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他要跑了,我的黑塔!他多么好啊,他是有良心的,我给他生了俩儿子……可是,他不要我了!没有他,我怎么活呢?”柴小红眼神无光,头靠在妈妈的胸膛上。黑塔是她对丈夫的爱称,从这个称呼里能看出丈夫对妻子所起的作用。

“不行!”她嚷着,就要起来,照镜子梳妆打扮。

“孩子,不用急。你现在打扮了,谁看呢?”当娘的见女儿颠三倒四的样子,心情更加沉痛。

“是啊,给谁看?谁都看不见!可是,我可以去找他啊!”柴小红为自己的聪明想法感到快活,脸上有了喜色。当娘的拍拍手,眼泪又滚下来。

过来好久,女儿恢复了部分理智,想到了现实问题:她是孤单的,既没有哥哥姐姐帮忙出气,连爸爸的后盾也没了,只剩下老娘!老娘顶得了什么?缺乏讨还公道的依靠,抗争自然少有底气。她左思右想之下,再没有去闹的冲动。回头望到了床上的孩子,心疼了,骨碌爬起来向床上扑去。孩子哭累了,闭了眼睡熟了,她毛手毛脚地抱他起来,紧紧靠在胸前。

“红红,事情出了,总要想一想,你有什么打算呢?”母亲说。

“我没有工作,养不了自己,能有什么打算?”女儿毫无志气地说。

当娘的对儿女一片丹心,真情实意,无所能及。无论孩子们遇到什么挫折,遭遇什么不幸,哪怕是做了错事,她的心依旧牵挂着儿女,绝不会把他们抛弃。

“我有工资,可以养你。”陈亚茹说,“上天饿不死小家雀,咱可以想办法!”

“要是当娘的能活过女儿就好了。”女儿用悲凉的语调感叹道,当娘的听得辛酸,过来把女儿拥在怀里,“孩子!可怜的孩子!”

柴小红意识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也会离她而去,她将孤零零地活着,面对冷落和苦难,可怕的前景清晰地出现在意识里,她害怕极了,仿佛妈妈马上要消失似的;她迅速放下孩子,乘势依偎进妈妈怀抱,双手从背后拦腰抱住。

“妈妈,妈妈,我好软弱,我真的很软弱,别离开我好吗?”女儿天真地祈求着。

妈妈深受感动,喃喃地说:“孩子,妈不会的!你,永远是妈的女儿!”

女儿眼里含着泪水,“我好软弱,好无助……我太没用了!妈妈,你……”女儿痛苦地闭上眼睛,一滴眼泪顺了脏兮兮的脸颊滚下来,划出一道长线。

“可是,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呢!”

多么辛酸的一句话,被软弱的女人很天真的说出来!她试图把不知情当作不存在,用掩耳盗铃的方式蒙蔽自己,可见她的无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娘的听了心如刀割,扑过来紧紧抱住女儿的头,屋子里又响起嘤嘤的哭声。

到目前为止,整个故事完全拉开了大幕,许多人物陆续出场,并给大家留下初步印象,只要稍用心思,不难发现人物之间存在着好多的历史恩怨,还没有披露出来,使细心的人有太多的疑问。海北的妻子初步亮相,我们对她一无所知,她是什么样的人?前文里关于她与丈夫的话题说得含糊,勾出许多谜团:她与海北如何缔结姻缘?他们的从前怎样?遭受过什么变故?岳母又给了他们多少帮助?种种谜团都需要澄清。只有了解男女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了解他们曾经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理解人的性情变化虽然依托于原始秉性,却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被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所左右。人切切实实会变,不仅海北,任何人都如此;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占有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地位的变化等等。海北的从前窘迫跟现在殷实不同,造成了个性的变化,确实有不小差距,可是只要把握财产的多寡这个基本指标,就不难发现规律。为了解除迷惑,需要把过去的事追叙一下。

六、追溯历史

七十年代初期,海天男家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起名海北;那时大儿子海南才两岁。海天男是单职工家庭,老婆身体不好,时常得到药品的照顾。在规模不大的小厂子里,海天男只会冲了机器认劲,那笨重的铁家伙没太多关爱,倒也不跟他闹别扭,每月准时带给他三十块的工资。这个数目在工友们中间已属中等,却无法让海爸爸一家过得宽松。如今又添了小海北,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他没考虑过响应计划生育的号召,仅仅为了多吃几顿饱饭的私心,跑去做了绝育手术,从此海北再别指望多一个姐妹。

海南海北兄弟俩很争气,没受多少关照,也没有给海天男找什么麻烦就长大了,一直身体健康,基本不生病。海天男没本事挣更多的钱,那时候拿锤子扳手的都是患难兄弟,境遇完全一样;双职工家庭情况好一些,可是孩子生的多,最后也强不哪里去。不过,大家都没有压力,矛盾不多,日子过得快活。

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并不累,生产和销售都有计划,不用像觅食的恶狼一样遍天下跑。工友们说着闲话,打着趣,不紧不慢地干工作,上午下午各干四个钟点,过起来并不艰难,只是油腻腻的工作服包在身上,滋味不舒服。回到家里,面对病歪歪的老婆,海天男不敢有怨气;盯着进进出出的儿子,表情很严肃。工人阶级有教育下一代的程式,不跟孩子嬉皮笑脸,海天男没有自己的理念,从来严格遵守。孩子不在跟前时,他就盘算手里的钱如何开销,算来算去,总不能宽松地等到月底,不免心里着急,只恨钱不能掰开花,让他摆脱眼前的拮据。长期的紧日子让他变得吝刻,不吸烟不喝酒,工友们的吃请、结交从不出席。海南海北的衣服必须穿到不能再补,一年到头不给买零食。那时候零食少,孩子们很难打主意。两个儿子陆续上学了,作业本反复的用,最后都攒起来卖掉。

兄弟俩的童年过得非常快乐,妈妈有病,乐得采取当时通行的放羊式管理办法。两个儿子像小土匪一样嗷嗷叫着冲出去,与玩伴们奔跑、追逐;这种无忧无虑几乎无约束的日子,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性格,对学习没有兴趣。坐在教室里,心思琢磨着下课或放学后到哪里玩;作为城市孩子,长大后总能分到工作,即使学不到知识也完全能走父亲的老路,拿了锤头扳手糊口。他们没有就业压力,虽然早立下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雄心大志,虽然对2000年的展望也充满向往之情,可他们最真切最朴实的想法是无忧无虑的混天度日。

丈母娘疼女婿》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推山入海1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丈母娘疼女婿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