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这个还不够,还有新招出笼。编辑们告诉我,为了采访到上市公司真实资料和情况,为了爆猛料,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采访,包括采用偷录在内的所有招数,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是有道理的。有些采访故事听得我也有些担心受怕的。可我担心有个屁用,客户不担心啊!
于是我请编辑将采访的背后故事简要写明,每期杂志一出,文章背后故事也有了。广告员一手拿杂志,一手拿故事稿,再去拜访客户。客户一般看不大懂财经文章,也不感兴趣,但精彩的暗访、偷录、智闯三关的故事总听得懂吧,没准听得还津津有味呢。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证明 K杂志文章得之不易,是费钱、费时、费精力得来的精品,全是独家重磅财经新闻。所以主流金融人士才爱看,这不就把发行名单的事给圆了吗?顺便利用故事文章再震撼客户一回。
事实证明,只需要推广三期杂志的时间,客户们对K杂志印象大为改观!原来感觉很陌生,原来拥有专业和敬业的采编团队,顶级的发行渠道,高端的阅读人群,广告价格物美价廉,是一颗财经界冉冉升起的新刊物明星……,嘿,哥们要的就是这效果。
好,广告业绩开始见效了。但我就是靠这两招吃饭的吗?屁,没点真家伙,这帮狡猾的客户能跟我跑?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再说点绝招出来。
“我故意扔下学生证,取证件时,还有机会再见到考官,反正没被录取,说话能随便些,这样我好打听不录用的缘由,多听听人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下次面试多做准备。”
+++++++++++++++++++++++++++
我草,你太会来事了。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进取心强的很多,行动力这么强的很少见。
呵呵,哥们。你认真看完帖子了吗?这算什么?雕虫小技而已!后面才叫强大,连这个都惊呆了,看到后面该如何呢?
销售在于不走寻常路,本贴全部策略都是不走寻常路,没有一条是常规思路,哥们,我后文会写到横向思维,写到如果用800万,办成其他部门2000万才能做好的事情。希望哥们能跟下去,好好琢磨“横向思维”的奥秘,至于如何才能学到横向思维,跟帖慢慢看吧
书接上文
细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业务员手里新添两件像样武器,可这还不够。过去我有培训业务的好方法,现在赶紧运用起来。我把业务员召集开会,我扮演客户,业务员本色演出。叫他们一个个当面演示销售场景。过了一遍,发现问题多多。
首先,介绍背景故事太生硬,自己都没感动,如何感动别人?有的楞没记住故事情节,是不是还要翻看。靠,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热情,真是折磨自个神经。凡是还要翻看的家伙,当时真想拿棍子抽醒他!
我特别爱听单田芳的评书,什么《童林传》、《七侠五义》屡听不爽。人家说书有技巧,阴阳顿挫有序,抓人心魄。书听多了,学到一些皮毛。所以我在讲故时,也沾点说书味道,甚至有深情并茂的情绪在里头,很多人把听我讲故事,当成一个乐子来欣赏。
我当老师,脱稿讲遍背景故事。有样学样,大家照我讲法练习,两小时后再考,不行者挨完骂后再回锅,考试过关者才能放出去。
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渲染故事里动人心魄的桥段,是要带上感情色彩的,客户喜欢听,才能重新认识K杂志。大家达标后,再请李总检阅培训完的队伍,老板很满意。
请老板**,一箭双雕。业务员跟老板说话普遍紧张,估计跟见客户心理上有一拼。重新换个考官检验他们成色,对大家是个磨砺,不仅能增强自信,还能发现不足。对于老板而言,叫他看看我背后工作做得有多么细致呀,这点也很重要。靠,狡猾吗?总之,招数想遍。
女友对我辞职极不理解。高级写字楼里的金领,深受器重,职业高尚,前途光明,怎么就撂挑子不干了?我解释沟通无数遍,恨不得翻出字典来解释“创业”、“理想”、“奋斗”等文字含义,无用。那段时间白天为工作发愁,晚上为解释犯愁,日子过得不咋地。
好在破日子没过几天,机会来了。一家大型集团招聘广告总监,我不禁眼前一亮。因为特殊缘故,这里暂且把该集团称为A集团吧。A集团是多元化经营的典范,主营业务是乳制品,副业有服装、房地产、化妆品、瓶装水、休闲食品等分公司。员工近万,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年销售突破10亿大关。他们老板具有传奇色彩,30多岁白手起家,10年后已经是全国知名企业家了。
看完老板介绍,心旌摇曳。对,这位大老板就是我要找的顶尖高人!跟他学习必有收获!
