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说:我内心有个巨大的世界,如果再不写下来,我就要被撕裂了。
对于这个世界,其实所有人都着自己的看法,包过一些隐藏在黑暗的东西,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描述。但是,有些东西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够坦然面对的,比如:性、金钱观、最真实的世界观以及自己内心一些隐晦的潜在欲望,有许多作家能够把这些东西当成艺术来看待,最终让其观点为世人所知的便是那些作家们。其实,创作是一个无怨付出的事业,但又不能把它作为事业来看待,毕竟在你没有被认可的情况下,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也没有人给你肯定,又或许你花费了一年两年的时间所创作出来的东西结果付诸东流,这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赞扬自己的作品人是不明智的,诋毁自己作品的人是不诚实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文学创作者们已经渐渐衰败了,无论是作品的内涵与深度,还是给人的现实警醒意义都远不如前人所能带来的。依稀记得韩寒好像讲过这么句话:我从来不怎么读当代的那些所谓作家的作品,几十年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往往经得起时间考验了,而当下的作品还没有经受过时间的考验。我记得大致是这么个意思。我认为咱不能够一棒子打死一片当代作家,不然他们写作不被认可,要是等到死后几十年被接受,虽然这也能让其死后瞑目,但是往往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所以,我向往的不是浓烈的时代特征,而是写作的出发点和作品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其实,商品经济化的现代,哪个作家不希望能够有名气多金呢?抱着这样的态度,很多在娱乐圈的明星们也挤进了“文学界”,做起了作家来了,偏偏让我不可理解的是,这样的书籍竟然销量惊人。我实在是不可理解。难道大家都觉得视觉上的阅读比精神上的洗礼更加来的有意义些吗?在网络上关注到一个又一个大师敌不过生死轮回,一个个陨落,这是世界的损失,也是中国的损失。又或者说,有些东西正在慢慢被腐蚀,也有些东西在慢慢的滋生。
主人公急急忙忙要求旅馆的侍女帮他的忙,说他有一个十万火急的人物,一切无助于这一任务的想法和行为他都要加以“无情的镇压”。——《城堡》卡夫卡
我想我就是急着要表达,这个十万火急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所表达出来。其实世界上本来没有大师,所谓大师,其实就是解剖师,是普通人中善于将自己和世界解剖的人。
你在某种意义上否定这个世界的存在。你把生存解释为一种休息,一种运动中的休息。这是鲍国平在《寂寞圣贤》中写庄子唯心主义生命观时所用的话语。那么什么是运动的本质?我的理解是,灵魂在空间中肆意穿梭,在人体中停留或者休息。
人这一辈子,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我道不出个什么。本就没有人可以给出定论,人性深处,有潜在的腐朽特质,也有积极乐观的东西,正是因为社会有束缚,人们有顾忌,所以社会人所作所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做自己违心的事。能够随心而动的人是现实的幸运者,因为他成为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小部分人,他享受到了属于生命起码的自由。
生命不长久,只是灵魂在肉体内寄居的几十年而已,死后的世界是未知的,也是虚无飘渺的,在有限的光阴内将生命的戏剧性发挥到极致需要勇气,因为往往这类人很容易受到生活、舆论、环境的指责、压迫和排斥。你的特殊路线遇到了大众者不安的心绪,往往这时候你要承受的是人为的自保情绪和排他情绪所爆发的任何有形无形的攻击。
我在等待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等到他(她)能明白追逐光阴不倦,历遍爱恨情仇,然后去看朝燉夕月,落崖惊风。那么,我想,我就不会孤独。
我希望有一个类似于乌托邦的世界,但是同时我也明白这只是一种幻想和梦想。现有的世界需要解剖师,很需要。因为这个世界无论是新生的还是久存的,都有太多需要被解剖的。你不能想象活在一个没有解剖师的社会是多么的痛苦。一个人的生命只有那么久,每天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你没有办法用你那如星火的生命去了解世界,人们需要解剖师。生命需要互补,理解也需要互补,你解剖了这个,我解剖了那个,所有的一切就会渐渐明朗化。如果没有这部分人,那么这个社会又会缺少很多敢于说实话的人,那么,你能够想象你整天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吗?
看过这样一个画面:在一片布满白雪的山野,一个男子行走在雪地上,他走几步回头看看,然后继续往前走,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路漫长的脚印,不那么有线条感,明显有犹豫与彷徨的痕迹,他的前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前方仍然是茫茫不见头得山野,谁也不知道他要往哪儿去,他的的行走有些踌躇,但是方向永远是向前的。彭祖贻老师说他觉得这个男子不就是他么?可是,我也想说的是,那不是您一个人,那是一部分人,我也觉得那个男人有一部分是我。即使一路徘徊犹豫踌躇,但是还是义无反顾走向未知的前方,不然人总不能再回到原点。
对于人性和欲望的描写我不是很在行,但是我想去尝试一下鲜活充满生命和欲望力量的人物在自己赋予其生命后能够多让人欣喜。艾米丽?迪金森曾经说过:爱,先于世界,后于死亡,是创造的起点,世界的原型。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在南方X市,一个叫凌晨的男人与他几个朋友一起经历的生活曲折和变故。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玩世不恭的态度,也包括苏青这样一个一直以女同身份出现的女人。
其实,男人心里的欲望比女人多、强,这是世界上的人们所熟知的。但是,欲望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没有欲望的人在特定的环境受到影响,那么一个人的欲望就会得到放大和延伸。孔子曾经说过:性爱就和吃饭一样平常。而古人也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么,我想那些自诩不求名利美色的人都是伪君子了。或许,也只有抱着幻想才可以满足也下内心的极度渴望吧。
对于现实渐趋明朗化的欲望表现,有学者痛心疾首,也有学者认为存在即合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为此感到很痛苦,生活中不乏有这么一类人,他或许期待将所有人的信仰和人生观同化,他不想敝帚自珍,他期待将其仅有的那么点深刻的东西让所有人接受,而往往理解的人会觉得与众不同,不理解的人觉得他只会装逼。不过不管是否装逼,我想,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个一个八分满意的答复就够了。没有过于完美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你遇见世上最完美的东西,那么恭喜你,你接下来就要去发掘它渐渐浮出水面不完美的一切了。期待而已,干嘛当真?
对于某时某刻特定的感受,有时你会误以为你能够牢牢抓住它,但是却无法表达,你会感叹:如此深刻具有哲理的感受,哲学家可以写出本研究论,诗人可以写出一首诗,小说家可以写出一本小说,成功的商业家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的警示语,而你只能感叹。我相信那不是你想要的,你可能会讨厌自己,我所感受深刻的,为何不可以通过它去改变世人?
很崇拜那些“角落文化者”,能够通过小世界展现大世界那不叫聪明,叫智慧。聪明是用来形容小人物的。每提及此,便会想到佛偈: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往往能够看到这些的都是独具慧眼的人。
而我也在尝试着这样的写法,仅此而已,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