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在疏中指出:“臣等恭照圣祖定制,公、侯、伯爵非有军功,不得滥封。国初如魏、定两公,自以佐命元勋,连姻帝室;彭城、惠安,虽托籍戚里,然亦半有军功,昨上剖符,皆无容议。宣德中季,始有恩泽之封,弘治以来,遂为故事,然实非高皇帝之旧制也。”
张居正以“不得滥封”为由,只答应给王伟从锦衣卫千户升职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后经万历皇帝一再催促,张居正才勉勉强强给王伟晋升一个永年伯,但言明只是流职,不能世袭。
为了这件事儿,万历皇帝一直耿耿于怀。
可以说,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张居正忤旨独断,虽然他号称是遵从祖制,以国家利益至上,但得罪了万历皇帝是事实,也得罪了王皇后,还得罪了外戚,当然包括老国丈李伟。
关于晋封流职永年伯一事,王伟自己倒不是很在意。
毕竟,当初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啄木官”,女儿又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能被选为皇后,已经是祖坟里冒青烟,老天爷眷顾他王家了。
王伟可不像李伟,怎么说他也算是官员科班出身了,所以他压根不像李伟那般贪慕虚位。
李伟可是晋封武清伯后便一直惦记着再升一级。
王伟不是那种人。不晋封他为永年伯,他都没话说。
总之,王伟觉得自己和女儿已经超级幸福了,晋不晋封他都觉得无所谓。
然而,这件事儿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为王伟操心的人可多了去。
甭管是出于真的关心,还是借此试探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反正这两天去李伟家的官员络绎不绝,关心的重点也大同小异。
“永年伯啊永年伯,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你就不想从`伯`升到`侯`吗?”
“对呀!看人家武清侯,当初刚一晋封武清伯,他就惦记着要升为武清侯,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努力,心愿终于实现。”
“确实是这个理儿,既然武清伯有资格晋升为武清侯,那永年伯为何就不行呢?要我说呀,永年伯就应该学习武清侯,去找太后娘娘、找皇帝陛下说理去。”
“就是,就是,人家武清侯是国丈,永年伯不也是吗?他`侯`得,那永年伯一样也能`侯啊!依我看,永年伯就是胆小、不争。”
“……”
七嘴八舌,一片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都在想着,王伟和李伟一样同属外戚,既然李伟升侯了,那王伟肯定要紧随其后嘛刚好可以去试探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
无论是李伟要晋升,还是王伟要晋升,反正途中都遇到了张居正的强烈反对,最后都黄了。
直到张居正一离开京城,李伟才立马儿迫不及待地去试探,万万没想到……结果,居然成了,李太后终究还是满足了她自己的爹。
老国丈都已经升了侯,新国丈岂能原地不动?
因此前来劝导的官员很多,就想看看李太后会不会答应。
面对诸多官员的劝导与建议,王伟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
最后也不知是哪位官员提议,让他先去找万历皇帝套一套口风。
和自己女婿,话还不好说?
然而,王伟依然犹豫、犯难,因为他知道自己女儿当下的处境:并不得万历皇帝宠信。
别人不知,但他这个当父亲的清楚得很。
也不知什么原因,女婿即万历皇帝很少光顾女儿即王皇后的绣榻,即使偶而光顾,也是心不在焉的,仓促了事。
更令万历皇帝不愉快的是,多少次的辛勤耕耘,却没有收获到期盼的龙种,这使万历皇帝在感到浪费了精力和时间的同时,终于找到一个疏远王皇后的借口……
女儿得宠还好说,可女儿自顾不暇,被万历冷落在旁,让他怎么找女婿去?
所以,想来想去,王伟还是觉得不妥,不能去。
他与李伟本就不是一路人,两人还有许多差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伟他不愿意去问并决定放弃申请,并不代表那些劝他的官员也死了心。
毕竟,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还没有试探出来呢。
这才是重点。
因此,有好几个官员特意为王伟写奏疏、鸣不平。
一大早,朱翊正与李太后用完早膳,便见冯保来了。
他向李太后禀报关于是否应该晋封王伟的事。
李太后听完,点了点头,喃喃地道:“我已经想到了,想到了当时只要我爹那一关松了口,后面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么一出。”
冯保说道:“此情其实最早是由万岁爷提出来的,只是遭到张先生的强烈反对,可如今他们都拿永年伯与武清侯作比较,那这事儿……”
言下之意,两个都是国丈,不能一个是侯,一个是伯吧?况且那个伯还是不能世袭的流职。
李太后似乎早已想好了对策似的,缓缓说道:“这样吧,王恭妃很快就要临盆诞生龙子了。如果王恭妃真的替皇帝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太子了。历朝历代,太子降世都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循国朝故事,凡太子出生,一般都会大赦天下,晋封皇亲国戚、主要大臣、及减免各省赋税,晋封之列必有王皇后的父亲永年伯。冯公公,你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娘娘这个主意很不错!”冯保当即赞道,不过随即他又眉头一紧,口风一转,“可娘娘,恕老奴斗胆问您一句,万一王恭妃生下的不是龙子而是公主呢?”
李太后十分坚定地回道:“儿说一定是龙子的。”
“我相信他。”继而又补充强调。
冯保为之一愣,立即将目光投向朱翊,见朱翊正冲他点头微笑……也不知为何,他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李太后抬眸吩咐道:“冯公公,你就这样回复皇帝去吧。关于永年伯晋升一事,我心里有数。”
“好的,娘娘。”
冯保带着两分悻悻然,转身离去,脑海中一直想着王恭妃肚子里将是个男孩儿……
那依据本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这个男孩儿极有可能就是皇太子。
待冯保一走,李太后便问朱翊:“儿,王恭妃肚子里真的会是男孩儿吗?”
“嗯,十有八九是吧。”朱翊如是般回道。
李太后又问:“如果真是男孩儿的话,那儿认为何时立他为太子比较合适呢?”
朱翊回道:“娘,立太子乃国本事,当然越早确定越好。否则以后皇兄肯定还会生男孩儿的,若不早些确定太子,势必会引发争执,甚至极有可能产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