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尤其是谈到“亲政”的问题,他更是显得迫不及待。

成功勾起万历皇帝的情致,张鲸却是不紧不慢地道:“万岁爷,这次张先生南归,按理说文武百官都要为张先生饯行,可娘娘并没有下旨,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万岁爷,刚说了呀!恐怕是要检验朝臣到底谁听的:是听万岁爷多一点还是听张先生多一点?如果听万岁爷多一点,那这次张先生南归,想必没有几位臣子去为张先生饯行;可如果听张先生多一点,那情形就指定不一样了。万岁爷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万历皇帝咂摸着嘴,似有所思地微微点头。

张鲸接着说道:“如果奴婢没有猜错的话,娘娘这是一次试探,或叫检验。娘娘不下懿旨,就是让文武百官自主决定:送还是不送张先生。此时,文武百官心里肯定要掂量:到底去还是不去?去意味着亲近张先生多些,不去则意味着亲近万岁爷多些。娘娘或许是想通过此事来检验一下文武百官对万岁爷的忠诚度。”

张鲸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可不是光凭嘴皮子。

他是有依据的。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女人其实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即便是面对她最最最信任的人,有时候仍然会动小心思来检验一番。

就像一个女孩,明知男孩很爱很爱她,她却偏偏不放过,恨不得每天不厌其烦地追问男孩一次:你还爱我吗?

哪怕聪明如李太后,也会采取这种检验方式。

别说对文武百官,就是对张居正都用过呢。

万历皇帝或许已经忘记了,但张鲸记得很清楚:就在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初,当时国库空虚,各地方积欠难收,京城里的官员连俸禄都发不起了,迫不得已,张居正只得请旨施行胡椒苏木折俸。

当时闹得很大,引起许多官员的不满和强烈反对。

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受到武清伯李伟、驸马都尉许从诚等人的状告。李太后一怒之下,让万历皇帝饶过内阁直接谕旨户部,取消了勋贵们的实物折俸。

这样做,势必会给张居正的施政带来很大的麻烦。

那一次,张鲸知道李太后是在检验张居正:一来,检验张居正对他们母子是不是真的竭尽忠诚;二来,检验张居正面对如此危局,看他如何运筹帷幄度过难关。

当时,李太后对张居正可谓是采取了打一下拉一下的手段。

“对像张居正那样的干练之臣,不可一味地笼络。”的确,李太后常常那样告诫自己:尽管对张居正抱有好感,但为了自己当皇帝的大儿子,她不得不收敛一己私情。

看,对张居正都可以检验,更何况对其他文武百官?

所以,这是张鲸说出那番话的依据。他将李太后的心思已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万历皇帝沉吟不语,将自己情绪隐藏得很好,看不出悲喜。

张鲸接着感慨地道:“娘娘对万岁爷的爱比天高比地厚,她宁愿牺牲、冷却张先生,也要为万岁爷树立绝对的威信,检验出朝臣对万岁爷的忠诚度!”

万历皇帝平静地问道:“那你说说看,文武百官会有多少个人去为张先生饯行?”

张鲸如是般回道:“奴婢猜想,超不过十个。”

“如此之少?”万历皇帝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

“当然,这只是奴婢的判断,具体情况还得看现场。”张鲸保守地回道,“但万岁爷,奴婢可以肯定,为张先生饯行的官员指定不多。”

万历皇帝也没有提出质疑,只是喃喃地道:“原来娘亲不下旨,是这个意思呀……”

到得此时,他终于没能忍住,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见万历皇帝笑了,张鲸偷偷地跟着也是一笑。

万历皇帝忽然抬手吩咐道:“那你去张大学士府瞧瞧,看看你的推测是否正确。”

慈宁宫。

朱翊依然陪着李太后,他们母子俩基本上都是聊着有关张居正以及改革相关的话题。

只是,母子二人的情绪,或叫状态,很不一样。

李太后的情绪沉重,所以状态显得低迷;而朱翊看似随意,他一直在安慰开导李太后。

毕竟,一个是被迫接受张居正离京归乡,另一个是积极引导甚至怂恿张居正归乡。

他打心里觉得,这时候张居正归乡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经历过一番病痛之后,这时候的心结也不在张居正,更不在万历皇帝,而在李太后。

也就是说,思想工作难做的其实只有李太后一个人。

“儿,你也不去与张先生饯行吗?”李太后忽然问。

朱翊摇头,回道:“娘,孩儿今天一来不适合露面,二来该说的话也早已经对张先生说完了。”

的确,即便李太后今天的心情十分平静,朱翊也没打算亲自去为张居正饯行。

与张居正的关系,可是一直停留在为其治病上。

乾清宫东暖阁。

万历皇帝一个人在沉思,张鲸带着他的口谕前往张大学士府。

自张鲸提到“亲政”,并解释说张居正离京将是亲政的第一步,同时李太后也在试探,万历皇帝便感觉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关键,他是满怀期待的。

曾经在李太后面前表明过自己的心迹,结果换来“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这句话,而且当时李太后是以训斥的口吻。

自此,他便将亲政这份心深深隐藏在心中。

但并不代表他不渴望。

相反,越是不让他亲政,他越是渴望。

但凡未得到,总是最登对。

所以,他很想知道在没有他们母子俩的旨意下,朝中究竟还有多少大臣为张居正饯行。

无疑,万历皇帝相信张鲸的推断,也希望是真的。

官员们陆陆续续来到自己的衙门点卯当值,只是一个个心不在焉的根本无心办公。

那些资历较深的官员,不由得想起十年前高拱离京的情形,那时是多么的凄凉。

记得李太后与陈太后罢黜高拱的当天,高拱的府第便被缇骑兵给包围了。第二天一早,在缇骑兵的呵斥下,将高拱逐出京师,一直监视到老家河南新郑。

但相对于高拱,张居正的情形显然要好得多。

虽然李太后与万历皇帝没有下旨文武百官为张居正饯行,但他的职位还保留着。

张居正依然是首辅。

而且,官员们看到的还只是表象和一部分事实。

辰时。

张大学士府早已人山人海,但到现场的除了维持秩序的兵卒,基本上都是百姓。

如同朱翊所料,京城官员们还真没几个来的。

即便真的想看张居正一眼,可因为主流的趋势是不现身,那几个来到现场的官员,也只能是扮作普通百姓混在人群堆里。

辰时过半。

“吱呀”一声,张大学士府的大门终于开启了。

围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大明巅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2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背锅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巅峰第2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