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家老爷有本事哈!说救人就救人。”高大麻子几分得意。
“那当然!”张鹏更是得意,“咱家老爷是什么人?司礼监头号秉笔啊!”
比起心思,高二麻子要比他哥高大麻子强多了去。
就在高大麻子与张鹏笑谈时,高二麻子已经想好了退路。
所以,待张鹏一走,高二麻子便立即吩咐下手赶紧收拾行李。
对此,高大麻子和府上下人都表示纳闷儿。这不是已经放回来了吗?急着收拾行李要去哪里?
“二弟,你要作甚?”高大麻子问。
“大哥,这宅子怕是不宜久留。虽然我放出来了,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我想出去避一阵子。”
高大麻子不以为然道:“可是人都已经放了,还有这个必要吗?”
“有。”高二麻子贼眉鼠眼的,警惕而确定地道,一看就比他哥要机灵。
“为什么?”高大麻子不解。
高二麻子解释道:“咱做的事不光明啊!再说了,牵涉到当今圣上。大哥你想,即便我们能守口如瓶,可人家怎么想?他们相信我们不害怕我们泄露秘密吗?那可是当今圣上的秘密啊!”
“二弟的意思是,他们有可能会杀人灭口?”高大麻子终于开窍了似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与他们比,贱命一条,杀死我们便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二弟怎么说得我也害怕起来。”高大麻子摸着自己胸口,“想你被抓时,我去张鲸宅子闹了一场,就怕他们不认,拿我们当替死鬼。”
“大哥啥也别说了,走吧。”
高二麻子说走就走,当天晚上便带着家眷逃离出北京城。
生怕被人抓住。
而就在高二麻子逃走的第二天,高家半夜里突然着火,将高家烧得一片狼藉……很明显,这是人为的。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天灾呢。知情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可,这是谁的手呢?
张鲸和得知此消息时大吃一惊,因为他没有吩咐人干过。
那会是谁?
为此,他还专门跑到冯保府邸去质问冯保,是不是他干的?
冯保摇头,心里却暗自忖道,我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儿?干这种事儿分明是想保护万历皇帝嘛。
那就很奇怪了!
两个人因为之前的一次交谈,现在好像坐一起没有剑拔弩张的感觉。
都在低头沉思,画面极其和谐。
忽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抬头,同时说道:“莫非是万岁爷所为?”
对,他俩同时都想到了万历皇帝,认为这是万历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所以派人要做掉高二麻子。
不然,还能有谁那么大胆呢?
本来,知道此情的人也不多。
然而,两位堪称“老奸巨猾”的大太监坐在一起,再仔细一琢磨,又发现烧房子这种方式简直太低级了。
火势一起,不就被人知晓然后传得满城风雨吗?人们肯定要问为什么,纷纷猜测是谁干的?这样是不是很容易将万历皇帝的糗事扒出来?
明着是保护万历皇帝,实际上是将他推到舆论风口。
万历皇帝的性子敏感又细腻,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主使人干的可能性也很小。
那既不是张鲸,也不是冯保或万历皇帝,除他们三个还能有谁?
想都不用想,一场火指定会引来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高二麻子购买缅铃一事被扒出来了。
最终吃瓜群众将目标对准了张鲸与万历皇帝。
不过事涉这两大人物,倒是没有几个人敢堂而皇之地议论了。
私底下说说而已。
但无论如何,购买缅铃一事,对万历皇帝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的事迹早已在京城里传开,喜欢议论的人便拿两位皇帝做比较,最后还得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结论。
都是喜欢寻求刺激的主的啊,想当初隆庆皇帝在位时,放着后宫佳丽不管不顾,却要从波斯寻来胡姬享受,而且特别喜欢尝鲜。
如今儿子万历皇帝也一样,居然想着从海外购买缅铃!
由此,人们不禁纷纷感慨担忧:
“看来,还得需要像张先生那样的铁腕人物管束皇帝爷啊!”
“张先生这才过世几个月,皇帝爷就开始学坏不规矩了。”
“再这样下去,皇帝爷会不会走上他父亲的路子?”
“好不容易迎来万历大盛世,别张先生一走,便立马儿由盛而衰!”
“……”
尽管这些话都是在私下议论,但依然还是传到了当朝某些官员耳中。
平民百姓也就议论议论,空发一些感慨而已,担忧也无济于事。
可一旦传到官员,尤其是言官们的耳中,他们立马儿就不淡定了。
一国之主怎能如此荒淫无度呢?
而作为万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张鲸又怎能引诱主子做这种事儿呢?
不行。
对万历皇帝要犯颜直谏,对张鲸必须得弹劾。
言官们就喜欢干这种事儿。
甭管是否属于皇帝的私生活,也不管张鲸有多红,反正就是不能容忍。
张鲸对弹劾倒是见怪不怪,他知道只要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不说话,再多的弹劾也不会让他伤筋动骨。
想当初张居正父亲去世被万历皇帝夺情时,面临着多大的舆论压力,他为万历皇帝购买缅铃算什么?
然而万历皇帝就不一样了,这还是登基以来第一次被言官严厉指责。
本来,缅铃的事就不好意思公开讨论。所以,万历皇帝面对言官的指责时有点不知所措。
想想也是,他自被立为皇太子,在李太后的严格监督下,从来都是规规矩矩,不敢有半分僭越。
后来登基为帝,除了李太后,他更是在张居正和冯保的双重监管下,哪有多少不老实的机会?
两年前酒后不老实一次,险些皇帝的位子被潞王顶了;一年前也有过一次不老实,令王淑蓉怀孕生了个儿子,算是给他长脸了。
除此,他认为自己真的老实本分。
张鲸曾经在他面前就说过这样的话:“咱大明王朝,在万岁爷之前有十二位皇帝,若论慎独自律,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万岁爷的。”
所以,张鲸将他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建议他应该放开些也就是张鲸为他购买缅铃的起因。
没想到闯祸了。
被言官们揪住不放。
此情第一时间传到李太后那里。
当日,李太后正在逗弄孙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愁眉不展,她知道言官们一向难以对付。
怪只怪皇帝不争气。那只能让皇帝表个态,保证下不为例呗。
不然还能怎么着?
至于张鲸,保持原计划不变,即日逐出大内。
李太后吩咐付大海马上传话给万历皇帝和朝臣知悉。
付大海刚一转身,见冯保色急匆匆地来了。
“娘娘。”
“情况怎么样?”李太后连忙放下孙子问道。
“奴婢是来禀告娘娘,张鲸这次还挺识相,为了给万岁爷留下颜面,他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购买缅铃一事万岁爷事先并不知情,还说万岁爷见都没见过缅铃实物,刚一买回来就被东厂的人抓了,最后还打了一个比方:说万岁爷这叫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膻,是他连累了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