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开篇

简单说一下本人的情况,05年中山大学理科专业本科毕业后,赴日,在日本医科大学短暂研修后,06年春考入东京大学硕士课程,08年升入博士课程,今年4月起转为东大研究支援员。06年底和父母一同取得日本的永住资格,07年帮助家人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中华料理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说服家人和教授允许我回国,一年为期,如果理想不能实现,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要回日本,老老实实一边照顾家里的生意,一边做研究。我很感激我的教授,能为我这个实验室的逃兵保留那么一个位置,能让我回国发名片的时候免于尴尬,也为我的可能的失败预留退路。

“要不要海归,为什么海归”一直以来对海外学子来说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对于我自身而言,促使我决定回国的动因,更多的不是利益驱使,而是出于一种情怀。我第一次出国去日本是在1999年,尽管我出身在中国一个不算小的城市,家境也算小康,第一次接触资本主义的东京,对当时仅是高中生的我造成的冲击,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当时东京的经济的繁华,科技的先进,环境的干净,人们的礼貌以及社会制度的公平透明,都远高于国内当时的水平。十年过去了,日本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先进文明富庶干净的国家,但是给我的感觉,社会的变化十分的缓慢,街边的老店一代传一代,大公司每年招新,新人们跟着前辈的步伐有样学样,按年头涨工资,新入研究室的后辈学生重复着前辈留下的工作模式……最大的变革可能还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比如老式的公用电话的减少,手机的普及等。而中国则处于深刻剧烈的变革期,十年中,一件件当年在东京给我造成冲击的先进事物在中国涌现,特别是自05年秋离开中国,阔别数年后再回国,中国的变化对我的冲击,不亚于当年第一次和资本主义亲密接触的时候。尽管中国还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也有很多人对变革持批评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但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变革期,13亿人的经济体的剧变,注定了这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本人喜欢历史,每当读史与古人神交,常常感叹抱憾不能生于某时与某人会,切身经历那史诗中的经典时刻。人生百年,我不想在自己的祖国在发生剧变的时期,躲在平静的海外,哪怕做一个旁观者甚至失败者,当然如果能在这样的变革中起到一点点积极的作用,则吾生无憾矣。

我于今年的三月初回国,恰巧躲过了大地震,但也因为大地震打乱了原有的行程计划,原本单纯的海归计划,增添了很多家族任务和游历。具体的路线是:广州(深圳)——杭州——上海——沈阳(抚顺,本溪,大连)——上海(闽东农村)。此外,08年秋回的一次广州,09年底去了上海、合肥、深圳三地。接触的人物层面也很多,有教授企业家官员,也有基层的公务员打工者和农民,年纪最大的是一位福建山区的农民爷爷,九十多岁了,还扛着锄头下田,自己洗衣做饭,各行各业的都有,有意和政府、金融界以及农业食品相关的人士多交流了些。和人交流最多的场合还是餐桌,也去了工厂和农田。感觉最累的还是干农活,我四月初在北方农村帮忙搬压大棚草帘的大石头,没有当地的壮年农妇干得快,大上周在福建浙江交界处的农村,帮忙采茶插秧,不仅干得慢,还晒伤了背部的皮肤,严重的时候看上去像是北京烤鸭,上周开始躲进县城的宾馆养伤,如今死皮已经脱落得差不多,预计下周返回上海。所有行程,除亲友招待外,都是自费,还要不时被友人取笑——“你丫不会是满铁调查部派回来的特务吧”。

(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在本人到目前为止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亲友的呵护和学校的环境里度过的,所谓的“疾苦”“艰辛”等,大多是从书本媒体中了解的,或者是偶然一瞥的“别人的生活”——如闹市中衣衫褴褛的乞丐,如上中学时清早骑车路过一些大院门口看到的挡车者……从没有深入的考察或者静下心来体味一些实实在在的沉重。然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么多年来,虽然见识浅薄,但我也时刻依据自己有限的经历,将自心比人心,自己描画着基层弱势群体的形象。这次回国让我彻底认识到了,我自己内心的描绘,和实际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造成了我之前分析的偏差和对中国认识的改变。

回国的第一站是广州,刚刚开完亚运的广州。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漂亮的城市建设(我对广州很有感情,之前印象中的广州气质是不屑于化妆的,如今略施粉黛,更显得风姿绰约),而是人!当年第一次去东京被清早挤地铁的人群给震撼了,这么多年一直认为东京代表了人口密集的极致,这次我发现,我井底之蛙了。记得上大学时,广州地铁才三条线,站台上非上下班时间非中转站的话,人总是三三两两,如今随便一个站任何时段都是人流滚滚,当年还可以在车厢里和哥们打闹,如今人挤人已经是常态了。商业街、公园,到处都是人,还不分周末还是工作日(在日本上班的时间,即便如新宿这样的地方人也不是很拥挤的)。我惊讶于这么多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眼睛不会骗我,这短短几年之中,有巨量的人口涌入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果然稍后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为第一人口大省。

之前我对中国的基层人口生存状态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媒体的介绍和一些经济数据,对其满怀同情为其不平,设想如果自己生活在那样的状态下,将是如何的悲惨——上有老下有小,背井离乡,来到房价高企的大城市,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无社保医保,随时可能被欺负。在广州,为了尽量少给友人添麻烦,也节省开支,我住进了中大小北门附近的学生公寓,确切地说就住在城中村,附近还有好几个城中村,因为这次回国时间比较充裕,于是可以近距离的耐心观察。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希望。

城中村是很奇妙的地方,既可以看作是城市经济体系的边缘角落,也可以看作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殖民的前哨(外来人口积极深刻的改变着原有的城市面貌,所以此处个人感情上选用“殖民”这个词),一方面为城市的治安卫生带来短板,另一方面又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便利。这里的衣食住行,有着相对独立的价格体系,在外面CPI大潮狂涨的时候,为村内的低收入群体提供相对平静的避风港湾。

一起读懂中国——回国三个月,我对中国经济情势的新认识》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dalong01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起读懂中国——回国三个月,我对中国经济情势的新认识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1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