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朱翊如此强势推行京察,他又怎敢通融?
所以,对那些登门拜访的官员通通拒之门外。然而说是这么说,可现实中却很难做到。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官员有从他府邸管家寻找突破的,有从他家人寻找突破的,有从早上蹲点蹲到傍晚的……反正各尽其能,仍有不少官员能寻着机会见上他一面。
杨巍很烦。
实在没辙,这才迫不得已恳请朱翊颁发一道谕旨,想着谕旨一下,总不会还有官员敢上门求情吧。
然而朱翊听了,却摇头而笑,风轻云淡地说道:“杨老,这样限制人家自由恐怕不合适吧?人家想登门拜访杨老那就让他们来吧,这是他们的自由。杨老找个小本子记下便是,看都有谁,届时拿给朕也瞧瞧。”
“……”杨巍先是愣了愣,但随即好像明白了朱翊的用意,幽然言道,“陛下虽然没有颁发圣谕,但臣是否可以看作这是陛下教授的方法?”
“方法谈不上,只是朕也想知道到底哪些官员整天如此悠闲。”
“好,再有官员登门拜访,臣一定要记下来禀告陛下。”杨巍点头,感觉这个方法比颁发谕旨还要管用。
而朱翊也正想抓典型呢。
不仅要在皇室宗亲当中抓典型,在官员当中同样也要抓。
……
以张敬修为首的张家五兄弟以最快的速度抵京。
回到京城他们忍不住流泪,进宫时他们更是想哭,感觉像是做了一个大噩梦,梦终于醒了。
而在见到朱翊的那一刻,他们跪成一排泣不成声。
总而言之就是感谢。
朱翊当然能明白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确实,倘若不是因为他,张敬修五兄弟的命运可谓悲惨,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对于张敬修他们的感激,朱翊还承受得起。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多想了。你们先起来平复平复心情,待会儿朕有重要任务交给你们。至于感谢的话,暂时放在心底,如果非要表示,你们倒有的是机会。”
五兄弟听了,当即不约而同地豁然站起,都是一副待命的神情。
张敬修率先音韵铿锵地道:“请陛下吩咐,微臣等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请陛下吩咐。”其余四人也跟道。
“你们情绪已经稳定了?”
“陛下,男儿有泪不轻弹,本不该在陛下面前哭哭啼啼,还望陛下恕罪!”老四张简修致歉道。
张居正这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次子、三子都是进士出身,担任文职,五子是荫职,也是文职,唯独四子张简修担任武职。他曾供职于刘守有手下,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
“张家遇到这么大的事儿,你们情绪波动也属正常。朕召你们回来,本想为你们恢复原职,可现在看来不够,朕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去做,只不知你们是否愿意?”
“陛下尽管吩咐便是。”张敬修道。
“好,那朕就直言了。”朱翊忽然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喊道,“张简修。”
“臣在。”
“朕委任你为使者,过不多久出使他国便由你负责,如何?”
“陛下委任何职,臣无条件服从,并努力做好!”张简修问都不问什么出使他国的使者,毫不犹豫地回道。
朱翊也不急着解释给张简修听,继续喊道:“张敬修。”
“臣在。”张敬修朗声回道。
在这五兄弟当中,属张敬修与朱翊走得最近交流最多。
早在张居正病重起不来床时,他与朱翊就有过交流。
“你应该也听说了番王就藩东番一事吧?如今朕已将东番正式纳入大明王朝的版图,宣布对其主权,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台湾。朕委任你为台湾负责人,以后台湾方面各项事宜由你专门接洽。希望你谙习朕对台湾的各项政策方针,切莫违背朕的意愿。”
“臣遵旨。”张敬修道,“多谢陛下抬举,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对臣的信任与厚望。”
张敬修对台湾方面的了解,之于张简修对出使他国的了解,都是什么都不清楚,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无它,只因对朱翊的感激。
所以,他们觉得,无论朱翊交给什么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即刻去死,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张嗣修。”朱翊又喊张居正次子。
“臣在。”
“因为朕已经下旨,决定逐步解除海禁,所以海关需要专职人员负责,朕委任你为全国海关总督察,至于精神指示稍后朕会向你明细交代。”
“多谢陛下隆恩浩荡!臣遵旨!”张嗣修朗声回道。张居正六个儿子,属他读书功课最好。
对张居正六个儿子的委任,朱翊可不是胡乱安排的。
“张懋修。”朱翊又喊张居正三子。
“臣在。”
……
。
“建州女真族人努尔哈赤这个人你认识吗?”朱翊问道。
“好像听说过,”张懋修点点头,“不就是陛下之前千里迢迢特意派侍读学士曾朝节前往辽东请来京城,在得时学院教授骑射术的那位老师吗?”
“正是。努尔哈赤建州女真族人,他有心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朕刚不久将他派往台湾协助番王与马栋将军,待台湾安定下来,他很快就会回来。朕答应帮助他统一建州女真,届时朕派你与曾朝节前往建州协助,你意下如何?”
“一切任凭陛下安排便是,臣只管竭尽全力。”张懋修朗声回道。
“好,稍后朕再慢慢与你详谈。”朱翊接着又喊道,“张允修。”
“臣在。”
“朕本打算升任你为侍读学士,可你尚未考中进士,所以朕暂时只能委任你为待诏,你就留在朕的身边吧。”
“多谢陛下厚爱!”张允修无比激动地感恩。因为他年纪还小,是张居正的第五个儿子,还没有参加会试。
尽管如此,朱翊依然将他留在身边担任待诏一职。
待诏虽然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是为低级事务官,可没有高中进士却能破格留在翰林院任职,张允修当然对朱翊感激不尽。
这样,朱翊对张居正五个儿子准确地说是六个儿子都委以重任。
老大张敬修负责台湾事宜。
老二张嗣修负责海关督察。
老三张懋修协助努尔哈赤。
老四张简修负责出使他国。
老五张允修留在朱翊身边。
再加上老六张静修管理朱氏集团。
朱翊接着道:“你们六兄弟除了静修,都进京来了,朕对你们六个人委以重任。接下来朕将逐一解释,希望你们能领会朕的精神指示。当然,一时间朕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五个人全神贯注。
“首先,对台湾必须尽心尽力,除了不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在其他方面尽可能满足他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任何外来势力想要侵占台湾,或在台湾进行不利于我大明的活动,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张敬修,你明白吗?”
“臣明白。”
“有何疑问?”
“陛下,臣还真有一事不明,为何对台湾不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其它方面却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