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个人目击到戴眼镜的女孩……
对书的100种偏见,来诚品的100种理由。
书店一九九五年度书籍排行榜,
请您前来清算文化帐目,告解您的偏好!
对无农药的绿色蔬菜一向偏食,
对红裙短发的女孩一向偏心,
对德制的BMW双门跑车一向偏好,
对留山羊胡的牡羊座男人一向偏爱。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本无可取代的书。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异中求同,诚品书店TOP 100排行榜书展,
便成为台湾菁英趋向的年度文化指标。
………
其他文化包装手法,妹妹尽可参考帖子
接上文案例
二、消费群与商场的互动。
国外流行3D立体地画(在地上绘制立体绘画,尺寸一般都是几十米,气势夺人),最近看到浙江某商场请了深圳10位3D地画画师现场创作,搞了一副三泉印月主题画,非常吸引消费者目光,大家纷纷站在地画上合影留念。
这些思路,咱们想不出来,在于平时日积月累哦。如果你能搞到几十个能增加互动的节目,人流不旺也得旺!比如,把春节庙会开到商场里来,举办一些猜灯谜什么游戏、举办瘦身培训班、美容知识讲座、育儿经(走亲名路线)、高档汽车展、珠宝展、奢侈品展(针对高端人群)、摄影展、邮票展、儿童绘画展、蝴蝶展、童心选秀才艺表演(针对儿童)……还是那句话,搜罗案例吧。
现在逛逛深圳顶级商场,一到周末,大堂里吹拉弹唱无所不有啊,甚至还把古董级的织布机都搬进来现场表演了……嗯,放开我们的想象力吧,富人喜欢什么?首推文化啊,什么汽车文化,酒文化,雪茄文化…..按这个思路搞主题活动呗,不在于销售多少,而在于树立商场高端品牌形象。
商场是固体,不动无生气,而人是活动的,二者本没有结合点,只有增加互动性,才能让消费者有精神归属感,那种通过促销活动提高销量的办法,直观但肤浅,非常容易被复制克隆,只有这些内在的,点滴间的互动活动,才能长年累月地影响消费群,并培养忠诚度。
小说曾说过一个案例,到泰国旅游,游客一下飞机,就有人偷拍游客,然后等游客一入住酒店,马上照片送达,喜欢不?想要不?掏钱来吧!
如果妹妹你看过这段,是否能举一反三?组织人马专门偷拍小朋友,抓拍特写,1分钟快速成像,然后套上印有商场LOGE的相框,免费送给小朋友,孩子乐了,大家自然跟着高兴,甚至比拍自己还要高兴,不是吗?瞧,归属感不就在点滴间建立起来了吗?光送照片就够了吗?不,要搞就搞彻底,没有催泪弹怎么能行?要是我,还要送上一份儿童冰激凌式中秋月饼!(昨天在商场看见激凌式中秋月饼,今天就给它冠个名——儿童…..)嘿嘿,顺道说一些商场祝福话和感谢话,家长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吧……
竞争对手在吃历史老本,他们与消费群建立了“亲情”关系,但并非牢不可破。咱们通过频繁互动,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大打亲情牌,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由于装修档次与货品档次都比竞争对手高一层,我判断年轻消费群会逐渐喜欢咱们商场的。而年轻消费群又是购买主力军,呵呵,咱们赶超对手的机会那真是大把大把的。
多说一句,会员卡一定要充分利用!用得要有特色,能确实给消费群带来好处,这点极其极其重要!别告诉我,会员卡可以分成钻石、金、银卡,享受不同打折,那个早就不新鲜了,我希望的是,这张卡能在你们城市其他消费场所都能吃得开!比如,买个家具啦,吃个大餐啦,买张电影票啦…..光这就够了吗?嗯,再想五招还差不多。
三、商场产品结构调整
一座商城要有文化和特色。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要有特色。三线城市购买力不比一线城市,如果只堆积高端货品,那么就会形成曲高和寡之势,导致出现叫好不叫座局面。我们这时候也许应该适当该调整货源结构,档次高于对手,但价格消费者也能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差异化。如果双方价格档次拉得太开,你们就会是对方的人肉背景或路人甲!毕竟消费者都有趋向售价便宜的天性。
比如,最近黄金走势良好,各大畅销,多引进几家珠宝客户,集中火力先在黄金珠宝方面干掉对方!1、金价比较公开透明,但各家也略有不同;2、从一线到三线,每个女性都喜欢黄金,既保值又升值;3、形成品种全,款式多的优势,让消费群一买黄金时候就首选你们。如此,对手如何跟你们竞争?4、黄金销量大,占地少利润高,也能拉升商场档次。但你如果做所谓的奢侈品,那基本就是摆设。有钱的消费者要买奢侈品也会到省城去消费的……
化妆品更是如此。高、中、低档次品牌都应该具备(各档次比例可做调整),而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中高档次,要给消费群留下你们化妆品品类全的印象,逐渐培养出购买习惯!
