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昌看来,这样小小试探一番那就够了,经此一事,崇侯虎对纣王的绝对忠诚,比干的正直义气,都已经表露无遗。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焕的中立态度也让姬昌心里有了底气。日后先伐崇侯虎,后联合东鲁南楚共讨纣王的大政方针就在此时暗暗定下。
但是苏护这头的事情还没解决,反诗题了,崇侯虎也出战了。苏护在冀州战场上的优势并没有大到能令人忽略战略劣势的地步。哪怕此时西岐出兵,也未必能完全压倒朝歌的大军,还有东鲁南楚两地的诸侯联军未动。纣王此时尚未失德败政,朝中名臣大将如云,在朝在野人心尚在,令旨一下,还是挺有号召力的。
既然战不得,那就只有降了。姬昌写下劝降信,命手下第一文胆散宜生亲自出马,催促苏护投降献女。这样不但完成了纣王下达的任务,掩饰了姬昌的反心,而且在北地保留下苏护一支伏兵,又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气势震慑住了崇黑虎,为攻取北地做好准备,甚至还在朝歌埋下苏护女儿这一个内应,一举数得,多好。
所以说,西岐之反,始于姬昌,非始于姜子牙。
苏护是姬昌暗地拉拢的手下,自然知道姬昌的目的何在。他贸贸然地造反,未必是姬昌所差,但苏护一定知道姬昌心有反意。正是因为这样,苏护在接到姬昌命令投降献女的书信时,他的反应很奇怪,“半响不言,只是点头”,与之前豪迈爽直的表现大异其趣。他不理解啊,为啥主人突然叫自己不要打了,叫自己献女进京。在姬昌的心腹大臣散宜生的确认下,他立刻决定按主人的意思办理。之后,苏护在姬昌死后依然死心塌地的降了西岐,跟着姬昌的儿子继续闹革命,终于把自己一条老命断送在潼关。
一心报效老主人的苏护,在临死的一刻,想必也是无怨无悔的吧。
8、姬昌的圣人之心
书中很多人物提到姬昌时,给出的评语都是“仁德四布,信义素著”,或者就是“善演先天数”等等,西岐在姬昌的治理下“民丰物阜,市井安闲。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尊卑”,令人叹服“真是唐虞之世”。在羑里禁居七载,将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长幼皆知忠孝,妇女皆知贞节,化行俗美,大小居民,不拘男妇,无不感激洪恩”。圣哉,贤哉!
但是,这位被视为圣人的贤伯姬昌,就真的是个无可挑剔的道德楷模吗?
西伯侯姬昌,镇守西岐地方多年,将西岐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甚佳。朝歌使者看到这一切,叹服“姬伯仁德”,但封神演义告诉我们,这一局面并不是姬昌积极教化万民的结果,明明是姬昌依法治国才形成的。第二十三回,武吉误伤门军,文王将他画地为牢,这里就有一段解释:“纣时画地为牢,止西岐有。此时东南北连朝歌俱有禁牢,因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民不敢逃去。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以此顽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画地为狱。”
这一段写得明明白白,姬昌算是法家的老祖宗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靠着神奇的先天数,普通老百姓犯了罪过只能乖乖伏法,无与抗争。“顽滑之民皆奉公守法”,并不是主观上不想犯法、不愿犯法,而是客观上不敢犯法、不能犯法。
封神演义中并没有提到姬昌如何教化万民,开发民智,倒是说过他给造灵台的农民工发工钱,不但不拖欠工资,还积极发加班费。顿时“一郡军民无不欢悦,情愿出力造台”。当然这种做法与崇侯虎强征民夫赶造摘星楼有着天壤之别,算的上是体恤民情。但是对大诸侯姬昌而言,钱有啥用啊,不就是一堆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么。姬昌看重的是如何牢牢地掌控人心。
姬昌对教化万民没有兴趣,对控制手下倒是很有心得。在第二十四回中,姬昌听到有人唱“洗耳不听亡国音”,立刻认定写歌的是大贤,并向手下臣子循循善诱,古人大贤有德,遇到国王禅让王位都是要推拒滴,听到国王要让位都是要洗耳朵滴。最后定论,这才是高洁之士啊,然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去访贤人。功夫做到这一步,手下臣子哪还有不心领神会的道理,乖乖的扮演好臣子的角色,不要惦记着禅让了,没戏。
姬昌口口声声说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结果一登场亮相,就利用苏护造反试探了纣王及朝中各大臣的表现,定下先伐北地、连结东南、共讨朝歌的大计,并命令苏护献女进京,埋下一枚棋子——可谓深谋远虑,用心良苦。而且姬昌绝对属于行动派,九十七岁已经身体不行了,还亲自与姜子牙带兵讨伐了与自己平级的崇侯虎,将他斩首号令天下,完成了平定天下战略的第一步。
在四大诸侯中,姬昌算是心怀大志的了。在第十一回费仲尤浑十里长亭送姬昌,探问国家前程,姬昌脱口而出只有二十八年气运了。——纣王的江山,姬昌早就惦记上啦。第二十四回中,姬昌为了加强众臣对高洁大贤不受王位这一概念的印象,带着大家去访贤人,一开始都只是装装样子,拦了几批渔人樵夫随便问问,问不着也就罢了,仰天嗟叹一下就继续赶路,直到他发现有人能帮武吉厌星逃过自己的先天数,这才真正来了兴趣,亲自一访再访,在姜子牙的草庐前“以手抚门,犹恐造次”,见了开门小童也笑脸相迎,简直是表情做作,动作浮夸,终于以三顾茅庐的精神请出了姜子牙。注意,姬昌请得并不是他一直挂在口边的高洁之士(真那么高洁肯出来做官么?),而是与他志同道合、法力更高一筹的阐教反商大业代理人,这才是姬昌真正认可的高人。
姬昌的野心大,控制欲也极强,在一次次的先天演算中,姬昌尽窥天机,却慢慢地滋生了由自己控制一切的强烈欲望。第十回中,四大诸侯二次被召进京,姬昌临走前对自己钦定的接班人伯邑考千叮万嘱,严命不可改旧时规矩。——不改旧制,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不在西岐,还能继续控制一切,防止人心变化。临走了还惦记着遥控西岐,姬昌的政治手腕与控制欲不可谓不强。
四大诸侯相会朝歌,酒宴间姬昌听到有人在暗地里触霉头,立刻很敏锐地意识到可能隐藏的危机,并马上以连坐之法逼出此人,问清楚朝中巨变,马上联合四大诸侯齐上奏章。这一回书,姬昌精明强干的本色显露,简直是王八之气四溢啊。
妲己因爱生恨,杀了伯邑考,用剁碎的肉做成饼赐给姬昌。姬昌为了保命,装傻连吃三饼,利用“大贤岂啖子肉”的公理来以消除纣王的戒心,哪怕在金銮殿面见纣王谢恩时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一忍再忍,简直都成了忍者神龟。姬昌玩儿命的隐忍,不要脸的低调,尽显枭雄气质。
至此,姬昌以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现,成功地回到西岐,捡回一条老命。当然,姬昌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酒后失言对费仲尤浑说出商朝气运将尽即将亡国,听信黄飞虎之词连夜逃官反惹来追杀。但是瑕不揜瑜,姬昌总体上还是很彪悍了上演了一幕胜利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