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那齐亚见信后六神无主。是的,法国人的懦弱、不负责任,和他们的浪漫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想到对方是青面獠牙的土匪,那齐亚头都大了,想来想去只能找来巡捕房总探长黄金荣。可黄金荣与太湖土匪也不熟,只好把杜月笙、张啸林叫到黄公馆,看有什么办法。

杜月笙想都没想,脱口就是:“小事情,闲话一句。”

其实杜月笙那会儿和远在太湖的土匪也没交往,但他自信朋友遍天下,没有自己的触角伸不到的地方。果然,当他把左膀右臂“四大金刚”叫来一说,高鑫宝就笑了。

“月笙哥,这等小事,我跑一趟就搞定它。”

高鑫宝没吹牛,他和太湖各路土匪的总瓢把子吴世魁是拜把兄弟,去要个把人出来,确实是小菜一碟。

高鑫宝带着两个徒弟跑到太湖,吴世魁果然大开山门,带着手下够级别的兄弟,列队迎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高鑫宝两句话说明来意,吴世魁当即下令放人,派手下弟兄把范尔迪夫妇从黑牢里放出来,直接带到筵席的首桌坐下,表示这顿饭,既是欢迎高大哥远道而来,也是给夫妇二人压惊。

范尔迪夫妇有惊无险,平安归来,对杜月笙自然心怀感激。为了报答杜月笙的救命之情,范尔迪利用职权,一口气送了他20多张法租界特别通行证。持有此证,就可在法租界畅行无阻,不受任何人检查。杜月笙本人倒不是太需要这个,不过干他那行的,手底下的弟兄是太用得上了。

范尔迪见到杜月笙一向特别高兴,这次也是热情洋溢的拥抱、问候,是真正的老朋友见面的感觉。只是当杜月笙说明来意之后,他愣了愣,半晌才说出话来:“杜先生,你是准备替我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范尔迪先生,你知道的,”杜月笙微微一笑,“杜某从来只替道理说话。”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范尔迪自知理亏,正支吾呢,杜月笙示意一下,李应生立即掏出调查报告和一大叠材料,从案发当晚的经过,到法国水兵最近逍遥自在的情况,一应俱全。

范尔迪接过来看了看,很是吃惊于材料之详尽,随即看着杜月笙,很认真的说:“杜先生,我很佩服你。说吧,这件事你希望怎么解决?大家是老朋友,我愿意听你的意见。”

“范尔迪先生,我很领你这个情。”杜月笙很诚恳的说,范尔迪很诚恳的点头。不过接下来的话,让他眼睛都绿了。杜月笙非常认真的说道:“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我们中国人有五点要求:第一,公开道歉;第二,高标准赔偿受害者家属;第三,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第四,取缔发法租界只许外国士兵出入的酒吧;第五,取缔法租界只许外国士兵出入的妓院。”

“杜先生!”范尔迪有点急了,“你们中国政府都没有你这么多条件。”

“你误会了范尔迪先生。这不是条件,只是我根据调查情况给你提供的建议。”杜月笙慢慢的说,“但是我认为只有这样做,这个事情才能够最终解决。请相信我也是站在你的立场考虑的。”

“可是,取缔酒吧和妓院,你们中国政府也没有这样要求。再说这也没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了。”杜月笙顺手拿起调查材料,“事发当晚,那几个水兵就是在酒吧里喝醉后,又跑到妓院里去闹了一通,然后再到大街上闹事杀人的。不关掉酒吧妓院,谁能保证这样的事情以后不再发生?”

范尔迪笑了:“好吧,杜先生。后面两条我们等等再说,前三条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遇害者家属,我想以总领馆的名义,赔偿1000元,你看如何?”

“很好。”杜月笙微笑着回答,然后话锋一转,“吴同根有一个太太和九个孩子,遗属一共有十个人。他的太太没有工作,九个孩子都还未成年,1000块钱恐怕不够维持生活。”

范尔迪脸上有点挂不住,忙解释:“杜先生,这是我的权限范围内最大的数字了,如果再多,就得要开会商量……”

没等他说完,杜月笙就哈哈一笑,“这样吧,范尔迪先生你也别为难,你们总领馆赔1000元没问题,我个人再送他们1500……”

堂堂法国驻沪总领馆的赔偿还不如杜月笙一个人的馈赠,这下真的让范尔迪这个总领事面子上挂不住了,不过他急中生智倒也想出个办法。“我让法商电车公司也送1000.”

“这样最好。我就知道你有办法。”杜月笙不忘夸他一句,接着又是一个大手笔。“现在有3500元,不算多,但我想当做吴同根九个孩子的教育基金大概也够了。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归我,我每个月付给他们30元,一共10年。”

范尔迪了解杜月笙的为人,心知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争不回来了,只好服输,由衷的感叹:“杜先生,你让我很感动。”

杜月笙谢绝了范尔迪共进午餐的邀请,有事先走一步,李应生留下与范尔迪指派的领事馆工作人员交涉具体细节,当天便拿到了2000大洋现款。回到杜公馆,杜月笙命万墨林从账房处支出1500元,再加上第一个月的生活费30元;然后再让他乘专车去吴同根家,将吴太太接了过来。

杜月笙将3530元的来历,一笔笔对吴太太交代清楚,又交代她和万墨林,以后每月30元的生活费怎么领取。交代完毕,吴太太扑通一声,跪下就开始磕头,杜月笙赶忙把泪流满面的她扶起,吩咐手下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一边继续声讨法帝国主义的残暴傲慢,一边不约而同登出了通栏广告,内容是:吴太太鸣谢杜月笙先生慷慨解囊、法总领馆厚恤遗孤。

显然杜月笙不是雷锋,他虽然爱做善事,但不会写日记,而且很喜欢受益者登报致谢。和以往一样,看着报上的大幅鸣谢,杜月笙感慨万千,满足感之外,他还有个心愿:希望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能够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

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小说在线阅读_第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杜城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第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