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记得那日班会,田老师又是轻描淡写的几句,就搞定了我们班级的干部人选。“自我推荐+集体投票”制度,是在大家初入班级之时因为彼此了解甚少而实行的最好的管理办法。座位是每周轮换制度,也比较灵活适用,没有引起任何纷争。随后,他又是两根指头捏起一支粉笔,黑板上便出现了一首江河的《给》:

你挤在人群中

若忽然感到了孤单

我就把你抱进怀里

这对初进校门的某些单纯小女生,不能不说是个震惊而又惊喜的打击。诗歌的浪漫氛围和师大硕士外加玉树临风确实立马让一群小女生五体投地。尤其是磁性的嗓音让诗歌的意境升华到极限。我们田老师性感的嘴唇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雪白的齿间流淌出的是纯洁的无暇。真的令人无法联想到半点对诗歌的亵渎。

于是,在我想这是否真的就是诗歌净化灵魂的强大力量的瞬间,黑板上又出现了一首诗: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我吻了你

在清晨

清晨在蒙苏里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只感到全班同学把脖子伸成长颈鹿往黑板前递埋头苦抄的那份崇敬与仰慕之情!难以言表啊!我不由地在心中感慨,我们这位老师学养渊博啊。有这么了帅的功底,那我这文学青年以后还有什么可愁的!一句话,全拜托你老人家了!

(9)我的瓦胡同生活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对瓦胡同有着如此无法磨灭的记忆。现在我忽然有些明白,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最怀念的日子,不是衣食无忧的富足,而是患难之中的窘迫时光。它会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里,时刻警醒我们,催促我们,让我们不要因为懒惰和消沉而放弃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要低下你高仰的头颅。

2005年的冬天,我在瓦胡同。这个与大陆学院相距并不遥远的城中村。这是我走出校门之后,第二次失业的煎熬时刻。在高中哥们的帮助之下我住进了瓦胡同。这个号称城中村之中的贵族的繁华之地。是的,瓦胡同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虽然脏乱无比,却依然能够得天独厚的先天优越感。

瓦胡同东临曲江池、大唐芙蓉园、寒窑遗址公园,西接南北主干道长安大街,南靠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北依大雁塔、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戏曲大观园、陕西民俗大观园。正是这些著名景点的众星拱月之势,托起了处于其怀抱之中毫不起眼的瓦胡,让其跻身于城中村中的贵族行列。在很多个灯火万家的夜晚,我站在出租房的楼顶看着脚下挨着瓦胡同建起那一座座别墅园林,便会不由慨叹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之远。

我租住的房子在三楼,位于前楼的右角上,十多平方大小。一张已经破损的桌子摇摇晃晃,甚至无法承受一摞专业书和几本杂志的重量。两张长板凳一张宽门板支起的大床还算稳当。只是房间里并未铺地板,而是水泥原始地面。不过这样也省了不少拖地的时间,脏了扫扫即可。不像哥们住的二楼铺了瓷砖的地面,一旦见水,就是脏兮兮的两个黑脚印。

记得住进来的那天,交了百元的房租,身上就剩不到五十多块了,想想要对付一个月的伙食实在是为难。所以,找工作就成了眼前的第一紧急要务。因为是周六,所以只能先上网看看招聘信息,周日再买张前程招聘专版,寻找机会了。在西安,要找工作,也真不容易。人才中心早已令我绝望,即便你挤破了脑袋,把手中的简历投放出去,也未必真能有机会被看上一眼。几十万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好几万的往届未就业的师兄师姐和外省涌来的就业人群以及无数的海龟海带,尔等的迷茫失落清晰如在眼前?

记得04年5月第一次签合同,开始工作之时的那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此刻已经彻底地烟消云散。毕业的时候,想一心留在这个城市。却根本不曾想,这个城市还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接纳过我。从01年背上行囊走入这座陌生的城市,踏入大陆学院的那一刻我所树立的雄心壮志,此刻仍然躺在梦想的蓝图上呼呼大睡!人们都说,毕业即失业。说的就是我们这些历经扩招之后的毕业生。更何况既非名校大牌也非热门专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私立大学的专科毕业生,你就是发简历发到手软,又能等到几个面试电话?但是,人总得吃饭,这是再现实不过的话题。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得去碰碰运气,先找个饭碗要紧!

话说回来,自从毕业以来,从前的那份张扬与士气在寻找工作的里程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殆尽。看着众多的兄弟,早上夹着简历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晚上却是一身酒气灰头土脸地回到宿舍。看着昔日的兄弟姐妹,一个个毅然决然地踏上远去的列车,我们就明白什么叫做无奈的青春,什么叫做残酷的人生了。作为80后的我们,有时候自高自大,有时候又自卑自贱。如果说这就是我们的本性,那也是这个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垃圾情绪。

就是在这个冬天,我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骑自行车在去镇上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惊慌失措的我急问详细情况的时候,得知的却是父亲已经出院的消息。在亲人生命最危急的关头,他们却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等到一切好起来的时候,他们才愿意细说经过。这种爱,是我所无颜以对的,又是我万分珍惜的。接着上中学的妹妹写来平安信,告知我一切都不要挂念,并寄来应急的生活费。看到妹妹那一行行稚嫩的笔触所写出的满溢爱的言语,我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她在信中说,让我安心学习,安心工作。(因为当时我报考的自考本科还有最后一门英语一直没有攻克)家里的爸爸妈妈她会照顾好的。最后,妹妹告诉我:哥哥,我过年后就16岁了,现在我会尽力做家务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的。哥哥就不要担心了,我不会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你就好好安心工作学习吧。后面是一行歪歪扭扭的笑脸符号。

就是在瓦胡同的这张床上,外面的北风呼啸。我却能感觉到这一行行稚嫩的字迹所传递给自己的温暖。那晚,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睡过去的。只记得梦里,有一行行幸福的泪水欢快地在心田里奔流。

接上文:

在外出找工作的这些日子,我每天奔波在瓦胡同与城中心之间。哥们也经常陪我一起吃饭,一起在瓦胡同的书店和巷子里转悠。前面说过,哥们是我高中的同学,单名一个坤字。他理科,我文科。我们个头都不高,但他却比我敏捷有力,且心眼也活,为人重义轻利。其实在高中的时候,他文科的某些科目比我还要好,尤其是我们对历史课都特别感兴趣,成绩也不相上下。后来不知他听了谁的劝说,却选择了理科。结果,高考时因为录取院校不如意,高考后不想复习,便选择了自考法律本科。我也鬼使神差地被录取进了大陆学院新闻系。也是在高中,因为我们都喜欢《红楼梦》与古典诗词,所以走的比较近,历经几年的交往,脾性相投,引为知己。此后,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一个多月没有回瓦胡同,房租也一直由他垫付。我想朋友之间,所谓患难见真情,说的就是这种兄弟情谊吧。

西漂十年:80后睡在西安城中村的日子》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千恨百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漂十年:80后睡在西安城中村的日子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