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012-8-17 20:34:00

上面絮絮叨叨讲了一些楼主的家事,像个老太婆,不是嘴巴碎,实在是家庭差别太大,不得不感慨。

家庭始终是个阴影,盖在我的心头,不能释怀。

我出身算干部家庭吗?应该不是,尽管老爸资格老到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资深干部,老妈自15岁就干革命,刘胡兰式的人物。

听老爸、老妈无数次讲过他们过去的点点滴滴的英雄故事,感觉有趣,这里不妨歪楼讲一点,以纪念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这些陈年旧事,没有记录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却鲜活地活跃在父母衰老的记忆里。

父亲已经去世整整一十四年,他的那段战争经历显得异常重要,父亲在世时,江苏省文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专门到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村子访问他,让他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以挽救历史,只可惜,当时的奶奶没有文化、误以为是政。府在找我老爸的麻烦,就撒谎说老爸几十年失去了联系。

于是,父亲的战争经历尽管因为铁道游击队的传奇而充满传奇,但最终没有记载在共和国的历史中,有时有些遗憾。

2012-8-17 21:00:00

今天有些想念已去世14年的父亲了,随笔写一下,纪念他。尽管他已经在这个世上消失了很多年,除了那九里山北的小坟头,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找不到他任何存在的痕迹。但有时,我还能想起他。

父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应该是1922年生人,比母亲大8岁,母亲1930年生人。父亲是徐州市北12公里处的青山泉三堡人,那里是青山环绕的小山村。

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坐火车总路过那里,感觉闭塞、贫穷、安静。

当地有一个苏北地区最大的道观,整个苏北和鲁南的道观长老都是这个道观派出去的干部,额呵呵,是个总院。

父亲的爷爷是徐州以北的一个大地主,很有钱,经常给那道观捐功德,那道观长老自然敬重老爷子。好日子不长久,贼打火烧,土匪盛行,好日子到头了。

到我爷爷成家立业以后,家道更败落了,爷爷弟兄三个,每人分了几百亩地,各过各的。爷爷脾气不好、也不会理财,也没有什么文化,靠卖地过日子。时间长了,地卖光了,更加穷了。

父亲经常讲爷爷脾气不好,说有一次,气的把牛犊子抱起来摔死了,全家人心疼多少天,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农村没有拖拉机,全靠牛和人干活,牛就是庄家人的命根子!

爷爷一生气,把命根子摔死了!哈哈哈

老爸年轻时喜欢赌博,据老妈讲,那时家里有一口大肥猪,让老爸赶着到集上去卖,卖了钱回来,恰逢路边有一群坏蛋在设赌局,类似现在路边的牌局,老爸怀揣卖的一口猪的钱,开始甩开膀子赌博,期望赢得更多的钱,谁知道被人捉弄了,一口猪钱输的精光!哈哈哈哈

2012-8-17 21:20:00

要特别提一下徐州台儿庄血战。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最南边,和徐州市贾汪区隔着一条30米宽的河。台儿庄离开我父亲的村子就十来里路吧,可以说是一箭之地了。

当时,国军开拔都是步行的,一二十万军队经过父亲的小山村一路往北,往东,无边无际的中国部队,骡马、马车。。。。。。

台儿庄的大炮声隔着十几里路,听的特别清晰,有时,打歪的炮弹会向小村庄飞过来,在附近的山上爆炸。老百姓吓的心惊肉跳,纷纷南撤。

但那时的爷爷是不能南撤的,他被征夫了!仅次于拉壮丁!家里有一个马车,一匹马,爷爷负责运输弹药到最前方的台儿庄,然后从台儿庄里把打死的国军战士尸体拉回来,送给专门负责掩埋尸体的战士。

据父亲讲,日本鬼子的炮打的像天上的炸雷!一个一个连着爆炸,响成一片,没有间隙,天雷一样轰轰轰轰没玩没了。还能看到鬼子的飞机,飞的很低,在台儿庄那边的天空俯冲轰炸。真够国军兄弟们受的!

