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罗宁当时还反过来安慰刘成法,说厂长我知道这事儿不是你做得了主的,我来干这活,好歹也早有这个思想准备的。厂长一迭声地说那是那是,早就知道你罗宁不是个计较的人,末了又没头没脑地加了一句:“走着瞧吧,你将来肯定会比我这个糟人拿的多呢。”

罗宁去外间出纳那里领了自己在国营单位的第一个月工资,大大方方地走了出门,全然没有在意围在一堆领工资其他职工们的诧异目光。

这边厢刘凌仙听了罗宁报出的数目,大惊小怪地叫出声来:“怎么这么少?还不如我们呢,那累死累活地干什么?”

罗宁忙说:“你嚷嚷什么啊?”从她手里又接过茶缸,又说:“你当我是冲着那每个月的工资去的么?”

刘凌仙有些惘然,想了想说:“罗宁姐不成是想转正当水泥厂的正式职工吧?”

“噗哧”一声,罗宁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被笑得喷了出来:“这哪是哪啊?”一点刘凌仙的脑门:“瞧你这张嘴,越说越没谱了!你刘芳姐知道,我是去学东西来着。什么合同工正式工的,我压根儿就没考虑过。”

刘凌仙难为情地搔了搔头:“话是这么说,可他们给的也确实太少了些,我们这些婆娘媳妇们儿上个月每个人还分了百把块钱哩。”

罗宁打趣道:“那还不是你们几个领导有方啊。”

刘凌仙一脸的郑重其事:“罗宁姐,你还是回到家属队来吧,领着我们一块干好了。”

罗宁没有回话,眼望着山间,一辆装满了煤的解放牌卡车正艰难地爬行在坡道上,发动机阵阵轰鸣声中,卡车几乎是蠕动着向前,一米一米地接近坡顶,一直到了平台处,看得出司机换了档位,发动机的声音明显小了许多,忽然间就轻盈地往前奔去。

察布查尔县在伊犁地区来说,算是个不大的县城,总人口以锡伯族居多。

锡伯族祖居其实不是伊犁地区,而是在遥远的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到了1 8 世纪中叶,当时的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 0 1 8 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 2 7 5 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就是现今的察布查尔县)进行屯垦戍边。

这支近5000人的队伍在路上走了一 年多——好象原来规定的是三年到达,结果提前赶到了。据说朝廷发下的差旅银子是一总包给领队人的,提前到,领队可以白得若干。看来承包和总包这事儿古已有之且立竿见影,绝非若干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所创。

这些人迁移的人白天被催着赶路,夜晚就宿在戈壁滩、草地和森林里,男男女女在空旷的自然环境中,自是胸襟大开、豪放不羁。一年多的时间里,路赶完了,孩子却也生下了三百多个。

现在每年的四月十八日,就是锡伯族人纪念自己迁移的“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做“西迁节”。每年的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不大的县城被马路切割成 “井”字状,大部分道路两旁种植着榆树和白杨,更有些路段榆树种在靠近马路一边,外面一排则是白杨树。白杨树是西北最常见的绿化经济用材,因其耐旱和生长速度快著称。相比较而言,榆树的生长速度则要慢得多。初时两种树木种在道旁还相安无事,不相上下,可等榆树们慢腾腾地扎好根基、长好腰围,卯足了劲要往上窜身材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上方的天空早已被白杨树所占据,白杨茂密的枝桠和充满活力的叶子已将上面的光线挡住。为了汲取阳光,榆树只好横向求生,路两旁的树丫儿便不约而同地往街道里伸展。年复一年,随着树木的壮大,倒将个街道遮蔽得严严实实,形成了一片绿色蜿蜒的穹庐,车辆行人走在街道上,晒不到一点太阳。人们即便是有心为之,恐怕也造不出这样一个独特的景观,而大自然的物竞天择,却反而轻易地赐予了人们难得的福荫。

县委和县政府的办公楼就位于“井”字的中央,牢牢地占据着县城的中心位置。这地方清朝时属于县衙所在地,从风水格局来讲,居其中可以睥睨四方,镇而不乱。当然我们的国家机关人员都是唯物论者,是不太讲究风水学那套唯心论调的,只不过因地制宜,省却了许多征地拆迁、土木工程而已。话说回来在这里办公也确实方便,从县委县政府的院子四周的任何一个门口出去,都可以长驱而去,直达县城的各个角落甚至更远的地方,端的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关珊的家位于县城“井”字上面一横的最末端,也就是林荫道尽头的一所四合院,这个院子是关家祖传的产业,到了关珊这一代时,人丁不旺,只生了关珊这一个宝贝女儿,那真是捧在手里怕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也正因为家里没有男孩子和骄纵的缘故,关珊便自小养成了独当一面的性格和说一不二的脾气。直到关珊工作后当上了干部,她的父母亲才放心地撒手过世,留给关珊的是一份不算小的家业。关珊和丈夫结婚时,由于少数民族不像汉族同志那样讲究个什么入不入赘,更何况大小是个干部,也就破除了封建观念,把这四合院里的正房当做了新房,当然最主要是关珊的父母已经不在,偌大的一座院子空着再向单位要房也伸不出这个手,更何况那时关珊已在煤矿工作了,总不能把个家安在山沟里不是?

这会儿,关珊正不紧不慢地往自由市场方向走着,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时候,老百姓一律把集贸市场统称为自由市场,买点蔬菜啊、肉类啊包括服装小百货等全都挤在一起,如果需要买其他的大宗商品,则需要去逛国营的百货大楼才行。

难得见到关珊有这种气定神闲的时刻,平时她走路都是甩开了双手,脚下都恨不得带出风来,一副男人家的模样。但今儿个关珊心情不错,加上林荫大道上小风儿习习地吹着,虽然时值七月,还是让她觉得暑气尽消,浑身舒泰。

关珊的好心情来自她的两个女儿。

县上熟悉关珊的人们常私下里议论,你看关珊吧一副壮实的身板,连脸上都可以看得出隐约的横肉,她家那个在二轻局工作的男人也长得瘦筋筋的,好象一坨面被抻拉得过了头,失却了那份周正。可也奇怪,生的两个双胞胎女儿却个顶个的水灵漂亮,而且学习成绩好,又乖又听话,小姐俩谁见了都忍不住要夸奖几句。关珊心里尤其得意,与人闲扯时,话题总免不了要绕到自家姑娘的身上去。

新疆奇情往事:西北以西》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空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新疆奇情往事:西北以西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