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1.01.

1928年,杜月笙40岁,步入不惑。这一年的11月1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挂牌,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总裁,蒋介石亲赴银行大楼,给大舅子授总裁大印。宋母更是由两个女儿宋霭龄、宋美龄陪着,上午参观完大女婿、实业部长孔祥熙主持开幕式的国货展览会,下午又来参观小女婿授印、大儿子任总裁的央行,国事如家事,一时风头无两,成为那几天最广为传播的八卦新闻。

挂牌当天,冠盖云集,部长、院长来了不少。社会名流应邀到场的不多,虞洽卿是其中之一,虽然他的主要任务是在那里陪老外聊天,但毕竟去了,而杜月笙未获邀请。

杜月笙因此大受刺激,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虽然此时已贵为法租界公董,在法租界乃至整个上海滩都是个很说得起话的人物,但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说白了就是杜月笙根本不甘心做一个“黑社会老大”。从小到大听评书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使得他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看重身后名,所谓“人死留名”。他女人无数,而且很多女人并不只是因为他出手大方而对他死心塌地,但他觉得女人是过眼云烟,这不值得炫耀,况且总有玩不动的一天;他挣了很多很多钱,自己花不了那么多,大部分都花在了别人身上,以至于他觉得钱已经没什么意义;他黑白两道路路通,该出手时就出手,人人见了他都恭恭敬敬,但他觉得让人害怕没啥意思,他希望的是得到尊敬。

杜月笙的痛苦在于,虽然游走于帮会、官府、军阀、洋人、绅士、富豪之间游刃有余,甚至连蒋总司令都有借重自己的地方,但他非常清楚,蒋介石所借重的无非是他杀人放火的能力,远不如对虞洽卿等商界领袖的期望,往往事关国计民生。归根到底,自己的两大经济支柱烟和赌,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营生,“黑帮大亨”、“烟土大王”的名头再响亮,都不足以支持他真正跻身于上流社会。

“是转型的时候了。”他对自己说。此时,他还没想清楚该怎么转,但目标已经很清晰:进军商界,做一番正经的事业出来给大家看看——在民国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人地位崇高,甚至有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影响力。

显然杜月笙的人才储备绝不足以支撑他成功转型的梦想,正烦恼间,一件偶发的小事让一切转动了起来。

有一天钱新之突然来访,让杜月笙非常意外。

钱新之,字永铭,浙江湖州人,长杜月笙3岁。留法背景,少年得志,31岁就当上了大佬张謇的助手,成为交通银行北京总行的秘书;1920年就任上海银行公会会长,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应邀担任财政部次长,现在他正担任中国最有势力的北四行——中南、金城、大陆、盐业银行储蓄会经理,是上海金融界数一数二的巨头,位居当时位高权重的四大银行家之列。

所谓北四行,总部自然是在北平、天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四大行才开始重心南移,重中之重是在上海,所以有一段钱新之上海、北平两头跑,很辛苦。

这一次钱新之回上海,还是住在英租界的公寓里面,不想一天晚上家中被窃,丢了两只箱子,内含几件传家之宝和重要文件。报案之后,巡捕房始终破不了案,钱新之着急,便想到了万能的杜月笙。

这两个风云人物当然彼此不陌生,在社交场合也见过几次,但钱新之根本看不起杜月笙这样的江湖中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

所以开始钱新之也不好意思亲自登门,而是委托一个朋友“请杜先生帮个忙”。杜月笙很干脆:“闲话一句。”

结果第二天晚上,也就是除夕之夜,钱新之一家团团圆圆正开心之时,两口箱子送回来了,打开一看,东西一件不少,还多了两张当票。原来其中有两件传家之宝已被窃贼送当铺当掉了,是杜月笙派人给赎回来的。钱新之要还赎款,来人死活不收,只说杜先生关照过的,大家交个朋友。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年初一,等到杜公馆略微清静下来,钱新之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地前来拜谢。

