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黄飞虎部署已毕,便回宫交差。但是他万没料到方弼方相做事如此地不够光棍,拿了钱居然还不办事,半途还是和皇子分手,导致殷郊殷洪被殷破败雷开捉回朝歌。这下子黄飞虎惊恐交织,杀心顿起:“我叫你千钟未享餐刀剑,功未褒封血染衣!”到了午门,又怂恿文官激变:“列位老殿下,诸位大夫,今日安危,俱在丞相、列位谏议定夺。吾乃武臣,又非言路,乞早为之计。”黄飞虎又亲自站立午门正中阻住二将,大叫曰:“殷破败!雷开!恭喜你擒太子有功,杀殿下有爵!只怕你官高必险,位重者身危!”成功激将上大夫赵启扯碎了行刑旨意。又命黄明、周纪等四将守住殿下,以防暗害。——这基本上是黄飞虎在全书中上蹿下跳,表现最积极的唯一一次了。不积极不行啊,谁知道皇子在临死时会不会说出实情或者求自己救他们,万一私放幼主筹划造反这件事被纣王知道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就鸡飞蛋打了啊,一定要严防死守!

总算赤精子和广成子救走了殷郊殷洪,方弼方相又不知所踪,黄飞虎的图谋才没有泄露,继续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国舅兼武成王。

第三计:挑动功高盖主的闻太师与一心维护王权的纣王二虎相争,自己渔翁得利。

本书一开篇就提到帝乙老皇交给纣王的干部班子,是“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但是文官之首闻太师却插手了讨伐北海叛逆的战事,削弱了武将之首黄飞虎的兵权。黄飞虎虽是做出了让步,但是心里有没有想法?他会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柄而做出部署?

闻太师平了北海,回到朝歌,却不曾想东海平灵王又反。于是闻太师到了黄飞虎家,提出“黄将军,你还随朝。老夫领二十万人马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归国再商政事。”看看,找上门来问黄飞虎要兵权,明确说等老夫“剿平反叛,归国再商政事”。

面对强势的闻太师,黄飞虎的反击,就是迟迟不干涉朝政,反正纣王的刀看不到我头上,等闻太师回来,再挑动闻太师与纣王之间的权利之争,试图渔翁得利。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纣王杀大臣,最初的动机是从群臣手里夺回王权。此后纣王被苏妲己蒙蔽,冤杀姜皇后,怒斩皇太子,连重臣商容比干也都做了,闻太师在外征战还则罢了,一回到朝歌不动手整顿才怪。纣王已经从群臣手中夺回了王权,正是说一不二,食髓知味的时候,和最后的权臣闻太师势必有场争斗。

闻太师一回到朝歌,见了纣王,立刻就表达了对纣王的不满,“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日劳边疆,正如辛勤立燕巢于朽幕耳。惟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散朝与否不是纣王说了算,而是闻太师说了算,双方的气场强弱可见一斑。

黄飞虎不动声色,在闻太师府里具言纣王之失,“天子自从纳了苏护之女,朝中日渐荒乱,将元配姜后剜目烙手,杀子绝伦。诓诸侯入朝歌,戮醢大臣,妄斩司天监太师杜元铣,听妲己之狐媚,造炮烙之刑。坏上大夫梅伯,因姬昌於里七年。摘星楼内设虿盆,宫娥惨死;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造鹿台广兴土木之工,致上大夫赵启坠楼而死。任用崇侯虎监工,贿赂通行,叁丁抽二,独丁鞍役,有钱者买闲在家,累死百姓,填於台下。上大夫杨任剜去二目,至今骸无踪。前者鹿台上有四五十狐狸,化作仙人赴宴,被比干看破;妲己怀恨,今不明不白,内廷私纳一女,不知来历。昨日听信妲己诈言心疼,要玲珑心作汤疗疾,勒逼比干剖心,死於非命,灵柩已停北门。国家将兴,祯祥自现,国家将亡,妖孽频出。谗佞亲加胶漆,忠良视若寇仇;惨虐异常,荒淫无忌。即不才等,屡具谏章,视如故纸,甚至上下隔阻。”

