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朱翊忽然道:“皇兄,自张先生离京后,你感觉如何?”

万历皇帝微微一滞,问道:“皇弟,什么感觉如何?”

朱翊也不转弯抹角,干脆直承:“皇兄,就是有没有忽然一下子感觉到身轻如燕?”

万历皇帝笑了笑说:“皇弟,身轻如燕是不是也太夸张了?但倍感轻松确实是有的。”

朱翊又问道:“皇兄有没有想过自己亲政呢?”

万历皇帝先是一愣,随即一声叹,面带几分苦笑,喃喃地道:“亲政?嘿嘿,娘亲都说了,现已人臣皆知,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

朱翊带着目的而来,有心撺掇道:“皇兄,你也别怪皇弟不提醒你哈,娘亲说出那种话,肯定是当着皇兄的面,那时张先生身体还很强健,可眼下张先生不在京城,娘亲那话还是有待商榷的。”

万历皇帝警觉地道:“皇弟,你为何忽然提及这件事儿?这就是你今天来多目的吗?”

朱翊回道:“我也是看到赶集那天皇兄十分开怀的样子,皇兄已经足足憋屈了十年吧?”

“皇弟,这种话你在皇兄面前说说倒无所谓,可要记住:千万不要被娘亲和大伴听见。”

朱翊不以为然道:“皇兄,听见了也无妨,本来这就是事实,娘亲也心知肚明。”

“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必须征得娘亲的同意才行。”

见万历皇帝仍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样,朱翊也只好暂且作罢,迅速跳转下一个话题:“皇弟今天来还真有一件事儿要恳请皇兄,想向皇兄要一个人。”

“要一个人?皇弟要谁?”

“努尔哈赤。”朱翊一字一顿极其认真。

“……”

“皇弟要谁?”

从万历皇帝诧异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好像没听说过努尔哈赤。

这也不难理解。

因为毕竟此时努尔哈赤才二十四岁而已,锋芒尚未显露出来,没有引起明朝的关注。

努尔哈赤引起大明关注是在他用他的祖父、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之后。

而且还有一点,朱翊也不敢确定:当时大明王朝对努尔哈赤以及他的祖父、父亲称呼什么。

以朱翊上一世从文献史料中对努尔哈赤(即清太祖)的了解情况来看,对努尔哈赤的“名”和“姓”都很模糊,并没有一个统一或者说都被认可的汉译名。

因为满族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文字记载(当时满族叫女真族,女真族有三大部,被努尔哈赤统一,后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族)。

目前所见的中国通史或清史著作中,几乎都将努尔哈赤的汉译名写为“努尔哈赤”。

例如:1961年确定为“高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之用”的《中国史纲要》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到了努尔哈赤时候,建州部的实力日益强大,先后合并了女真部的其他各部落。”

再比如:10卷本的《清代全史》:“金国的缔造者、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努尔哈赤的姓氏和家世,是一个仍需考究的问题。”

然而,关于努尔哈赤的姓名问题,在民族史和满文翻译领域中又都将他的汉译名写为“努尔哈齐”。

而在清代文献中,也有“弩儿哈奇”的写法,包括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的汉译名也都没能统一,有写成“觉昌安、塔克世”的,也有写成“觉常刚、塔石”的……

根据清朝官方文字记载,清太祖的名字毫无疑问应该写作“弩儿哈奇”,或者是“弩尔哈齐”。

那为什么如今的清史了论著中基本上都写成了“努尔哈赤”呢?

其实,这种写法也是有一定史料依据的。因为明代文献中多将清太祖的名字译写为“奴儿哈赤”,并且屡屡见之于《明实录》的记载文字当中。

试举两例:

万历十七年(1589)九月乙卯:“始命建州夷酋都指挥使奴儿哈赤为都督佥事。”

万历十八年(1590)四月庚子:“建州等卫女直(即女真)夷人奴儿哈赤等一百八员名进贡到京,宴赏如例。”

可以看出,《明实录》的作者将清太祖的女真语名(当时满文尚未出现)译成“奴儿哈赤”,或称“建州夷奴儿哈赤”,反应了历来汉族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

当然,这是题外话。

然而,《清史稿辞典》和《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两部大辞典的基本倾向都将清太祖名字确定为“努尔哈赤”,同时又揭示了被许多清史著作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努尔哈赤还有另一种写法,就是“努尔哈齐”。

而且,有不少学者认为“努尔哈齐”才是清太祖最合适恰当的表述。

理由之一:名从主人。清太祖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创制满文,他以及他的继承人皇太极都承认“努尔哈齐”这种译写法。

理由之二:尊重历史。以《明实录》为代表的文献,故意写作“奴儿哈赤”,有贬斥之意。

理由之三:努尔哈赤的弟弟都叫哈齐,如舒尔哈齐,雅尔哈齐。所以将努尔哈赤译写作“努尔哈齐”,既保留了原始的满文语音,又完全符合汉字的表意方式。

这是关于努尔哈赤名字的争议,关于他的姓氏也一样。

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说“爱新觉罗”。

但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也好,稗官野史也罢,都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

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只是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无论是努尔哈赤的“名”和“姓”之所以谜团重重,最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有留下原始的满洲文字记载。

只是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近腹里,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男孩儿,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后世都搞不清楚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名字该写作什么,那大明王朝万历年间肯定不知道,当时也没人研究关注。

所以,当朱翊说出“努尔哈赤”的名字时,万历皇帝诧异的神情,他并不觉得稀奇。

朱翊只得如是般解释道:“皇兄,我要的人现在在建州左卫(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是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的长子努尔哈赤。”

万历皇帝依然一脸问号。

大明巅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2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背锅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巅峰第2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