”
“我想为徐县令辩护几句,徐县令真心实意为朝廷办事,在宛平县令一任上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堂堂县令,宛县的父母官,居然被勋贵当众扇耳光子。他担任宛平县令一职,也有些年头了,如此好人却没能得到提拔,朝廷对他似乎有失公允。还望皇上明查。”
“驸马休得胡言乱语。”朱翊脸色更是猛地一沉,以斥责的口吻道,“你才从政几天,就敢说朝廷有失公允?就你刚才说的话,朕觉得你都没长毛太嫩了。”
被朱翊一骂,严永凡才忽然意识到自己这行为是不是就叫直言犯上?
好像是有点性急了。
不过他虽然承认自己情绪偏激,但打心里并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他认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宛平县令多难做!
而且严永凡还在暗自嘀咕:小舅子怎么还说我没长毛呢?与永宁公主都已经结婚很久了好不好?
朱翊接着数落严永凡道:“你以为徐县令与史县丞这样做对吗?给朕好好听着,第一三宫子粒银因天灾欠缴,他们竟敢将学宫银与养马银挪用补贴。这事儿若传了出去,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三宫主人不通情达理强要呢。这么做不是陷三宫主人于不义吗?”
严永凡不敢吱声。
徐秉正与史善言更是勾着头,如同被阉了的鹌鹑。
“第二,身为朝廷命官,不敢做端直之士,谨法令以治县,而是唯唯诺诺委曲求全。挨了勋贵的耳光子也是忍气吞声,不敢上奏朝廷,这样的官员,你觉得朕很喜欢要提倡吗?”
严永凡继续沉默。
徐秉正与史善言的心都七上八下。
“第三,你来宛平县才几天,就已经差不多摸清了,而徐县令与史县丞都在宛平县干了几年,按理说对子粒田的种种弊端早就已经了如指掌了,可朕何时见过他们就此事写过奏疏?身着官袍就禄食俸之人,不敢为朝政直谏建言,这样心中只有自家得失而无皇上与国家的官员,你觉得朕稀罕吗?”
严永凡继续保持沉默。
而徐秉正与史善言早已经被训得面红耳赤了,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过朱翊,让他们实在没想到朱翊竟是如此的深察幽微,说话又是如此的犀利简直句句见血。
见严永凡沉吟不语一句话不说,为缓和紧张的气氛,冯保开口问道:“万岁爷的话,驸马听进去了吗?”
“听进去了。”严永凡点头,心悦诚服地说道,“皇上的话让我醍醐灌顶。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皇上是要决定惩罚徐县令与史县丞吗?”
朱翊认真地道:“朕刚才说了三个理由,拿出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将徐县令与史县丞革职查办。不过鉴于朕要将宛平作为第一个试点单位,倘若另调县令与县丞,怕是对宛平不甚了解。徐县令,史县丞。”
“微臣在。”
“朕决定暂时不惩罚你们,但你们应对子粒银欠缴方案违背了初衷,朕会记在心里。你们就当将功赎罪吧。”
“多谢陛下宽容!”
“朕不是宽容你们,也从未想过宽容任何一位失职的官员。朕只是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希望你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心中既装着朝廷,也装着百姓。”
“多谢陛下教诲!微臣铭记于心!”徐秉正与史善言都冲朱翊拜了又拜。
“伴伴。”
“万岁爷,奴婢在。”
“你明天从内廷供用库中支银,将宛平县衙填补的银两全部退回去。”
“奴婢遵旨。”
“皇上,”严永凡忙道,“我对皇上的决定心悦诚服并无异议,更没有要皇上退还子粒银的意思啊!”
“驸马,朕这么做,他们不明白,你还不明白吗?朕的本心并不是要追讨宛平县三宫子粒银所拖欠的银两,而是想告诉你们从政时如何在朝廷与子民之间取得平衡,同时还想让你们知道这天下间土地与财富的分配有多么不均危害有多大,我们要力争去改。你们还以为朕是在乎那几千两银子的人吗?”
“当然不是,当然不是……”严永凡笑着一迭连声地回道,“皇上想挣钱信手拈来,哪里在乎几千两银子?”
“是是是……”徐秉正与史善言也连连点头附和。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过朱翊,但朱翊神奇的事迹他们可是听说了的,确实不是在乎钱的人。
朱翊如此处理,又退回他们凑上去的银两,让他们对朱翊的了解多了两层,无形之中让他们信心大增。
尽管对宛平县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形势依然感到害怕,可想着有皇帝与驸马撑腰,撸起袖子干就是了嘛。
“改革虽只两个字,但你们可知这其中的难度?”朱翊语重心长地道,“让驸马来宛平县调查子粒银欠缴一事,他所知情况恐怕只是一孔之见啊!”
严永凡点了点头。
这个他承认。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才知这其中的水有多深,越深入越感觉棘手。
朱翊接着说道:“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建国以来,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曾对皇亲国戚近侍功臣赏赐过土地。前些时,朕派人去宗人府调查过,截至目前为止,在籍皇室宗亲有八千多人。
“其中,亲王三十多位,郡王两百多位,世子三十多位,长子四十多位,镇国将军四百多,辅国将军一千多位,奉国将军一千位,镇国中尉两百多位,辅国中尉一百多位,奉国中尉三百多,还有未封名爵者与庶人不知凡几。
“这些皇室宗亲,每个人名下都有赏赐的田地,多的有上万顷,最少的也有几十亩,全部加起来官方数据是四百多万顷,但实际情况肯定超出这个数据。
“这还仅仅只是皇室宗亲,若再加上外戚、勋贵、功臣、中官、近侍、寺观等等受赐的子粒田,数目之庞大可想而知,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出来。
“据户部统计,去年大明天下所有州府税粮,大约是三千万石,而领食朝廷俸禄者有多少呢?文官两万五千人,吏目五万六千人,士兵武官十万多人,卫所七百七十多个,旗军将近九十万,廪膳生员八万多人,这还不算无条件补给奖赏的庞大的皇室宗亲,朝廷所收税银根本无法应付这惊人的开支。
“尽管张先生的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可京衙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廪,百姓手中缺田地缺银子,这依然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