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当一个人有实力反抗但是却不能反抗的时候,这是对人的最大摧残---因为“忍辱负重”需要承担两个成本:

第一“漫长”的时间成本,

第二需要承受“巨大”压力的心理成本,甚至需要超越人生对“污辱”的忍受极限。

如果对待“忍辱负重”没有长期、艰苦的思想准备,是很难到达成功彼岸的。所以,武松做不到,董卓也做不到

事实上 董卓采取的立威的措施,其实是适得其反;董卓的立威无非是两个字:折腾--无论是迁都还是废立新君,都是在无事生非,百般折腾;

我们看看同样是控制皇帝的曹操,他采取的措施是:迎立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董卓废立新君是不合法的,那么,汉献帝就是不合法的,那么曹操就应该将皇位还给刘辩

但是,为什么曹操没有这么做?》

关键的原因是:不折腾---治大国如烹小鲜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人类任何行为的的驱动力无法是两件事:趋利与避害;但是懂得忍让的人,恰恰是违背这个人类的天性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 当人人都趋利的时候,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成为了敌人,所以,当你趋利的时候,你必然有公开的或者是潜藏的敌人,比如说升职的时候,与你竞争的人就成为了敌人;

这就是李肃告诉董卓废立新君的两好一害中的一害:“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权者,诸如窦宪、邓彘、阎显、陈藩,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杀之大将军何进,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请主公恕我直言,拥立皇帝者,固然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是也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此一害,愿主公思之,慎之!”

换句话说,当你控制一个优质资源的时候,你就等于在于周围的虎视眈眈的人为敌,而没有一定实力的人,是根本就控制不了优质资源的,从经济学上来说,就是产权持有的先决条件是否成立的问题

第二 就是避害;一个正常的人面对伤害 无非是逃跑与反击---比如说面对火灾,房子里面的人会逃出来,而房子外面的人会灭火(灭火就是反击),很少人会忍受,因为忍受可能就是死亡啊,被烧死怎么办?

问题就在于对于伤害的理解---比如说,人人都忍受不了火灾的大火,这会直接没命的;

但是对于点燃的火柴,有人不能忍受,有的人就能忍受---比如有人打赌,用火柴烧手掌,直到熄灭为止,能忍受的 给一百元

那么 这个点火烧手的行为是伤害还是利益呢?

假设是伤害的话,怎么理解这个一百元

假设是利益的话 怎么理解这个烧手的行为?

其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忍辱负重,用短期受伤害来换取长期利益,最典型的是越王勾践,假设他按照人类的本能反应当即反抗吴王夫差的侮辱的话,就会当场被消灭

很显然,董卓的立威行为是趋利行为,那么有哪些利益呢?

李儒就说到了废立新君的两个好处(两好一害里面的两好)

A、“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这一点是想青史留名

B、“此次救驾大功,使公威重群臣之上,此时,公若立新君,谁敢不从?新君既立,公便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以谋天下,此二利也。”这一点就是说的废君立威

那么 为什么董卓的选择却不是一个政治家应该做出的选择--顺取,偏偏选择了当时的情形下最不应该出现的选择--逆取呢?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面对最重要的选择,一个人真的会做决策吗?

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每个人每天不得不在众多的选择中做出自己的决策,当然我们都认为自己做出了恰当合理的选择,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理性而自私的,必然以自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换做货币来衡量,那就是收入,从来没有人怀疑这一已经通俗化的理解,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和自由。

其实,我们的选择并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总是被理性的光辉所照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选择往往受到问题所激发的大脑工作模式控制,甚至在同样的问题下,大脑采用不同决策模式,其最后选择结果大相径庭。

一般说来,人类的决策有两种思考模式

第一种:经验判断;根据语境的启发性、联想和过去固有存在大脑的图景来决定选择,通常会简化所面临的问题来进行回答,还有些时候以移情的方式类比同样问题或者根据暗示点来决策。

这些决策所体现的不加思考的快速,显示了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于风险的一种经验判断,它花费时间少,反映迅速,消耗更少的能量。

第二种是深思熟虑。根据事实进行细致的计算之后才得出结论,它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第一种的观点和感觉,甚至否决第一种的结论,

因为思考(注意力更加集中)与收集大量的信息,所以消耗的能量大,决策也更加集中,因为这种模式大多在灾难、感受紧张、复杂或者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才使用

第一种模式---经验判断模式就像小女孩购物,由于经验和阅历较少,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感觉的影响,总是试图快速的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显得自信和放松,且容易受到环境启发和影响,她不太在乎答案的正确性,更喜欢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和想法行事。就是舒适原则

第二种模式更像是老奸巨猾 老谋深算、精于算计的男性商人。这种模式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判断事实有自己的标准,不轻易受人影响-----无论人家给出的数据多么客观;这是主见原则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经为此给出了一个模型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球和球拍一共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那么球多少钱?

很多人会认为是0.1元,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快速得到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与生俱来,用不着我们思考---看到这句话,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这个结果。

然而,一旦你深入思考,就发觉问题不对---钱是0.1元的话,球拍就是一元一了,两者之和是一元二(而非是一元一)

一旦产生了怀疑,你就开始思考;构建类似“x+y=1.1,x-y=1”的计算模式,就知道球拍实际上是1.05而球是0.05。

这个案例清晰的介绍了我们思考模式的特点,类似的思考模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所构成的社会会存在大量的“谬误”和偏见的根本原因

所以,面临选择和决策时,往往无意识的受控于经验判断;除非当你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开始着手考虑更为基础和通用的数据来证明经验模式的时候,你才会启动深思熟虑的模式。

显然,董卓废立新君更多的是经验判断----董卓的第一次救驾使得董卓威重群臣,享受到了立威的好处;这就产生了锚定效应,就如武松打虎使得武松相信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锚定效应的出现,就决定了董卓的决策的路径依赖:选择立威的方式,而非是正义来管理国家

闪了 去觅食、

大概牵涉到现实,我的帖子被从头版拿下来了,不过还是在映画天下栏目的推荐帖名录里

赌片江湖片黑社会片人生无常宿命规律》小说在线阅读_第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沈雅涵 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赌片江湖片黑社会片人生无常宿命规律第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