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来,把李太后吓得一跳,她忙追问道:“戚继光犯了什么前科?你为何信不过他?”
万历皇帝不禁瞅了一眼本就如坐针毡的冯保,他嘴唇蠕动着,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冯保一向心细,万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不就是不希望他听吗?于是冯保很自觉地站起来说:
“娘娘,万岁爷,奴婢坐在这儿不合适,请容许奴婢告退。”
万历皇帝正想开口说“大伴请便”,却被李太后抢先道:“冯公公你不能走,今天议事少不了你的,什么时候咱将你当作外人了?况且你的事儿还没敞开了说你呢。坐下。”
冯保得了李太后的懿旨,小心翼翼地看了万历皇帝一眼,只得又忐忑不安地重新落座。
李太后眼睛里有火,“你说,戚继光怎么以下犯上?你为什么信不过他?”
万历皇帝本想将冯保支开,没想到李太后态度坚决,不许。
万历皇帝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索性捅开了说:“娘,您还记得六年前冬天的棉衣事件吗?”
“当然记得!”李太后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当年朝堂上戚继光双手举起一件破渔网般棉衣时的情景,遂狐疑地问道,“你怎么忽然提起这个?”
“娘,这件事孩儿一辈子都记得。”万历皇帝猛地一跺脚,义愤填膺地道,“当时为了这棉衣事件,咱外公和舅舅丢了多大的丑啊!往常,外公和舅舅都是活泼人,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可从那件事以后,外公和舅舅都变了,见了谁都点头哈腰,好像欠了人家多少债似的,外公和舅舅经常摇头叹气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万历皇帝像是特意要为自己外公和舅舅打抱不平似的,接着说道:
“孩儿当时确实主张不徇私情,彻查此事,虽然过去多年,今天看,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可问题是,棉衣事件的当事人,除了外公和舅舅受到惩罚,成为众矢之的,其他像谭伦、王崇古,都丝毫不受影响,反而得到提拔奖励。娘您说,戚继光将这件事捅出来,真正的目的是不是就在于震慑咱外公和舅舅?这还不是以下犯上吗?”
听到这儿,冯保忽然感觉好像有点不妙了。尽管他知道李太后不待见自己的父亲与哥哥,说得难听点儿,就是讨厌,可终究是一家人。
不然,以李太后强势的性子,也不会妥协答应晋封自己的父亲,那可是在皇长子出生之前。
况且,李太后之所以被誉为“观音娘娘在世”、“九莲菩萨”,除了表明她的聪敏睿智之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说她善良,有慈悲之心,当年为她上的尊号也是“慈圣皇太后”。
一个有慈悲之心的女人,听了万历皇帝这番以“情”动人的话,难免会有一些感触或情绪的波动。
况且,天底下的女人都有“妇人之仁”的一面,李太后也不例外。
冯保担心李太后会心软。
果不其然,万历皇帝说完,李太后像是陷入无尽的沉思。
她沉默了。
是的,万历皇帝以“情”动人的这一席话,让李太后顿时牵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思索。
自戚继光捅出来的棉衣事件后,她的父亲,也就是现在的武清侯原来的武清伯一家,好像短了水的秧苗,整日蔫巴巴的。
这两年武清侯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太好,也知道不受女儿欢迎,所以很少来宫中走动。
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说。
因此,李太后偶尔与父亲武清侯相见,看着父亲一副木讷拘谨的样子,心里头便很过意不去。
除了朱翊方面,这也是她为什么答应晋封父亲的原因之一。
她总想着欠了父亲一份情,却又说不清楚到底欠的是什么。
现在听大儿子这么一说,她才恍然顿悟般,哦,原来如此!
大儿子惦记着外公一家的遭遇,她这个做娘的当然感动。
但凭女人敏感的直觉,她感到儿子对戚继光的怨恨,又并非完全是为了替武清侯出气那么简单。
从万历皇帝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似乎隐藏着什么。
退一万步说,即便大儿子是真心要替外公武清侯打抱不平,那也是可想但绝不可做的事儿,不能将怨气发泄到戚继光的身上。
因为在棉衣事件上,戚继光可谓仗义执言,而且她还知道,那是受到张居正的暗中授意。
武清侯毕竟有贪墨之嫌。
当时如此处置,的确如同张居正所料,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有效地遏止了官场上愈演愈烈的贪墨之风。
关键还有一点,棉衣事件都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倘若现在予以纠正,让天下人怎么想?
势必会引起朝野非议,天下人会扪心一问:早不追究,晚不追究,为什么张居正一死,尸体还没有下葬,万历皇帝就要追究此事,为自己外公打抱不平贬黜戚继光呢?
这样是不是会让天下人非议,张居正一手调教出来的英明之主,怎么忽然间就变成了护短的昏君?
李太后想了又想,然后以不容人质疑的口吻,说道:“钧儿,戚继光你不能动,蓟镇总兵官必须是他。”
“没有他,孩儿就不相信不行。”万历皇帝执拗地道。
“钧儿!”李太后呵斥一声,两道泼辣的眼光扫过来。
吓得万历皇帝赶紧低下头去。
只听李太后厉声厉色地斥道:“张先生一死,娘亲的话你就不听了是吗?”
“娘,孩儿不敢。”
“哼,你不敢,如果今天不是娘主动提出来,你是不是准备将戚继光直接调走,也不知会娘一声啊!”
“孩儿没有。”
李太后心中憋着一股气儿,接着又数落道:“娘知道这两年你看冯公公不得劲儿,如今遭到言官弹劾,是不是也要将他一并赶走啊?”
万历皇帝一脸的委屈,为自己辩解道:“娘,孩儿没有。”
“看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竟敢在娘亲面前说假话。你若敢胡来,娘可以放权给你,也可以收回来。”
李太后训斥儿子几句,也不知是因为生气还是因为激动或担心,眼泪竟扑簌簌地直往下流。
自那次酒后调戏侮辱宫女事件发生后,万历皇帝再也没有听到李太后如此严厉的训斥,吓得他冷汗直冒。
想辩解,可半天找不出话来,急得他两手抽风似的打战,喷了一个响亮的嗝儿,接着一个接着一个地打。
见儿子这般神情,李太后又觉得很伤心,心情不好受。
但生气归生气、伤心归伤心,此时她又赶紧起身,满眼的怜爱,帮儿子轻轻锤着后背。
过了好一会儿,万历皇帝才止住了打噎。
李太后长吁一口气,重新回到自己的绣榻上。
经过这一番折腾,三个人都觉得疲乏不堪。
今天李太后说的话比较多,刚才又在气头上,这会儿刚一松下来,便感觉到口干舌燥,命内侍送上一杯冰糖菊花水,正啜饮着。
听见万历皇帝说道:“娘,马上就到正午了,请娘留下来,让孩儿陪您好好用一顿午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