机枪声响成一片。。。。。。

那烽火岁月,那低飞俯冲的鬼子飞机,那隆隆的鬼子炮声,那哒哒哒的鬼子机关枪,让爷爷这样的没有文化的农民害怕了。想想,谁不害怕啊?何况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农民?

幸运的是爷爷没有被日本人的飞机、机关枪、炮弹打死,连一点伤也没有!

台儿庄血战结束以后,日本鬼子从北和南布置了一个大的包围圈,国军西撤突围。爷爷和父亲就这样做了亡国奴。

2012-8-17 21:38:00

父亲是会说日语的!这个事实让我吃惊!

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不经常在家,回家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喝两杯。他很少提及自己,记忆里那次喝高兴了,突然说起了日本人,还用日语说了很多话,我着实感到很惊奇!

父亲居然会说日语!??我心头有个大大的疑问!据父亲讲,当时鬼子在他村子里建了一个炮楼,有不少鬼子,还经常换防。当然,也有很多二鬼子、汉奸跟着换防。

当时父亲还很年轻,学日语学的很快,哈哈哈,记性也很好,居然能和鬼子比较流利的对话,不得不是一个奇迹。

父亲因为家贫,没有上过学,那时也没有什么学校可以上,顶多就是村私塾,呵呵

但父亲识文断字,读报看书都没有问题,呵呵,老阿爸原来很聪明,流利的日语、识文断字都是自学的,呵呵呵

2012-8-17 21:58:00

父亲的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父亲的侄子辈里有2个比较出名的人物:胡大毅和胡大询(音译)

父亲的侄子胡大毅是刘少奇的亲密战友。胡大毅是徐州市一中的学生,在徐州一中老校区的校史馆里有胡大毅的照片和革命事迹。此人后来被家里送去北京大学学习,投身革命很早,但死的很可惜。

共和国历史中没有记载的一场战斗就是因为胡大毅而起。

胡大毅被党派到鲁南工作,当时的刘少奇和他并肩战斗。后来,胡大毅被俘,因为此人在当地名声太大,鬼子和汉奸怕夜长梦多,早早滴把他枪毙了。

刘少奇一帮人极力营救他,最终无果。胡大毅死后,刘少奇非常恼怒,从外地调入部队,把鲁南的鬼子和汉奸消灭不少。那场激烈的苏北和鲁南之战,具体没有名字,据父亲母亲讲,是刘少奇专门为胡大毅报仇的。

英灵已逝,胡大毅作为中国革命比较早期的革命家,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过于陌生!

但仔细想一下,中国革命死亡了几千万人,能让世人记忆和缅怀的又能有几人?绝大部分都是无名战士!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上有一个专门的“无名战士墓”(Могила Неизвестных

Солдатов),专门纪念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无名英雄是中国革命的主体!你们永垂不朽!

2012-8-17 22:15:00

胡大询是胡大毅的亲弟弟,此人小时贪玩淘气,后来也被家里送到北京大学学习。

胡大询(音译,根据父亲和母亲发音对译的名字,具体有案可查,但我没有查过)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的司令,解放后,任徐州市第一任市长,后任南京军区司令长官。

以上皆为父亲和母亲口授的历史,具体官职有待查考,但八九不离十。

和我父亲一起长大的侄子在南京军区任团长、直到退休。父亲的政委杜凯曾任徐州钢铁厂书记,直到退休。

父亲的顶头上司就是他的侄子胡大询,因为身份和血缘的关系,父亲任连长,保卫他的司令侄子。

现代人对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不太了解。

据山东省微山湖岛上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里的记载,运河支队原在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战斗序列下,后来因为革命形势需要,单独发展,独自成序列,人数最多时达到10000多人,是一个师的兵力!

这一个师的兵力在整个鲁南和苏北地区是相当牛B的!

据父亲母亲讲,胡大询跺跺脚,整个徐州地区都要抖三抖!呵呵

相当牛B哇

2012-8-17 22:23:00

818我在俄罗斯的那些岁月,那些经历、那些人和事,记忆如河,岁月如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禅眼看红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818我在俄罗斯的那些岁月,那些经历、那些人和事,记忆如河,岁月如歌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