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次的丧尸爆发事件,也许会跟这个村子有关?”还是小四比较冷静,抱着肩膀,在微弱的月色下若有所思。
“哎呀呀,这么吓人,不要再往前走了嘛!”小护士颤抖着声音,紧紧抓着我的胳膊,大胸在我胳膊上蹭啊蹭的。
“不走?难道回到墓地里去?”小四反问道。
“额……那更吓人啊……”校花马上表示反对。
我其实是很喜欢这种赶脚的,就好像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恐怖片,虽然我没有带过……
“领导,你决定吧,下村子里还是回去?”小四向我请示。
我其实早已有了答案。现在看来,这个故事没有那么恐怖了,结合这几天所了解到的丧尸事件,我可以断定九营子村的“僵尸”是因为一种病毒,而这种病毒很有可能是因为当年处理那些尸体不当所造成的,而这种一直存在于村中的病毒,应该和共和国大范围内爆发的丧尸病毒有着某种关联,但又不是一种,因为按照传说里的描述,这种病毒虽然也会使人变成丧尸,但感染者所表现出来的病情和现在大规模爆发的这种并不一样,有上吊死杀的,有疯掉的,有猝死的,只有部分才会直接变成到处咬人的“丧尸”。
病毒很可能随着那些士兵的尸体埋在地下,在历史上阶段性地爆发,才导致种种诡异事件。而现在看来,在上次九十年代末的考古事件之后,村子里一直没有人居住,而这种病毒似乎又是必须存在于人类宿主身体内,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挥效力,这也解释了小村的数度兴衰——并不是入村就会被感染,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则十几年,短则数天,之所以时间有长有短,我推测是因为地下被挖掘、病毒被释放的时间不同,解放前的几次丧尸爆发,可以理解为村民愈见增多之后大兴土木,挖掘地基,建造仿佛,导致病毒复苏,而最近的一次考古活动,之所以没进村几天就爆发,就是因为他们直接开始对地下进行挖掘,将已经沉睡已久的古老病毒再度释放!
而之所以病毒没有向村子范围外的地方扩散,我猜想是因为病毒对该地的依存性,极有可能是对那些士兵尸骨所造成的独特环境的依存性,导致病毒离开此地之后,就会死亡或者变种成普通病毒,这也是为何当年曰军生物科技先进如斯,却迟迟不能成功利用这些病毒的原因!
神推理!
也即是说,只要我们悄悄地进村,不要挖坑地,便不会有事!
我简单把分析跟众女说了一下,大家将信将疑,不过已经没有退路,因为我刚讲完,公墓那边便传来了装甲车的引擎轰鸣!
“走!进村吧!就算变成丧尸,也被被那些家伙糟蹋了强啊!”美厨娘一声号召,大家纷纷响应,相互拉着手壮胆,跟我快步向山下跑去。
刚到村口,山顶的大号探照灯就朝这边晃了过来!擦,这帮家伙,竟然直接把装甲车给开上了山顶,难道他们不怕惊扰了周围的数以万计的亡灵么!
我赶紧拉着众女躲在了一堵残墙之后,排成一排蹲在地上,雪亮的灯光从我们头顶上方扫过,打在村子里的残破建筑上,照得眼前的景致,宛如七月十五的晴空明月夜!
我在等灯光打到其他地方去,好带领众女深入村里,可是探照灯却像是被固定住了一般,久久不肯移动!擦!难道被发现了?没理由啊?!我们都是轻装简从,而公墓那边又都是石台阶,不会留下足迹的!
莫非!他们对这个小村庄产生了兴趣?
糟糕!我忽略掉了一个重要的前提!
之所以确定躲进这个村子里会安全,前提是敌人不敢轻易进这个村子!而这帮外来的部队,很有可能并未听说过关于这个村子的恐怖事件啊!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个普通的有些残破的小村子而已!没准儿,他们正在山顶上想着,要不要来个“夜袭寡妇村”呢!
惨了惨了,灯光开始晃动,但并未转移开,我趁着灯光晃开的瞬间探出头往山顶忘了一眼,尼玛!三辆装甲车,后面跟着一队步兵,正在下山的路上!
可是,现在我们不能转移!村口离山顶的距离不足一千米,一旦被敌人发现,装甲车上的轻机枪将直接把我们送上黄泉大道!怎么办?怎么办?在此等死?还是——
咦?借着探照灯的光,我发现我们藏身的这堵墙的左边不远处,有一个长条形的坑,大概一米深,十几米长,形状像是战壕,坑边的挖掘痕迹已经被雨水腐蚀殆尽,我估计是当年的那支考古队留下来的,长坑的另一头,是一尊大磨坊,大磨坊的后面,是个小院子!
“快!下坑,沿着坑爬到那个院子里!”我对最左边墙角下的小四说。
总比呆在这里,等着被敌人包围要强啊,好歹先逃出他们的视野范围再说!
众女跟着小四,一个个从墙角滑下坑中,因为坑很浅,为不露头,只能跪在地上爬行前进,我在队伍的最后面,爬了两步,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额……九个屁股在眼前扭来扭去……灯光又打了过来,我赶紧低头,跟在杨紫的小翘臀后面继续往前爬。
从磨坊侧面上了坑,小四提枪先行跃入院落中,几秒钟后回来,招手示意我们进入。
很古朴的农家院,让我想起了很小很小的时候跟爷爷去偏远的大山里打猎看见的那种小院子!三间残败不堪的土坯房,房顶已经塌陷了大半,上面茅草丛生,窗户只剩下了一些方格木框,院子里有一架原始的板车,翘着屁股立在墙边,车轴已经断掉了,一只轮子趴在车边,疑似鸡窝的小地堡旁边,是一间牲口棚,棚门口的石头矮墙上,躺着木制的草料槽,除此之外,院中除了杂草,别无其他。
三间茅草房的东边,是个仅有一米宽的小胡同,那里应该是通往后院,一般北方的院子都是这个格局,讲究房屋位于宅基地的中央,有前庭和后院,前庭放车马、农资具,饲养动物,后院种蔬菜,自给自足。
当然,一般露天的茅厕都在后院的角落,这样还能方便施肥,额,瞬间觉得市场里高价的农家菜有点恶心……
我带众女穿过小胡同,来到茅厕,不,来到后院,穿越至院子后面的低矮土墙,顺次翻过去,眼前是一条街道,街道对面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小门楼或者篱笆门,这应该是九营子村的主街!
部队的装甲车不可能穿过房子直接干过来,他们最终一定会开上这条街道,只不过我们是走了捷径,还得继续穿越啊!我又带着众女,挑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不错的门楼进去,我擦!这家肯定是个大户,院里竟然停放着一台老式的拖拉机,俗称“四轮子”,前面俩小轮儿,后面俩大轮,方向盘和座椅露天设置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