出来后,我使劲擦了擦额头上挂的冷汗,和这位老板说话,居然额头不住冒冷汗,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他身上的气场实在太过强烈,彻底罩住了我。直到跟了这位老板五年,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依然还在冒冷汗!
当然,后来他成咱偶像了。
我仔细回忆一遍刚才面试情形,真是庆幸自己的表现。除了绝活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打动了他?哦,记起来了,我跟老板说:“老板,您现在已经成功,应该有些慈善举措,比如成立一个王氏慈善基金会,为希望工程做点慈善事业。有两大好处,一个是企业回报社会,二个是万一企业需要应对危机公关时,我们有目的地曝光慈善基金会,起到转移、模糊大众视线的目的。”对,说这想法时,老板轻轻点了点头。
慈善基金会的想法是我预先想好的,咱在财经杂志社干过,自然又在财经、理财、慈善方面学到一些新东西,现在抛出来正当时。后来,老板马上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前前后后秘密地给希望工程捐款1000多万,但包括我在内一直不为人所知。我在A集团刚做广告副总时,真遇见了一次空前的危机公关。三年前我的一个小建议,在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作用。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为什么说万一企业遇见危机时,曝光慈善基金会,会起到转移、模糊大众目光视线的目的?道理简单,如果一位名人被负面报道或遭社会质疑时,千万不要正面回应,那只会越解释越麻烦,越描越黑,纠缠在细节上脱身不得,而七嘴八舌的媒体更会推波助澜,将事件不断推向新高丨潮丨。
好,大家看看郭德纲的表现就知其中原有。
别墅违章圈地以及打人事件曝光后,郭德纲为力挺徒弟,又是骂记者无良,又是数落北京电视台不是,又是自我喊冤,结果遭到媒体集体围攻和申讨,事业遇到风波考验。他该如何处理危机?首先,郭德纲立刻关停剧场演出以避风头,接着高调为舟曲泥石流灾害事件捐20万善款,再接再厉,他又高调认养东北虎崽,认捐10万。人家闭嘴不再解释打人事件,多说无益,他只埋头做慈善,改变形象,消费者健忘,等风波过了,郭德纲照样火。
再看看章子怡,章大小姐的公关,做得比郭德纲差多了。危机来了,她居然还找媒介使劲解释捐款事件是被冤的,结果没一件事儿能解释清。相反,更多质疑扑面而来,我说捐了,你说没捐,谁能掰痴清?很多人羡慕、妒忌她,看不得国际章蹿红的神奇经历,只想看她的大笑话,部分人扮演的是落井下石角色。所以别在负面事件上纠缠。这是个笨蛋公关的典型案例。
后来,章大小姐学乖了,也来个高调做慈善,甚者还跑到灾区慰问,可惜晚了,所有人都明白她的用意,效果大打折扣。我琢磨郭德纲背后必有高人出谋划策,这才是危机公关上策之选。
嘿,咱的策略比郭德纲做得更透,老子是提前做好善事,埋下一支伏兵!等危机来了再迅猛曝光慈善事业,效果比他临阵磨枪管用好多。靠,咱有时候都佩服自己的机智。狡猾不?哈!
第二天,我又接到一家国际知名啤酒品牌的面试通知,跟以往一样,我做好充足准备,面试很成功。人家也是当场要我,先是从广告部经理做起,月薪15000起。我犹豫了,失眠了,自己该去哪家?我隐约感到,这次选择也许关乎自己前程,选错了,可没从头再来的机会!女友听说我能去国际知名的日资企业,好不兴奋,嚷嚷着晚上要去吃烛光西餐以示庆祝,但我这心思。
两天后彻底想明白了,我为自己精彩的分析暗自叫好起来,靠,书没白读,工作没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