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继续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要跟 成功的人在一起---千万要记住,这会害了你的,比如你跟李泽楷在一起,只会让自己自卑而已,能 学到 什么?
人家的成功跟自身的能力一点关系也没有---人家的成功是人家的老爸在运作,你 有李嘉诚这样的老爹吗
你要成功,必须要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比如 你想做小生意,你就要跟做小生意的人在一起,你跟大商人在一起,对你一点帮助在一起
你要卖包子,最好跟经常卖包子的人在一起,也可以跟卖肉的在一起,但是你 绝对不能跟大商场的售货员在一起
应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因很简单,你跟 偷儿在一起,你早晚是个小偷,道理很简单,他们的价值观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地影响你
跟什么人在一起牵涉到绊脚石与动力的问题。
不要让他人对你的看法来界定你。不要以外界的标准去选择交友方向;
人生本来就没有限制,为什么把自己局限在别人所在做的事情中呢?
别人的看法其实也是不负责任的看法,尽管他是为了你好,但是最终承担责任的是你自己呢?
要以个人的标准去选择你的交友目标。
解释完了 我们就要说为什么省港旗兵里面的小弟们将枪口 对准大哥的原因了 、
、
突然决定同学会是个分析黑帮的好话题、原因都 很简单都牵涉到一个原理--群体心理学
这个话题其实很好谈 也很不好谈
一般说来,人类的群体分为三种:家庭 单位社区 第四种就是同学会老乡会这类临时性的群体
严格黑帮组织属于有组织的活动,所以划归为单位这个群体
换句话说 黑帮与同学会其实是两种类型的群体
这里分析同学会的同时 也顺便说说很多的所谓心理学家对于同学会理解的肤浅---当然 只是顺便说说,没有必要花费时间与精力
提起同学会,我感觉五味杂陈,还是从我本人说起吧
我有个高中同学,本来成绩不是很好,原来在班上成绩都是倒数第一 第二名的所以 高考的时候 在头一关筛选的时候,就给筛掉了---注意 我们那时候参加高考的时候,还有筛选一关,至少筛掉一半
所以 即使高考这个资格证就很难拿到
而 我们班上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注意 这个成绩好的 确实是天才---往往与第二名的分数相差不是五分 十分 而是五十分就是说 这个人根本就跟大家不在一个档次这是真正的天才
高考的时候 他考入了重点大学
我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 但是吃得起苦的那种,第一次 差点被筛掉了 是后来补上的、
我们三个人 刚好代表三个层次
这个成绩好的在我们高中毕业之后 将所有的同学摔得远远的,大学毕业之后,直接保送研究生 毕业之后 直接 保送到一家大型的银行---可能是建设银行,大概十年之后 就当上了分理处的主任,相当于分理处的行长
我没考上大学,回炉复读,在我还在苦读的时候,这个同学一家跟中学的校花恋爱了 注意 那时候 管的比较紧我们甚至都不敢跟女孩说话的、
那个成绩差的 通过关系在当地小学教书
按照道理说 我们不应该有交集---原因很简单,尽管是中学同学但是都不在一个乡彼此相距很远
交集 就在三年前 这个成绩差的发达了,自己开办工厂,销售设备 找到我了---这大概是高中毕业之后二十年的第一次联系,找我的目的,无非是问问我有没有熟人
随后就是相聚,相聚的人中还有一个同学,在给这个成绩差的帮忙
相聚的时候 我知道了这个成绩好的同学的情况---已经离婚了自己开一个茶馆
言谈举止之间成绩差的这个同学对于成绩好的这个同学充满了不屑与鄙夷,说他是混的最差的
我当时就告诉他:混的最差的是我 不是他---至少他结婚了 还有个孩子 我至少还没结婚
其实 我说这个话是告诉这个同学别随便贬低别人--- 想不到的是,我这句话后来居然让几乎所有的高中同学 都知道了
假设是你 听到同学对你的负面评价,是什么感觉?
每个人只要自己活得舒服就行---干嘛非要分出好坏呢?何况 你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吗
这个时候 我就开始对同学会开始了思考
而且 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心理学家的资料
我后来就拒绝参加同学会了---很多人认为我是自卑,包括很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因为爱面子而刻意回避同学”而且贴上了一个标签“心理不健康”--原话是这样的“条件差的人拒绝参加同学会大多是因为爱面子,因为爱面子而刻意回避同学聚会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专家都是这么定义的
大家想想看 这种说法对不对 ?
这个错误错在两个方面
第一 条件差的拒绝参加同学会,与其说是自卑 不如说同学的自大---按照群体心理学的解释就是 在一个 群体里面 只要有一个人瞧不起你 就会导致所有人都瞧不起你
这个理论其实很简单,歧视别人是人们的本能,为什么人人都有歧视别人的本能?
可以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来解释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上的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自卑会造成紧张,人们因而要努力摆脱这种处境。每个人都会做出这种努力。
这个努力就是超越
努力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
另一种方式是:因为气馁放弃任何改进情境的努力。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愈积愈多,而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时,个体“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把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近他。……他以各种方式麻丨醉丨自己,
换句话说 任何人都有自欺的心理倾向
而歧视就是自欺的一种
换句话 歧视别人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是与生俱来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