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李文才正打得酣畅淋漓,突然听到背后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日军大部队乘着汽艇和木筏,从正面开始强渡伊洛瓦底江了。

日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113团拼死阻击,死战不退。阵地前血流成河,血液汇成小溪,流进江水,让伊洛瓦底江也变成了红色。

日军曾有一度占领了滩头阵地,构筑工事,和113团对射,后面的日军划着竹筏和汽艇,源源不断向岸边涌来,形势极为紧急。

第二营的200多名战士,跃出战壕,嘶声呐喊着,端着刺刀,硬是将已经上岸的日军,又压回到江水里。

从下午5时到午夜12时,113团团长刘放吾带着全团900人,其中包括300名伤兵,抗击了至少十倍的日军进攻。

午夜一过,战场上突然静寂了。

静寂不是好兆头,静寂表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午夜时分,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来到了。

中国远征军使用的枪械

【3-11】

日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113团拼死阻击,死战不退。阵地前血流成河,血流汇成小溪,流进江水,让伊洛瓦底江也变成了红色。

日军曾有一度占领了滩头阵地,构筑工事,和113团对射,后面的日军划着竹筏和汽艇,源源不断向岸边涌来,形势极为紧急。

第二营的200多名战士,跃出战壕,嘶声呐喊着,端着刺刀,硬是将已经上岸的日军,又压回到江水里。

从下午5时到午夜12时,113团团长刘放吾带着全团900人,其中包括300名伤兵,抗击了至少十倍的日军进攻。

午夜一过,战场上突然静寂了。

静寂不是好兆头,静寂表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午夜时分,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来到了。

伊洛瓦底江上游漂来很多树枝和竹枝,刘放吾判断日军大部队一定在上游集结,制造竹筏木船,准备渡河。如果日军渡过河来,沿着河岸进攻,113团的工事优势就无法发挥了。

怎么办?

此时,第五军已经后撤两天,估计早就走远,齐学启和刘放吾商量后,决定11团也后撤,避免与大队日军决战。

113团伤亡惨重,齐学启先带着重伤员撤离,刘放吾留在阵地监视日军。

齐学启带着伤兵一步步走向北面,此后,他再也没有走回来。

刘放吾在凌晨2时,也带着部队悄然撤离,为了迷惑日军,他们故意在工事前点起篝火,遍插旗帜。日军始终不知道113团已经撤离。

就在这天晚上,日军因为正面强渡无法突破113团的阵地,便分作两队,分别从上游和下游渡江,然后合围113团。

上游渡河的日军将砍断的毛竹和树枝扔进水中,顺流漂下,结果被113团发现,察觉了日军的企图。要不然,113团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齐学启带着重伤员走离伊洛瓦底江很远了,估计摆脱了日军的包围,便与在温早的孙立人取得联系,孙立人立即命令一个名叫叶遇春的副官开车前去迎接齐学启。

叶遇春来到约好的地点,等待了四个小时,还是没有等到副师长齐学启,只好又返回温早,向孙立人复命。

齐学启去了哪里?孙立人忧心如焚。

孙立人不知道齐学启去了哪里,刘放吾也不知道齐学启去了哪里。

得知齐学启的下落,已经到了一年后。那时候,孙立人和刘放吾都在印度蓝姆伽枕戈待旦,厉兵秣马,新一军正在炼狱中浴火重生。

孤军113团,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地形不熟,语言不通,四面强敌,危机重重,要在倾向于日本的缅甸境内,生存突围,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日军放言:专找中国军队。

这样,缅甸本地人、印度难民都不会给113团提供帮助,113团变得非常孤立。

刘放吾也放言:要翻越野人山回中国。

这样,日军调遣重兵,在北面设伏,拦截113团。

而113团却是向西疾进。

113团这一路上经过了多少波折,经历了多少险境,已经无法统计。

李文才说:“有一次,我们藏在小树林里,日军的坦克部队从树林边开过去,轰隆隆的声音震得地面都在颤抖,如果那时候日军有一个坦克兵走出坦克,走下树林,就会发现我们。还有一次,我们藏在村庄里,日军向村庄里打了几炮,看到没有动静,就离开了。如果当时日军派出小部队搜索,也会发现我们。”

这一路上,吃饭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没有给养补充,战士们饿得头昏眼花,后来,开始吃树皮了,地面上的各种昆虫,也成了战士们的食物。李文才说:“蜘蛛、蜈蚣、蚂蝗、蚂蚁,这些东西都吃过。”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与别的部队断绝了所有联系,不知道第五军在哪里,不知道新38师在哪里。他们该撤向哪里?哪里才是安全的?

5月28日,来到普拉村的第二天,孙立人突然接到了报务员送来的电报,113团联系上了。

孙立人兴奋异常。

清代学者薛福成所绘制的野人山

【3-12】

113团询问孙立人,第五军现在在哪里。

孙立人立即感觉到,113团询问第五军的去向,一定是想从第五军那里得到补充。因为第五军家大业大,物资比新38师多,更容易得到补充。然而,第五军一直向北走,要走进缅北野人山。北边虽然没有日军,但是,那里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比日军更为凶残。日军在东西南都布有重兵,而在北面没有派一兵一卒,道理很简单,摆明了要把中国远征军赶进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里,让严酷的大自然吞噬这八万中国的精锐部队。

孙立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杜聿明带着远征军主力部队一直向北和向东行走,中途因为遭敌伏击等各种原因,远征军主力分成了五路,此五路都或多或少地走过野人山。自从中国远征军走入野人山后,日军停止了追击,静静地等候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吞噬中国远征军。结果,五路远征军回到中国的,仅剩下四万人,而走进野人山的,有八万人。

很多年来,野人山都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第一次入缅作战,只有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主力,以微小的伤亡代价,冲出日军的围追堵截,撤退到了印度。

两年后,当孙立人率领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的时候,他们也把日军赶进了野人山,日军在野人山中。也遭受了两年前中国军队遭受的所有灾难。

这叫一报还一报。

孙立人在后来所写的《统驭学》中这样描述当年的情景:

“我们既然知道第五军北撤的道路是绝地,现在113团询问第五军的方向,定是该团对我失去了信心,想靠近大部队,以资保障,我当时非常着急,即复电决不可北撤,以步入绝地。接着他们有来电说,拟化整为零。我想这更糟了,因为一团人,多少还有点力量,可以突破敌线。如果化整为零,而唯一可做向导的地图,又只一张,在异国穷荒僻壤之地,各人昏头乱撞,有死无疑。所以急电制止。”

当年,113团的彷徨无助,可能比中国战争史上任何一次军队被围都要惊险。因为这是在缅甸的土地上,他们激战多日,疲惫不堪,弹尽粮绝,伤兵满营,连任何一点点帮助都找不到,只能不断地给孙立人发报。

113团遵照孙立人的命令,一路向西,来到了清德温江边。

此时,江边已有大队日军在集结,现在是准备拦截113团。113团想要进攻,无奈没有弹药。

刘放吾和各连连长开会研究对策,于是决定先沿着清德温江向北疾走,估计让日军发现,日军鼓噪追赶,113团派出小分队继续前行,大队人马埋伏在树林中。等到日军追过树林,113团飞兵直下,来到渡口,西渡清德温江。

天下第一军》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下第一军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