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样想着,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身上了山,来到自家的茶园。

闵老子起的也早,秋凉露重,他披了件羊皮袄正在茶园里弯着腰挨株检视茶种,见古允源来了,直起身等着他过来。

古允源心下惭愧,走到近前二话不说先就一躬到地。

闵老子奇怪道:“这是做什么?”

“晚辈一是谢老先生不辞辛苦,终于制出绝妙好茶。二是请老先生恕罪,小子无状,这些天都没到山上来,全赖老先生看护茶园。”古允源说得很是诚恳。

“你是为老师操办丧事嘛,又病了一场。敬师如敬父,我总归是没有看错你就是了。”闵老子倒是不以为意。

“你说我制出了绝妙好茶,可你还一口都没品过呢,来来来!”闵老子将古允源引入茶棚,亲手冲泡一杯新制的茶叶,递了过来。“尝尝看!”

古允源端杯在手,一股幽兰之香便似有似无地飘入鼻端,原来的茶叶也有兰香,却是浓郁有余,内敛不足,今日这茶香得是恰到好处,在面前一晃,仿佛奇经百脉都沉浸在茶香之中。

古允源按下心头惊异,再将磁瓯中的茶饮下半盅,先让茶水在舌尖打个转,随后流入舌下喉间,品了半响,呷一下嘴吐出气来。

“如何?”闵老子眼中带笑地问道。

“回味无穷!入口之后细品,唇边、舌尖、喉内,各处香味不同,如同攀黄山三十六峰,始信之后有莲花,莲花之后有天都,连绵不绝,妙处恒生。”古允源赞不绝口。

“品得好,品得好哇。”闵老子被他搔到痒处,脸上放出光来。

“前辈真是厉害,这茶比起之前用松萝制法所成的茶叶要好太多了。”

“哪里,哪里,没有你古家茶园种出的好茶,我纵有手段也无从施展。”闵老子摆摆手。

古允源心中一动,说道:“还望前辈给这茶叶赐个佳名,今后也好名扬四海。”

闵老子大概是早有准备,也不推辞,捻捻胡须说:“我记得向你提过,这茶的制法源自一本古书,书中记载有种茶叶与此茶味道相似,然则那茶叶早已失传,按书中所言,该茶其香似兰,其毫胜雪,故名‘兰雪’。依我看,你这茶不妨以此为名。”

“兰雪、兰雪……”古允源在口中反复念了几遍,喜道,“便是它了。”

古允源品茶是高手,种茶制茶却是外行,但他虚心求教,人又聪明,闵老子也肯用心教导,跟着这么一位好师傅,古允源没过多久已是习得了一身的好本事。闵老子没想到人到老年制出一味好茶不说,还收了个好徒弟,算是后继有人,当下真是心满意足,索性将家都搬到了古家村,打定主意要在此终老。

就这样,转眼秋去冬来,徽州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家家户户都出来观雪景,孩子们忙着打雪仗,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古允源可没这么好的兴致,闵老子要收集雪水来年泡茶,他只好在一旁效劳,帮着搬蓄水坛子。

正忙着,他眼角一瞥,看见弟弟站在门外悄悄冲他招手,古允源整整衣服走出来,问道:“这么大的雪,山路难走,你怎么回来了?”

古允文手里拿着一本账册,嘴唇蠕动几下,好不容易才开口道:“今儿是初一,店里连夜盘完了上个月的帐,大哥,您看一看吧。”

古允源听说连夜盘账,就知道出了事情。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掌柜的就是东家,没人催着查账,又何用连夜盘账?

他伸手接过账册,打开一瞧便是一惊。

“店里上个月盈余这么少?”

“是,比刚开业那个月还要少很多。”古允文老老实实地说。

“这几个月来,生意始终是蒸蒸日上,为什么会一下子跌得如此之惨,难道说,你将货价提高了?”古允源问。

“没有,还是老样子,而且按大哥说的,有些货一时稀缺也没涨价,为的就是留住老主顾。”

“那是不是店里的伙计见生意好就摆架子得罪了客人?”

古允文连连摇头:“没有没有,我整日在柜上看着,伙计连我在内都是笑脸迎人,从没得罪过人。”

“这就怪了……”古允源一时也参不透这其中的玄机。

“是啊,我也纳闷呢,尤其是以往到店里进货的挑担货郎都不见了踪影,照这么下去,恐怕连两个伙计的薪水都难付了。”

古允源安慰道:“别急,或者是有什么变故我们暂且不知,你回去再细细打听一下。”

古允文听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纸。

“大哥不是说万茶大会有什么消息都要及时通知你吗,昨天镇上贴了告示,说的就是万茶大会的事,我抄了一份回来。”

古允源顿时眼前一亮,把杂货店的生意抛到脑后,拽过这张纸便一字字地细看,等看完了,仰头想了一阵,长出一口气。

官府的告示写得很明白,来年的开春,等到春茶采收之后,便要在京里召开万茶大会,凡是参会的茶都要交一份银子,才有资格参与“十大名茶”的评选。

“允文,现在已近岁逼,距离万茶大会的日子不远了,我们也要早做准备。”

一想到参加万茶大会还要交银子,虽没说交多少,想来数目不会小,古允源不禁有些头疼。

他手里空有五千斤的茶引,奈何拿到的时候秋茶已被收购一空,这一季却是无茶可贩。茶引不能白拿,即使没有贩卖茶叶,只要手里握着茶引,春秋两季都要交茶税的底钱,所以来年先有一大笔茶税要交。他现在手里的钱是捉襟见肘,别说缴税,就是明年谷雨之前雇人收茶制茶的银子都没有着落。

古家的茶园不大,一茬茶叶的收成不过几百斤而已,他一心想的是凑一笔银子,将自家茶园周围的山坡茶地都买下来,至少也要让“兰雪茶”来年有几千斤的产量,这才能成其规模。而一旦到京里打开销路,有人下了定,立时就要有大担大担的茶叶运出去。

“现在看来,买地的事情只能放一放了,这笔开销太大,我们暂时没有办法来做。不过秋茶就不能卖了,连同来年的春茶大概能攒上一千五百斤,到京之后,若是我们的茶得了好评,大茶商来订货,分匀些也勉强够用了。不过参加万茶大会要交的银子却不能省也省不了,此外还要雇人,交茶税,估一估少说也要一万多两银子。”古允源在心里算着,一条条摆出来。

古允文倒吸一口凉气:“杂货店现在几乎不赚钱,秋茶又不能卖,我们家现在哪有这笔钱啊。”

“你说得对,所以我要到府城的同业公会去想想办法,那里可以低息拆借,比到钱庄去贷款,利息上要划得来。”

古允文想了想道:“这同业公会设在徽商会馆里,我听说那里的总执事是侯二的干爹,这不是冤家路窄么?”

古允源打定了主意,说道:“不妨,我也听说,那胡总执事为人不坏,年轻时也是经商的一把好手,只是岁数大了好听奉承,才会被侯二利用。假茶叶的事情出来,他已经与侯二断了来往,看来还是很明事理,这次去他应该不会为难我。”

艳福、财运超越胡雪岩--清末的徽州商王》小说在线阅读_第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伊尓根觉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艳福、财运超越胡雪岩--清末的徽州商王第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