大意如此,举一反三吧,比如、女性服装、箱包鞋帽,先在产品大类上做到四——六类完全占上风的行业。只有产品占了优势,你们做活动的时候,对手即使完全模仿策划方案,但货品不占优势,消费者也不会领情,他们岂不干着急?
这方面你要跟公司提建议,否则光从策划入手,难免不被对手模仿。
如何调查竞争对手的“人流量”?我想了一招,你看是否可行。选取五个镜头场景,都是俯视往下看的镜头(能包含更多消费群),在同样时间段(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5个时间),用相机拍摄照片,连续拍摄一个月。然后天天做统计,每组镜头,分别数照片里的人头数,查看人流变化情况,制作成表格。五组镜头再加权平均后,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由此能查看到对方举办活动时,人流增加的百分数。
差不多两个个小时劳作,全扔在这里了,没有功劳也有点苦劳,写的不好,还请妹妹不要介意,哈哈:)再写1万字,我也能写,那就是一条龙的全案了,呵呵:)
书接上文
公司老大是张总,他对我很感兴趣,听说我要到他的地盘上班,忙抽空找我谈话。张总曾在深圳呆过很多年,精力旺盛,头脑灵活,为人和善,是个业务实干家。后来我们不仅成为朋友,而且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记得进公司不久,分公司因扩产要新建厂房,特意举行一个开工奠基仪式,方案上报老板,老板批示同意。张总是总负责人,而我是现场负责人。头天下午批示刚拿到,早上老板一个电话打来,说什么风水大师说,开工仪式要提前到明天举行。不巧当天正赶上下大雨,为了不耽误明天的事儿,大家赶紧冒雨行动起来。张总平时业务极忙,但他还要求我每小时挂一个电话,随时汇报观礼台搭建的进展程度。
后来他对工程进展不满意,便亲自跑来指挥,协调各部门,调集厂子里相关物料进场,嘿,幸好他来得及时。因为我对各部门的人头还不熟,指挥大家干活不顺手,但张总面子谁都要给,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在现场我整整忙了一夜。第二天,艳阳高照,开工奠基仪式顺利完成。事情虽不大,但我学到了作为管理者,务必要时刻了解下面人的工作进展,千万不要偷懒,否则最后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总负责人。
张总真是个管理高手,看出我的失落情绪,什么大道理都没讲,只说了一件事儿:“雨总,三年前彭总也是我招聘进来的,刚开始也是在这个厂子里做点广告和企划业务,没过三年就是老板红人了,职位跟我一样,都是总监级。他能行你就不行?他刚进来时,连老板还没见过呢,工资才两千多块,只是个副部级干部。你至少是老板亲自面试进来的高管吧,至少正部级的起点就比他高。”
话是敲门砖,心理疙瘩解开了,还说个啥,玩命干活吧!“嘿,他行,三年后我也能做到总监级位置!”我暗自下了决心。
大话好说,事情难办。我到企划部一看,傻眼了。四间办公室,一台破电脑,比我先报道的是一个秘书小杨,一个设计师小林。二人全是大经销商家里亲戚,大学刚毕业,走后门进来的。哎哟,人、财、物啥也没有,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