现在是1929年的春节,杜月笙认为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这一次两人聊得十分投机,杜月笙的斯文、谦虚和豁达大出钱新之的意料,越来越觉得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值得交。再一想,自己的朋友,好歹该有个体面点的身份,便聊起了正经事,当然他的措辞相当得体:

“杜先生,依新之愚见,凭您现在的地位、名望和势力,应该进军工商业界,这样,您的声望才会更高,才会不负您的远大抱负啊!”见杜月笙微微颔首,听得异常专注,钱新之赶紧趁热打铁,“要搞工商实业呢,一定要跟银行界搞好关系,最好先有个自己的银行,直接进入金融圈。这一点,我想以杜先生的实力,不是难事。”

这话真是说到杜月笙心里去了。只是他有他的难处,难就难在隔行如隔山,金融工商,他一点把握都没有,岂敢轻举妄动?好在钱新之是现成的大才,既然他提出来了这个想法,那就索性请他帮忙好了。杜月笙一开口,钱新之自然一诺无辞。

可杜月笙接下来的话,大大出乎钱新之预料。大意是说,杜某摊子铺得很大,又是烟又是赌,来钱确实又快又多,只是,花销太大。不怕永铭兄笑话,这些年杜某人前风光,其实只是个过路财神。办银行,不懂是一方面,现在是启动资金都有困难。

钱新之哪里肯信?只当杜月笙舍不得出钱,心里颇不以为然,但既然是自己提出来的建议,帮人就要帮到底。毕竟在银行业浸淫良久,这点小困难难不倒钱总。他告诉杜月笙,开一家资本金50万的银行,自筹25万即可开张,那么剩下的25呢?“上海银行界有一个大家默认的行规,凡有新银行开业,各家银行都会在当天存一笔钱进去,以示祝贺,这就是堆花。”杜月笙恍然大悟,钱新之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热血沸腾,“上海滩大小银行几十家,凭杜先生这三个字,新之相信定能创下堆花的记录,25万我想不在话下。”

杜月笙点点头,正要说声“好”,钱新之却意犹未尽:“还有一大笔存款,我想比堆花更靠谱。据我所知,上海滩所有烟土行、赌场的老板,无不看杜先生眼色行事……”说到这里,钱新之顿了顿,见杜月笙并无不悦的表情,这才接着说:“这两档可都是银行的大客户,杜先生若开了银行,这笔存款想来是跑不掉的。”

杜月笙笑了,“不瞒永铭兄说,杜某确实从小就在烟赌圈子里打滚,这方面的朋友,多少还是会给杜某一点面子的。”

“那这事就可以开始筹备了,今后有什么问题,杜先生尽管吩咐。”钱新之微笑道别。

自筹25万股本,杜月笙没当回事,担心的还是门下缺少专业人士,眼下唯一能依靠的,似乎只有一个苏嘉善,但一个人肯定不够。杜月笙绞尽脑汁,觉得田鸿年也许合适,就把他和苏嘉善一起招呼了来。

前面已经说过,苏嘉善小老板出身,是杜月笙智囊级的人物,精于理财,人品极好。田鸿年呢,则是专门负责杜月笙与各银行业务往来的人物,从未经过独当一面的历练,杜月笙此时用他,很有点“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味道。

对于开银行的事,两人都极表赞成。杜月笙便开始布置任务:田鸿年去各家银行摸个底,同业银行的堆花通常会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苏嘉善的任务重一些,也不困难,无非是给同业的各家土行、赌场打个招呼,就说杜先生要开银行了,希望大家到时捧个场。

接下来杜月笙安排了一个饭局,商量股本的事,客人只有两位:朱氏家族的公子、通汇信托银行经理朱如山,大英银行买办徐懋棠。

朱如山是杜月笙的铁哥们儿,自然二话没有,积极响应。徐懋棠比他更爽快,开门见山的问:“杜先生,我该出多少?”

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杜城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第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