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娘的理解!”
“哎!娘看得出来,你与娘一样,都是为了儿好。他能坐到皇帝的位子上实属不易,娘当然希望他往后顺顺当当造福百姓苍生。”
“娘,他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但愿如此!娘曾经对钧儿也是一样的期盼,可到头来让娘伤透了心,希望儿不要重蹈覆辙。”
“娘,指定不会的。不要责怪臣妾数落万历皇帝,他根本无法与当今泰和皇帝相提并论。臣妾这么说,绝非因为臣妾深爱泰和皇帝。”
“对儿我也更加有信心。”李太后喃喃地道,“不然也不会废钧儿,虽然改立儿看似风平浪静,可不知要承受多大的非议啊!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尤其是倘若儿做得不好,更会是铺天盖地而来。真希望儿是一个好皇帝,能够超越他的先祖,这样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
“娘,臣妾相信他能做到。”
“娘替儿谢谢你!”
“娘,咱是一家人,说这些作甚?只要皇帝好,让臣妾去死都行。”
“以后做事,你若不想提前告诉儿的话,大可试着告诉娘。”
“好,臣妾记得。”
“还有事吗?”
“臣妾来只为这一件事。臣妾已经向娘禀明,先行告退。”
“去吧。倘若儿查明真相为难你,你来找我就是了。”
“多谢娘!”郑妙谨满心喜悦,退出慈宁宫。
望着郑妙谨离去的倩影,李太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让她心怀芥蒂的儿媳妇。
这场火烧了大半天。
亏得京师大营派出数百名兵士赶来扑救,才把火势控制住。
尽管如此,还是烧死了两名官员和三位住户民众,另有十三个人不同程度地烧伤踩伤,两间民房被烧毁。
童德平的棺材以及棺材里的尸骨也被烧得只剩下一堆黑炭。
生前耿直偏于愚钝的童德平,死后居然被人利用了,万万没有想到竟还有几个人为他陪葬吧。
火烧得正盛时,申时行亲临现场察看火势,并就救火的事宜以及善后的处置做了一番安排。直等到灰飞烟灭一片狼藉,烧伤踩伤的官员都被抬走,申时行才登轿离去。
回去的路上,他想着这件事究竟如何发生,应怎样调查真相和处理善后事宜。但与此同时,他内心又有几分暗自庆幸,因为这场火,相信再也没有官员敢站出来扬言抵制京察了。
在他眼里,朱翊推行京察的旨意都已经下发,而某些官员将童德平的死归于京察惹的祸,就已经是危言耸听甚至抗旨不遵非常大胆的了。
他这个首辅夹在中间也很为难,斥责那帮官员吧,说他太不近人情;可不管不问吧,又觉得愧对朱翊。
现在好了。
这场火将问题都解决了。
当然这只是他的心底话,万万不敢说出来的,毕竟出了几条人命,怎么看都算得上是一桩惨案。
申时行回到家已经是薄暮时分。
刚简单扒了两口饭,便见传旨太监来说朱翊请他去东暖阁议事。
不用想,肯定是为了着火一案。
申时行赶急赶忙地去了。
可刚出家门口,又见慈宁宫的掌作太监来传话说让他不用去了,因为朱翊刚被李太后请去慈宁宫。
掌作太监本是谨遵李太后之命通知朱翊到慈宁宫的,却得知朱翊已约见申时行,为了不让申时行扑个空,只好扭头前来通知申时行。
申时行倒是乐见其成,不去东暖阁觐见更合他心意,反正失火案尚未调查清楚,去见朱翊也无法交代。
先缓一缓,休息一晚,明天再说。
慈宁宫。
李太后有心在佛堂里等候,并屏退服侍的所有近侍。
朱翊到了那里,与李太后面对面地坐着。
“娘请儿来,是想告诉你关于童德平家所在胡同着火真相一事。”
李太后开门见山。
“莫非娘已经调查清楚了?”
“嗯,火是冯公公暗中指使人放的。”
“是伴伴指使人干的?”
“但准确地说也不是他,而是郑淑嫔让冯公公这么做的……”
随即李太后将郑妙谨来见她并禀明实情这一揽子事一五一十地告知。
朱翊听完,沉默不语。
“儿,郑淑嫔与冯公公可都是为了你好。”李太后有点担心,所以特意叮嘱道,“娘希望这件事儿不要深究。”
“哎!”朱翊深深叹了口气。原本他确实在琢磨,那场火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所致,而且确实也想过就是人为,却没想到竟是郑妙谨出的主意。
“儿,烧死烧伤了人固然可惜,是让人悲痛的一件事,可娘觉得也未尝不好。娘这么说不是冷漠,只是这场火的确可以为儿接下来推行的京察扫清很大障碍。”
“娘,不用多解释,孩儿明白。”朱翊知道李太后找他来的目的,所以这会儿他想立即飞到翊坤宫。
“儿去见郑淑嫔吧。”李太后心有灵犀地道,“如果娘没有猜错,她此刻正在等你,但请儿记住,可以提醒她,不要对她动怒发火。”
“知道了,娘。”
“儿去吧。”李太后一摆手。
朱翊也不犹豫,便起身去了。
李太后随后出了佛堂。
虽然她叮嘱过朱翊,但还是担心朱翊会责备郑妙谨。
毕竟是一场火灾,有所伤亡。
所以李太后吩咐一名内侍尾随朱翊至翊坤宫,并交代内侍说翊坤宫有任何动静要立即向她汇报。
然而内侍去了很久很久,直到一个半时辰之后才回来,带回来的消息是翊坤宫什么动静都没有。
“你确定皇帝去了翊坤宫?”李太后着急地问。
“是的,娘娘。”内侍肯定地回答。
“没有听见里头传来任何的责骂声或痛斥声?”
“没有,娘娘。奴婢还刻意向翊坤宫的近侍打听过,她们说万岁爷与郑淑嫔娘娘好着呢。”
“你一直守到现在?”
“嗯,奴婢见翊坤宫里的宫灯差不多都熄灭了才回来。”
“你回来时皇帝也没有出来吗?”
“没有。万岁爷今儿个肯定要在郑淑嫔娘娘那里过夜。”
“哦。”李太后点了点头,但心里依然存有疑虑,不放心。
所以第二天一早便去了翊坤宫。
到了翊坤宫,果然见郑妙谨红光满面如沐春风般地问道:“娘一早大驾光临,不知何事?”
“儿昨晚来过?”李太后也不转弯抹角开口直问。
“嗯。”
“刚刚才离去的?”
“是。”
“我告诉他关于着火一案的真相。”
“娘,臣妾说实话,主动向娘禀明实情,就是希望娘告诉他。因为以他的聪明,肯定很快就能查出来。”
“他没有责怪你?”
“没有,反正看起来没有。至于他心里到底怎么想,臣妾也不得而知。娘是怕他骂臣妾,所以才一早赶来?”
“是有点担心。”李太后坦诚地道,“你们昨晚说过这件事吗?”
“说过,只是他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人死又不能复生。”
“就说了这些?”
“他还说以后做什么觉得他会生气的事,可以第一时间告诉他,而不必转弯去告诉娘,免得让娘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