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沉吟有时,缓缓说道:
“杨老这一席话振聋发聩,朕铭记于心,当深思之。可朕既然已经坐到这个位置上,当以人为本,为务从命,一应国家大政,总以得体为是。天下为公才是朕希望看到的。”
“朕实行严厉的京察,或许会让当官的一家人哭;可倘若纵容官场弊端,到时候就是一路哭一县哭一府哭乃至全国人都哭,哪个更令人痛心?”
“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天地之气顺则阴阳有序。天地人之极,人为主,一国之政顺与不顺,检验民心便可得知,然而欲使民心顺者唯官也,官才是关键。”
“如果百官一个个怙势立威,挟权纵欲,恶人异己,整天无所事事,像今天三份条陈呈送的那样无聊至极,于所言者不言,于所施者不施,其直接后果就是朕的爱民之心得不到贯彻,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导呼救。”
“这样,将上下阻隔,阴阳不交,人心不畅,倘若出现这种局面,身为一国之主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乃至推行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
朱翊这番话虽然自以为算不上挟雷带火,也只是口由心发娓娓道来,但在座诸位大臣听了,还是让他们无不感到波澜不惊。
杨巍虽然赞赏朱翊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但对他说的“妇人之仁”观点却颇不以为然。
所以杨巍接着说道:“陛下,臣不是反对京察,一来,京察六年一次考,今年还不到时候;二来,臣只是觉得要温和一些,毕竟陛下才登基即位,不宜大刀阔斧。臣说过,民有福祉,官亦有福祉,陛下为民,也要为官啊,为官谋点利益,怎么能说是妇人之仁呢?”
“朕明白杨老的担忧。”朱翊点了点头,见杨巍振振有词,他知道这样理论十天半月也不会有结果。
朱翊从御案上抽出两张纸,递给陈炬:“给诸位看一看。”
陈炬接过,首先送到首辅申时行手里,申时行看完后,转递给杨巍,然后再逐一转递,都看完了。
原来朱翊抽出来的两张纸都是五城兵马司衙门的文笺。
每张笺上都写有四句话,准确地说是顺口溜或叫民谣。
第一张笺纸上是这么写的
一部五尚书,
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猪。
第二张笺纸上是这么写的
漫道小民度日难,
只怪当官都姓贪。
而今君看长安道,
不见青天只见官。
两首顺口溜,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很浅显明了,第一首无非是讽刺当官的太多,而第二首是讽刺贪官太多。
“诸位卿家都看完了吧?”
朱翊扫视了一圈儿后,接着缓缓说道:“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里相传的歌谣中看得出来。赏其歌而知其民,诵其谣而知其俗。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一个采诗官,让其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从而为他治国纲领的制定提供依据,这实在是一个好传统啊,朕以后也得设置这样的官员,专门接待考察民意。”
稍顿了顿,朱翊接着道:
“朕这时候提出京察的目的,总共有两个,第一裁汰不合格的官员,第二精简机构杜绝人浮于事。至于杨老提出的不能过激,官亦有福祉,得为他们谋点好处,朕倒也不是没想过。朕决定从明年,也就是泰和元年开始,朝中所有官员俸禄全部加一倍,成绩优秀的还有年终奖,包括所有军士,无论新兵老兵在籍与否都有份。”
朱翊此言一出,诸位大臣眼睛都亮了,但持续的时间极其短暂,仿佛刚看到希望又瞬间破灭。
加俸禄当然值得高兴,可全国多少官员多少军士?这俸禄都加一倍的支出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财力肯定做不到啊!钱从哪儿来?实物从哪儿来?总不能头脑一热凭空想象吧?
“大家担心朕只是随口一说最后根本做不到对吧?”朱翊道。
虽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但从他们眼里朱翊也看明白了。
“诸位放心,朕一言九鼎,一定说到做到。倘若食言,以死谢天下!”
朱翊慷慨激昂地道。
这下再也没有大臣认为他是一时头脑发热凭空想象了。
毕竟在他们眼里,朱翊确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神一般的存在。
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还有多大能耐还有多少未施展出来的才华。行事出人意表,有他似乎就能创造奇迹。
“朕京察的目的,就是留下合格的官员,给予他们足够的俸禄,尽量保证他们衣食无忧;但对于那些不合格、不为民做主的官员,朕坚决裁汰他们,绝不给朝廷增加负担。”
“京察?”
京察的旨意尚未分发到两京的各大衙门,还只是刊登在吏部的移文上,便引发了一阵骚动与热议。
“京察不是六年一考吗?还有两年时间呢,现在又搞什么京察?”
“凡例是六年一考,可这次是特例。”
“如何一个特法?”
“这还用问?不是新皇刚登基吗?听说陛下昨儿个在云台接见内阁各位成员与六部堂官,降旨首辅代为起草《戒谕群臣疏》,马上就要实行京察。”
“那《戒谕群臣疏》大意是什么?”
“还有什么?说是旨在裁汰那些不合格的官员,可谁又知道呢?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你们懂的。”
“这么说京察只是一个借口?之前那些跳出来反对陛下的大臣,几乎全被送到东番去了,等于是流放。”
“哎,而且还听说,陛下要借这次京察,精简政务机构,裁汰冗余官员,杜绝人浮于事。这么一搞,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官员乌纱不保呢。”
“可有什么办法?大明易主没有流血牺牲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是,好像也有一个好消息。听说从明年开始,朝中所有官员,包括士兵俸禄全部翻倍,而且还有年终奖。年终奖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儿吧?”
“早就听说了,好像还是陛下所独创的呢。荆州那边朱氏集团所有员工,到年底都有年终奖,数目还不少。”
“届时我们俸禄真的要翻倍吗?”
“废话,陛下一言九鼎,说话岂能如同儿戏?更何况昨儿个云台约见各位大臣时,陛下还立下重誓,倘若食言,以死谢天下,如何有假?”
“可这样做对国家财政支出……”
“听说以首辅为首的大臣当时也表示怀疑,毕竟这样做国家财政负担重,可陛下何许人?他点子可多着呢,肯定有办法,不然也不会立下如此重誓。”
“这么说咱们的俸禄不是也要翻倍?”
“咱们也别得意太早,听说这次京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两京官员,然后推及全国各地官员,到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好命坚持到明年呢。”
“切,像咱们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官员还能波及到吗?不会吧?”
“嘿嘿,你是不知道这次京察的目的吧?旨在裁汰不合格官员,精简冗余机构,杜绝人浮于事,这次京察,大官小官,人人都有可能波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