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突厥默啜可汗入寇鸣沙(黄河青铜峡南),进掠原州、会州等地,杀害很多老百姓,夺走大量的牧马、财物,唐军接连战败,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任命智勇双全的张仁愿将军为朔方军军区司令,统帅唐军御敌。香儿妹妹亲自敬酒为张仁愿司令壮行,她知道此战关系大唐帝国的命运,张仁愿司令看着美如天仙的皇后亲自为自己饯行,非常感动。他一饮而尽,慷慨激昂地说:“微臣一定不负皇上皇后的重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香儿妹妹那美丽动人的大眼睛充满温柔与信任:“张将军,相信你一定能大破突厥,我与皇上等着喝你的庆功酒。”在皇后香儿妹妹的激励下,张仁愿司令信心百倍,他临危受命,率领唐军紧紧地咬住默啜可汗掩杀,默啜可汗没想到唐军如此难缠,再加上突厥军队带着大批抢来的东西,作战受到很大影响,张仁愿司令率领唐军穷追猛打,大破突厥军队,夺回被掠去的牧马和财物。
张仁愿司令击溃突厥后,立即部署北疆防务。张仁愿司令乘默啜可汗倾巢出动,东突厥军队大举进攻西突厥突骑施部落,黄河北部兵力空虚。张仁愿司令便率唐军渡过黄河,乘虚夺取了沙漠以南、黄河以北的一段土地。他奏请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要求在黄河北岸三个重要渡口修筑受降城,派兵镇守,构成一条北岸防线,以堵塞突厥南侵的通道。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自两汉以来,北部边境都是以黄河为界,现在东北岸筑城,不仅耗费国财民力,而且可能被突厥攻占,成为敌方工事。因此他建议唐中宗李显否决张仁愿司令的提议。但张仁愿司令多次上书皇帝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坚持要在北岸筑城,香儿妹妹坚决支持张仁愿司令,她最终说服李显哥哥,使张仁愿司令的计划获得批准。
从公元708年的年初开始,张仁愿司令将服役期满的士兵留下,投入筑城工程,经过60天紧张施工,三座受降城终于建成。中城在拂云祠,位于黄河北岸(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原来突厥向南出兵,都要在拂云祠举行祷告仪式,然后点齐兵马,渡河南下。张仁愿司令正好把中受降城筑于突厥人的誓师之地。东受降城位于胜州东北200里(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部);西受降城位于丰州以北(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三城各相距四百余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张仁愿司令又向北拓地三百余里,在牛头朝那山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自此,唐军完全挡住突厥南犯之路,“突厥不敢渡山畋牧,朔方无复寇掠。”唐中宗李显与香儿妹妹下令减裁镇兵数万,每年节省军费数亿计。唐军筑城一反常例,无壅城、曲敌、战格等城防御建筑,但人们仍然敬重张仁愿司令御敌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概,当然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的知人善任也功不可没。
公元708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帝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任命李峤副总理等人担任修文馆大学士。已经64岁的李峤副总理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副总理一直仰慕美如天仙的皇后香儿妹妹,对她忠心耿耿,香儿妹妹对他非常信任,因此她向李显哥哥推荐德高望重的李峤副总理出任修文馆大学士。修文馆从此聚集大批文学人才,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创作。修文馆始置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武德九年改名弘文馆。武则天时期,由宰相兼任修文馆长官,称为“馆主”。公元705年,改名为昭文馆,次年改名为修文馆。后来婉儿妹妹劝李显哥哥在修文馆设置学士之职,其中大学士4名,直学士8名,学士12名。三种级别的学士都由著名的文学家和公卿大臣担任,婉儿妹妹则实际主持修文馆工作。
此后,李显哥哥与香儿妹妹每次在宫廷游幸宴集,都召集修文馆学士们陪侍,让他们咏诗作赋,互相唱和,由一代才女婉儿妹妹充当评判作品的总裁判长,品评作品高下,并对优胜者予以重奖。这批宫廷诗人在游宴时奉诏作诗,虽然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多为歌颂皇帝皇后、流连光景之作,但艺术技巧十分高超,作品文辞华丽,结构谨严。如著名的“沈宋”(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和“燕赵大手笔”张说等,都在探索诗歌格律方面取得很大成绩。近体诗(律诗)也在此一时期基本定型,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一种新型的诗歌体裁。
