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不是我认为,而是当前局势所呈现出来的事实。”严永凡道,“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小舅子为何敢两次偷偷进京,原来他在皇兄身边埋伏了许多他的人,郑淑嫔只是其中之一。小舅子如此心机,皇兄又怎是他的对手?”
“可弟弟得位不正,将来如何向朝臣与天下人交代?”永宁公主又担忧地道。
“公主怕是多虑了,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要成功了,其实根本不用交代。就像当初永乐皇帝爷,名义上以靖难之役出兵,实际上怎么回事儿大家心知肚明,永乐皇帝爷最后果然不负众望,开创永乐盛世,将我朱明王朝推上巅峰,后人也就不再说什么。如今皇兄不也是倒行逆施,伤了包括娘在内许多人的心吗?某种意义上,小舅子也可以说是`靖难`,以小舅子的才智,将来的成就绝不下于永乐皇帝爷,只要他有一番作为,就是向朝臣与天下百姓最好的交代。而这一点几乎毋庸置疑,所以我才说公主多虑了。其实,或许对朝臣还有得一说,可对天下百姓,只要不加赋,竭尽全力保证他们安居乐业,他们管谁做皇帝呢。”
听驸马说得头头是道,永宁公主心下不禁安然两分,莞尔一笑道:“你就这样认定了小舅子?”
“别人不知,但公主清楚,我暗地里可是也为小舅子做过不少贡献的,几次为他制造舆论呢。由于身份之故,祖宗礼法对我们诸多掣肘,若非如此,我早就跳出来为小舅子摇旗呐喊了。公主不要以为我对小舅子只是感激,更多的是钦佩,小舅子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及,包括前首辅张居正。看看小舅子辉煌的朱氏集团,便可略见一斑。”
“我真想去翊坤宫看看。”永宁公主感叹地道。
“公主,这可使不得呀。”严永凡忙道,“小舅子需要咱们的时候,咱们赴汤蹈火义不容辞就是了,不需要咱们的时候,可别去给他添乱。况且这时候可不能让人怀疑,皇兄此时此刻被小舅子挟持在翊坤宫。”
“我只是说说,看你紧张得。”
“这事儿能不紧张吗?千钧一发之际可得小心谨慎。”
永宁公主道:“想想咱这时候还能不能帮助弟弟一把?”
“我看不必了,最多等娘回来咱去劝她几句,要以国家大局为重,最好抛开亲情,这样更容易抉择。”
“你猜娘支持谁的可能性更大?”
“只要群臣不反对,自然支持小舅子喽。公主都知道,支持小舅子,皇兄尚可保命;可若支持皇兄,小舅子必死无疑。两个儿子娘一样的爱,她肯定不希望失去任何一个。”
“可这样一来,皇兄岂不是要恨死了娘?本来皇兄就抱怨娘更爱弟弟。”
“那就要看小舅子的方案与策略了。总之我是想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我相信小舅子一定能,他行事往往出人意表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反正无论怎么说,咱力挺小舅子准没错。”
“嗯。”永宁公主欣慰地点点头。
“小舅子当皇帝,没准儿我还能入朝为官呢。”忽然严永凡咂摸着嘴无比憧憬地道。
“你是驸马,现在不是官吗?”
“那都是闲职,不算,我的意思是像朝中大臣那样为国家效力。”
“你想得美!”
“我可不是说笑哦,记得小舅子曾说过,要改革落伍的宗法制度。小舅子曾是潞王,可他坚决不要朝廷任何的奖赏与补给,甚至甘愿自请褫夺封号贬为庶人,这就是一个信号,公主不信,咱不妨拭目以待。”
紫禁城已经搜查完毕了。
在陈太后的正式回复里,自然没有找到朱翊。
朱翊的行踪对外成为一个谜。
可也不是没有一个人怀疑。
尽管万历皇帝被挟持这消息严防死守,暂时未对任何不相干的人提及,准确地说朱翊只告诉过张鲸一人,陈太后是亲眼所见,永宁公主是陈太后告诉的,而驸马是永宁公主告诉的。
所以数来数去眼下也就这几人确定万历皇帝身在何处。
然而,当初可是有人知道并向万历皇帝告密说陈太后去而复返翊坤宫,而万历皇帝当即带着两名近侍怒闯翊坤宫最后又说要留宿那里……待万历皇帝再回来就一直不说话了。
当然,没有人敢怀疑他们见到的那个不说话的万历皇帝其实是“替僧”,毕竟没有人敢怀疑朱翊躲在翊坤宫,还与郑妙谨一道挟持了万历皇帝若非亲眼所见,任谁都不敢想。
可这几件事联系在一起,与万历皇帝亲近的人不禁要问:万历皇帝到底怎么了?朱翊到底躲到哪儿去了?
费了那么大劲儿搜查,先是全北京城搜查一无所获,然后封锁紫禁城再查仍然一无所获,可没有理由查不到一丁点蛛丝马迹,朱翊会不会躲在翊坤宫或压根儿就没有进京呢?
如此一来,翊坤宫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当然这只是在私底下,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议论此事。
既然成为私底下议论的焦点,那自然就会有人暗中偷偷关注。
只是翊坤宫的人进进出出,表面上也看不出有何异常或不一样的地方,除非进去一窥究竟,可谁敢呢?
正当人们疑窦重重纷纷猜测,甚至有人蠢蠢欲动时,东厂放出消息,李太后马上要回京了。
当然这不是张鲸故意虚晃一枪,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是李太后真的要回京了。虽然外界都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儿又到底从哪儿回来,反正据东厂可靠的消息称马上就要进京了。
李太后突然不见了找李太后才是大事,朱翊进京找朱翊只是小范围的事,毕竟万历皇帝是暗地里找,也就他身边亲近的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李太后终于要回来了,一下子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过去。
张鲸第一时间跑去翊坤宫通知朱翊。这里所有的人都紧张起来。
不仅朱翊与李之怿,包括郑妙谨也一样,只是紧张的程度不大相同。
以李之怿为最,其次是朱翊,郑妙谨的紧张程度相对最为有限。
当然紧张的可不止他们三个,一旁的张鲸和被挟持的万历皇帝同样紧张。
毕竟李太后到底怎么想,到底会支持哪个儿子,谁也不敢确定。
尽管朱翊信誓旦旦地对万历皇帝说李太后会支持他,可事实没有降临乃至确认之前,万一有变化呢?
要知道,这可是以下犯上,赤裸裸地造反行为呀!
“小鲸,让娘回宫后第一时间来翊坤宫。”朱翊吩咐交代。
“师父不说,徒儿也知道。”张鲸答应一声,便急匆匆地去了。
将李太后迎进宫里,直接带到翊坤宫来,这是他必须做的。
一来身为大内总管,这是他的分内事;二来,他知道这时候绝不允许有其他人在李太后面前说三道四,要说也只能由他说,这个他必须控制。
张鲸刚走没一会儿,陈太后便到了翊坤宫。看来她也一直密切关注着。
只是他们几个人聚到一起,谁也没有开口说话,都在静静地等候。
直至傍晚时分,才听近侍高喊:“慈圣皇太后娘娘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