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中国所有的部队中,新一军也是个另类。

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历尽波折,大起大落;也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成绩辉煌,在国门之外扬我国威。还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让当时的国人扬眉吐气。

新一军的前身是新38师,新38师的前身是税警总团,税警总团是一支算不上正规军的编外部队,它甚至连杂牌军都算不上,它连军队的番号都没有。

从税警总团变为新38军,是因为孙立人。当时税警总团已经被胡宗南吞并,而还能称为税警总团的,只剩下了孙立人一个人。是孙立人竖起大旗,重召旧部,保存了税警总团仅有的一点血脉。而这一点血脉,就是新38师的根基。

从新38军变为新一军,还是因为孙立人。当时在中国远征军大部还在缅北野人山中艰苦跋涉,每一公里的地面上,都躺到了几十具忠骨的时候,孙立人带着新38师突出重围,早早来到了印度,新38军雄壮的军威和突出的成绩,让来到印度的欧美观察家刮目相看,新38军和后期来到的廖耀湘的新22师合二为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新一军,孙立人无可争议地担任军长。

然后,新一军开始了在缅甸的辉煌之旅,他们以霹雳雷鸣之势,闪电突击,摧枯拉朽,披荆斩棘,迂回包抄,把骄横无比的日军打得遍体鳞伤,让日军少将死在轰隆隆开来的坦克履带之下,让2000名被困日军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最后活活饿死,让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本18师团先后补充达到十几次之多,最后连官方打印也丢失了……

又然后,新一军打通了缅甸境内的滇缅公路,第八军等部队打通了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的输血管终于开通了,从缅甸仰光港口的美援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西南大后方,然后又运往了抗战最前线,涂写着洋文的炮弹如同狂风暴雨一般落在日军阵地上,抗战的进程大大加快。

再然后,新一军意气风发,浩浩荡荡开进国门,沿途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新一军押着600名日军战俘和三头大象,来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广州市万人空巷,人们争相一睹“天下第一军”的风采。新一军命令600名日军战俘在广州修建“新一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这些狂妄自大的日军,在亚热带炙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洗刷罪孽,至今,这块纪念碑还屹立在白云山麓。

这就是新一军,天下第一军,它走过的每一步,它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无比振奋。

【1-3】

孙立人的命运和新一军连在一起,他的命运就是新一军的命运,他的波折就是新一军的波折。

孙立人就是新一军,新一军就是孙立人。

孙立人出生在1900年,那时候满清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像一家行驶在斜阳落辉中的残破马车,随时都可能散架。1906年,孙立人进入了私塾学校,如果大清的龙脉还能继续绵延,他就会像他的父辈们一样,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的道路一直走上去,按照孙立人的天赋异禀,他最后一定会头戴花翎,脚蹬高靴,官拜御史大夫或者钦差大臣,甚至还会走得更高。

然而,在孙立人十岁的那一年,腐朽昏庸的大清王朝在一片骂声和欢呼声中,轰然坠落。学生们此后不再学子乎者也,而改习西学。

这一年,孙立人随同父亲来到山东青岛,进入了一家德语学校就读。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所学校就是一座双语教学的贵族学校。

在那些年,山东一直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建设。前些年,每逢大雨天,全国各大城市里就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人们无法出行,城市的排水系统堵塞严重,尽管一再整改,却一再出现问题。但是,青岛的排水系统是一百年前德国人修建的,它历经上百年,却从来没有出现问题,无论下多大的雨,青岛都不会被淹。德国人的踏实务实可见一斑。

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孙立人的记载,是他在青岛上学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孙立人一个人沿着海边漫步,看到几个德国孩子殴打一名中国孩子,孙立人冲上去厉声斥责,结果被一名德国孩子打了一个耳光。当时,幼小的孙立人没有哭,他咬紧牙关,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习练武功,为中国人争口气。

在当时那种情势下,幼小的孙立人肯定是打不过那几个德国孩子的,尽管孙立人明白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冲上去保护那名受欺负的中国孩子,从这件事情上就能够看出孙立人从小就具有勇敢和正义的品质。而他在遭到德国孩子打了一记耳光后,并没有像个莽夫一样冲上去拼命,如果那样,他肯定会被打得更惨,甚至会被打死,从这件事情又能看出孙立人懂得隐忍以行,审时度势。而他被打后不流眼泪,反映了他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

中国古代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特征,就能够看到他以后的发展和走势。确实是这样。

1914年,清华学堂在全国招生。当时的清华学堂,就是今天的清华大学。

时年仅有14岁的孙立人报名应考,结果,以安徽第一名的成绩考中。当年,清华大学只在安徽招收五名,而报名应考者达到上千人。

这一年,闻一多、梁思成、吴文藻、梁实秋、吴国桢等等一大批以后成为学界名流的少年,也都考上了清华大学。闻一多从湖北考上了,吴文藻从江苏考上了,吴国桢从天津考上了,梁思成和梁实秋都从北京考上,那时候还没有地区倾斜政策,全国各地的考生一视同仁,不像现在,北京学生和官二代考清华北大,会比外省学生低好多分。那时候每一个能够进入清华大学的,都是真正的佼佼者。

闻一多以后成为著名学者和作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公子,以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他的妻子是民国最有名的美女才女林徽因;吴文藻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他的妻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冰心;梁实秋也是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到现在还深受读者喜爱;吴国桢以后在国民政府任要职,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和上海市长。

遥想清华学堂,春风得意,群英荟萃,一时多少豪杰。

【1-4】

孙立人考上清华大学后,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方砚台,砚台上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砚台现在成了古董,而那时候的人们写字还是用毛笔,要用毛笔写字,先要在砚台里研墨,然后用毛笔蘸着墨水在纸上写字。

父亲在砚台上刻下的这句话,以后成为孙立人终生的座右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上街游行请愿,热血青年闻一多抄写了一份岳飞的《满江红》,贴在了清华大学的学生食堂门口,表达驱除列强、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的爱国火焰被点燃了。

五天后,在清华大学体育馆门口,学生们举行“国耻纪念会”,孙立人当场宣誓陈词:“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张。此誓。”

当年的清华学子,以天下为己任,胸中都燃烧中一腔热血。

1923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的公费留学。当年,孙立人的父亲想让儿子继续在土木工程方面深造,以后成为中国一流的建筑学家,孙立人想学军事,但是又不愿意违背父亲的意志,就去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建筑,获得了学士学位后,突然弃文从武,考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他的人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天下第一军》小说在线阅读_第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下第一军第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