平时以李峤副总理为首的修文馆学士陪侍皇帝李显、皇后香儿妹妹宴集,一般只有王公贵戚和宰相们参加。如遇重大宴会,则朝中五品以上官员都奉命出席,有时也由皇帝皇后出题,各人竞作诗赋。此时婉儿妹妹便大显身手,她除主持评定、自己作诗外,她也钟情于诗篇雅趣,还运用自己的影响广招学士,并时时与帅哥才子诗咏唱和。婉儿妹妹还主动请缨,担任李显哥哥、香儿妹妹、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人的“枪手”, 代替他们吟咏挥写,婉儿妹妹敏捷的文思,经常引起举座叹赏。她不但数首并做还词藻绚丽,往往传唱一时。对大臣们所作之诗,李显哥哥、香儿妹妹又令婉儿妹妹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此时宫中美女如云、花团锦簇,李显同志的生活似乎非常幸福,除了他心爱的香儿妹妹、婉儿妹妹整天陪着他,太平公主、皇后香儿妹妹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长宁公主、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崇国夫人、婉儿妹妹的母亲沛国郑夫人、尚宫(宫中女官)柴夫人、贺娄夫人、女巫第五英儿、陇西赵夫人等大批宗亲贵戚、宠幸宫人,都接受外人贿赂,然后直接或间接向唐中宗李显提出要求,让他给行贿的人授予各种职务。为满足她们的要求,怜香惜玉的李显哥哥不顾朝廷任命官员的严格制度,采用墨敕斜封的方式大肆授官。墨敕是用黑墨书写,由皇帝亲自签名盖印的敕书。它与用朱笔书写的朱敕不同,不须经过中书、门下等部门审议,便可直接下达至执行部门。墨敕的封装与朱敕也有差别,朱敕是正封,而墨敕则将封口斜折,所以称“斜封”。
李显哥哥与香儿妹妹最宠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开府置官,势倾朝野。安乐公主常常自写诏书,拿进宫去,她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却捉住了老爸李显的手在诏书上署名。李显同志一看美如天仙的小女儿笑着撒娇,他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她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中央组织部的机关不知,李显同志也莫名其妙。安乐公主等美女拿到皇帝的斜封墨敕后,便直接送交内阁,由内阁授给行贿的人一个侯补官职,每个“斜封官”名额要价30万钱。
此例一开,花钱买取“斜封官”的人蜂涌而至,具有经济头脑的安乐公主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市长若干,公开兜售,一些商人乃至屠夫小贩,只要纳钱三十万,就可以见到千娇百媚的绝代佳人安乐公主,由她亲自为他们立降墨敕授予官职。很快她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由于安乐公主等位高权重的美女不拘一格降人才,员外官、同正(相当于正品的官位)、试用官、摄任(代理)官、检校(兼职)官、判事官、知事官等猛增至数千人。中央组织部为了从中铨选正式官员,不得不在长安和东都各设两个副部长,共四个铨选机构。参加铨选的侯补官员每年竞达数万人。
为了方便与崔湜等志同道合的帅哥才子暗度陈仓,婉儿妹妹向李显哥哥提出搬出皇宫,在外面另建府邸居住。于是在中国后妃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也就在此时发生了。在婉儿妹妹的强烈要求下,宽容大度的李显哥哥居然答应了她的要求,任由自己的这位宠妃出居宫外的私宅。婉儿妹妹每天出入皇宫私邸,就象上下班一样自如。李显哥哥若要见自己的这位妃子,还得时常领着左右侍从上她家去报到。这个头一开就刹不住,后宫嫔妃纷纷学样,一贯溺爱佳人妹妹的李显哥哥随遇而安也就听之任之了。
此时,婉儿妹妹及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香儿妹妹的两个女儿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恃宠而骄,她们竞相大兴土木,营造府第,以争奇斗富。婉儿妹妹及两位公主的府第规模与皇城宫殿并无差别,而结构的精巧、装饰的豪华犹有过之。此前,长安有一个昆明池,是西汉武帝时开凿的,安乐公主嫁出宫去,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的风景,便仗着父皇母后的宠爱,安乐公主曾向父皇母后提出,把长安西南周长四十里的昆明池赏赐给她作为私人池苑,李显同志与香儿妹妹因该池是老百姓种蒲养鱼基地,因此爱护老百姓的李显同志与香儿妹妹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
对父皇母后的突然吝啬,天之骄女安乐公主很不高兴,她赌气要自己修造一个更大的湖池。公元708年七月,安乐公主在长安修造定昆池。为此她强占老百姓的农田,在昆明池边开凿了一个周长49里的大池,并修渠引水灌池。引水渠道修成天河形状,又叠石为山,筑成华山形状。为了发泄对父皇母后的不满,安乐公主把这座私人湖泊命名为 “定昆池”,以示与昆明池对抗,可以胜过昆明池。安乐公主的日常生活也穷极奢华。她有一条丝织裙子,价值一亿钱。裙子上的花卉鸟兽图像,都细如粟米,从不同角度和光线看去,裙子的颜色便会随之变化、五光十色,真是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