这几乎是黄飞虎在整部书中发言最多的一次了,可谓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当然,该说的说,殷郊殷洪的事情就没说,生怕被闻太师看出端倪。最后还来了一句“正无可奈何之时,适太师凯奏还国,社稷幸甚!万民幸甚!”——这就是在挑动闻太师插手管理朝政了。

我们来看看闻太师上书十道条陈时君臣双方的表现。

闻太师递上了条陈,立刻“立于龙书案旁,磨墨润毫,将笔递与纣王,请纣王批准施行。”纣王表示,别的都可以,但是鹿台不拆,费尤不斩,妲己不贬。——这基本上就是纣王的底线了。

但是闻太师硬是不肯,“愿陛下速赐施行”,逼得纣王“立语”——立语是个什么概念?闻太师已经立于龙书案旁在递笔,纣王也立起来说话,那就是悄悄地和闻太师耳语了,——“太师所奏,朕准七件。此三件候议妥再行。”——这就是在讨饶了,太师你给我个面子,其他的就依你,这三件就再说吧。

但闻太师依然不依不饶,拳打费仲,掌掴尤浑,命武士拿下二人推出午门,实在是不给纣王面子,总算最后大家各退一步,将费仲尤浑发下法司勘问,先关着再说。

纣王当时的表现,是“再三委曲,反有兢业颜色”。是啊,纣王做了这么多事情,才得回王权,使得群臣不敢违逆其心意,却没想到一夜间被闻太师打回原形。有闻太师在,纣王永远只是那个受人操纵、长不大的政治幼童。

而闻太师的表现呢,正如费仲所说:“太师虽位极人臣,不按国体:持笔逼君批行奏疏,非礼也;本参皇后,非臣也;令杀无辜之臣,非法也。太师灭君恃己,以下凌上,肆行殿庭,大失人臣之礼,可谓大不敬!”——确实是大不敬。面对费仲的指控,闻太师无言以对 ,只能“将手一拳,把费仲打下丹墀”。这下又坐实了尤浑的言语:“当殿毁打大臣,非打费仲,即打陛下矣!”

整个朝堂上的一幕,双方的冲突可谓步步加剧,针锋相对。再进一步的话就不是文争,而是武斗了。

多莫熟悉滴一幕啊。千百年后,我们在金庸老师的《鹿鼎记》里也看到过类似的情节,权臣鳌拜逼小皇帝康熙杀另一大臣苏克萨哈,同样的威风,同样的派头。但是结局呢,鳌拜被康熙设计拿下,权势一撸到底,牢底坐穿。

整个局面都像黄飞虎计划的那样,纣王和闻太师两个火爆脾气之间互不让步,一场龙争虎斗已然一触即发。闻太师气场再大,也不过是一介臣子;纣王虽是九五之尊,但手里没有兵权。就此发展下去,不管纣王还是闻太师,都会需要黄飞虎这个朝歌军区警备司令的支持。黄飞虎从中取事的大好机会就来啦。

可是非常不凑巧的是,东海偏在此时造反,闻太师走去平反,黄飞虎大事不成,惜哉惜哉!

黄飞虎连施三计,却都功败垂成,只能另待机会。但是比干就没有闻太师这么好运气了,他与黄飞虎同谋,烧死轩辕坟群狐,却让比干独自冲上去献袍,结果比干挂得好惨好惨。至此,商朝官员体系中,压在黄飞虎头上的,就只剩下闻太师一人,当闻太师远行征伐之际,朝中皆由黄飞虎把持,好不快活。若不是酒醉伤了妲己原形,恐怕还就熬到闻太师回来与纣王火并了。

好运用完,倒霉事情就来了。妻子贾氏、小妹黄妃一起惨死在摘星楼,噩耗传来,“黄天禄十四岁,天爵十二岁,天祥七岁,听得母亲坠楼而亡,放声大哭”,而黄飞虎的表情呢,“无语沉吟”!心中还思量:“难道为一妇人,竟负国恩之理?”要不是周纪使计把黄飞虎挤兑反了,黄飞虎第二天还如常上朝,三呼万岁呢。

——这个不念夫妻恩情的东西,太不爷们啦。

真相只有一个——封神演义背后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小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真相只有一个——封神演义背后的故事第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