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在《封神演义》中,二十八星宿和梅山七怪都是动物得道,但是死后其能力也得到了承认,成功封神,上天庭去了。这就说明昊天上帝对自己手下的出身并不在乎,只要你能帮我解决问题,做好交给你的任务,就ok啦,英雄不问出处嘛。

但是仙人就不同了。仙界上上下下哪个不是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人物。凡人得道,同是肉身成圣,赵公明和十二仙还互相间看不上眼,何况区区披毛带角之辈?阐截两教门徒间的嫌隙由来已久,遇到了机会哪有不砍你两刀的道理。

道友,你能修成人形已然不易,也别费心渡天劫啦,我帮你封神吧。。。。看法宝。。。。

什么?你忘了昨天我还请你喝过酒吗?呃。。。哇。。。。

所以整部书中,截教门下能被西方教接走是最好的,虽然曲线救国,但成佛成菩萨的大有人在。其次就等着封神吧,金灵圣母啊,赵公明啊等等等,由于能力出众,在天庭也谋到了不错的职位,而且365位正神中,截教门下占了压倒阐教的大多数,可谓是柳暗花明,打开了一个新局面。至于狮象犼那三位惨了点,直接打回原形,还被仇人天天骑。。。。龟灵圣母算是最冤的,已经被接引道人纳入麾下,天庭无权干涉,又不小心被西方教误杀,连神都封不了,死了也白死啊。

7、忠心耿耿的苏护

各位看官读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考虑朝着我拍个板砖、扔个鸡蛋之类的,苏护怎么会忠心耿耿?午门提反诗、冀州败北侯,身为当朝国丈,为了造反毅然决然地投降了西岐,连自己女儿妲己在朝歌的安危都抛之脑后,全然不顾。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商朝的忠臣?

您错了。我可从没说过苏护忠于的是商纣王啊。苏护一腔忠心,报与的从来就是西伯侯一方。

苏护这个人物,在书中活跃的场次不多,基本有四幕。第一次,从第二回拒绝献女儿进宫开始,冀州大战崇家军,姬昌一信解重围,直至第四回恩州驿狐狸死妲己,苏护晋为国丈为止。这次露面是最风光的,一上来就丝毫不给大BOSS面子,拒绝送女儿进后宫,随后摆开车马与四大诸侯之一的北伯侯崇侯虎大战一番,败崇侯虎,擒崇黑虎,风光无比,虽献女进京,但无损威势。第二次,从第五十七回奉旨讨伐西岐,到第六十一回全军归降西岐。这次表现得比较猥琐,从一开始就和老婆儿子商量要投降西岐,被手下头号猛将郑伦所阻,后来有吕岳、马元、殷洪陆续前来助阵,但是投降派苏护就只是铁了心要投降,拼命拆自己人的台角,终于如愿以偿,投降成功。第三次登场,在界牌关四打一,被王豹杀了两名手下,败回本阵。第四次登场,在潼关一战死于余兆之手,光荣谢幕。

苏护第二次出场就是积极投降西岐,第三次出场打败仗,第四次为了西岐打仗连自己命都搭上了,这都没什么好讨论的。关键在于他第一次登场。

苏护反出午门,在冀州大战北伯侯崇侯虎,整个战局一直顺风顺水,虽然崇黑虎登场后擒下了少帅兼猛将苏全忠,但是马上由郑伦拿下崇黑虎,又将局面扳回。如果不考虑一州战全国的战略劣势,仅以冀州战场而言,无论是战果、士气、将领能力,苏护都是占了绝对上风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护被西伯侯姬昌一封劝降信搞定了,匿旗息鼓,乖乖地献上女儿。

姬昌那封信有啥魔力?他究竟是用什么方式说服了苏护平息了争端呢?

姬昌的信件全文如下:“西伯侯姬昌百拜冀州君侯苏公麾下:昌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天子欲选艳妃,凡公卿士庶之家,岂得隐匿?今足下有女淑德,天子欲选入宫,自是美事,足下竟与天子相抗,是足下忤君,且题诗午门,意欲何为?足下之罪,已在不赦。足下仅知小节,为爱一女,而失君臣大义。昌素闻公忠义,不忍坐视,特进一言,可转祸为福,幸垂听焉!且足下欲进女王廷,实有叁利:女受宫帏之宠,父享椒房之贵,宫居国戚,食禄千锺,一利也。冀州水镇,满宅无惊,二利也。百姓无涂炭之苦,叁军无杀戮之伤,叁利也。公若执迷,叁害日下至矣:冀州失守,宗庙无存,一害也。骨肉有灭族之祸,二害也。军民遭兵燹之灾,叁害也。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岂得效区区无知之辈,以自取灭亡哉?昌与足下同为商臣,不得不直言上渎,幸君侯留意也。草草奉闻,立候裁决。谨启。”

这封劝降信写得中规中矩,首先摆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道理,在义理上压倒对方,指出“罪在不赦”,随后以伸援手的口吻对苏护提出献女有三利,不献有三害,最后一句“立候裁决”。写得都是大道理,通篇没有真感情。所提出的三利三害都是人人知道的事情,没有什么新意。

综上,姬昌同学这篇作文大概只有75分的水平,如果字体漂亮,书面没有涂改,应该能被老师评到78分。

但是姬昌同学愣是凭着这样一封劝降信搞定了苏护同学,于是我们就有必要耐着性子认真研究这封劝降信了。

再有水平的劝降信,也只是一封劝降信而已,战场上讲究的是实力。在苏护竖起反旗、表明立场的一刻,如果不能逼得纣王招安,就只剩下了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一条路。尤其是在占尽上风的时候,突然无征兆的投降,那要么是主将突发心脏病,要么是黄盖式的苦肉计诈降书。哪里会有这样真心实意投降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这封来自姬昌的劝降信的时候,重点不应该再放在劝降信的内容本身,而是应该关注“来自姬昌”这一点上。

换句话说,因为劝降的是姬昌,所以苏护就降了。

是的,事件的真相就是这样子的:苏护是受姬昌命令行事的,包括冀州罢战,包括献女进京,包括西岐投降。早在竖起反旗之前,苏护就已经被姬昌收为小弟了。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前面说四大诸侯进京面君,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刚刚即位、不怎么会处理政务、不怎么会来事儿的少年天子。纣王的岳父大人姜桓楚自然会给足自己女婿面子,生性耿直的南伯侯鄂崇焕也不会心生二念,虐下媚上的崇侯虎拍起马屁来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只有雄才大略的西伯侯姬昌看在眼里,忿上心头。这样一个君主,政治素养接近于零、唯独对美色念念不忘,居然也有资格坐上王位,真正地令人十分不服啊。

但是此时的姬昌还只是有了一点小念头,并没有马上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纣王要苏护献妲己,一言不合差点当场斩了苏护。苏护一口气咽不下去,在午门题了反诗自回冀州。

姬昌接到纣王讨伐苏护的圣旨后,并没有很实诚地立即布置出兵,而是说出一番大道理来,要求商容比干“明日早朝见驾,请察其详。苏护所得何罪?果言而正,伐之可也。倘言而不正,合当止之。”比干果然中计,当场表态:“君侯之言是也。”东南二位伯侯一言不发。而崇侯虎则表示:“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今诏旨已出,谁敢抗违。。。。是王命不能行於诸侯,乃取乱之道也!”随即马上就进兵冀州。

真相只有一个——封神演义背后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小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真相只有一个——封神演义背后的故事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