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张平他们俩兄妹争论这些问题显然不适合外人在场。我就对张平说:“张平,快中秋了,我那里有学生家长送来的月饼,我也吃不完,给你提一盒过来吧。”我给铺子里的老师打了个电话,让他们派个老师把家长送的月饼拎到步行街这边来。

送月饼来的老师姓王,是暑期招来的老师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个。开学后,他给孩子们上作文课,我虽然给他反复讨论了教案和课件,但是作文这东西,有时候也不是照本宣科就能讲好的,再加上和他同来的那一批新老师都走了,对他的心理影响也挺大的。他就一直在跟同宿舍的老师说他想辞职回家,但都只是在跟那些老师聊,并未正式跟我说,我也就装不知道,给他多一点时间考虑。

小王把月饼交给我之后,并没有马上走。他好像对那些玉器也挺感兴趣的。东摸摸,西看看的,看来看去,都是看那些十几二十块的东西。我开他的玩笑:“小王,是不是想买点什么送给女朋友啊?这个老板娘我很熟的,挑好了,我让她便宜一点卖给你。”

小王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不是,我没有女朋友。中秋节快到了,我想中秋的时候给我妈买个玉镯子。”

我马上对张平说:“张平,帮帮忙,看看,有没有好的,给挑一个,钱我付了。”

小王马上拒绝:“不用,梅老师。我妈妈的手大小我也不知道。我还是给她买一个珠琏子好了。”他拿了一串又绿又透的玉珠子串起的手链子来,“这个很好看,我就买这个好了。”

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他拿的是张平给客人做反面教材的B货,就从他手里拿下来,说:“这个是假的,换一串。”

小王使劲地摆手说不要,推辞。我说:“既然是孝敬妈妈的,就得送个好的。这个东西不怎么贵的,你拿着吧。如果不好意思,就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你老板器重你,送你的。”

小王犹犹豫豫地把那串链子在手里揉来揉去,不好意思拿,又不舍得放。我估计,我在这里,张平和她弟弟要叨咕的事情是没法叨咕,小王的那个链子也难以拿走。于是把张毅叫过来:“张毅,梅老师送你的中秋月饼,回去和爸爸妈妈还有舅舅一起吃,好吗?”

“好!”张毅接过月饼盒,很开心。

我又从包里翻出一个红包(这是我的常备品,经常用得着),塞了一百元进去:“来,张毅,梅老师知道你今年上学了,送你一个红包。祝你学习进步,做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张毅一看到红包,就很开心:“谢谢梅老师。”

张平扭头看了一眼红包,又看了我一眼。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笑笑。我挥了挥手和他们道别。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小王,就挺高兴地和他打招呼,没想到小王神情怪怪的。

“咦,小王,怎么回事啊?”

“梅老师,我,我昨天没有拿那串链子,我给放在那个摊的边边上了。”

“你告诉那个老板娘了吗?”

“没有,我偷偷地放的。”

“哎,你怎么这样啊。不是说了吗,你挑一串好的带回去,我已经给你付了钱了呀。”

小王低着头,不吭声。我看他那磨叽样儿,也有点儿烦:“算了,我给那个老板娘打个电话,你不要就不要吧。”

我给张平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们那个老师没有拿后挑的那串珠链子,让她留意一下还在不在。

“噢,这个啊,你们那个老师走的时候没有说,我也没留意。没事的,不会丢的。梅老师,你今天晚上还过我这里来吹牛不?我弟弟走了。”

“好。”我收了电话,对小王说:“没事了。你去忙吧。”

小王看着我,好像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心事重重地走了。

晚上,我去张平那里玩。张平就对我说:“你们那个老师是把链子放在这了,你看。”张平把一串芙蓉种的珠链子递给我看——我昨天晚上建议小王送给她妈妈的那串链子。又看了一下,B货的那串也在。

“不知道这些老师是怎么想的,不要就算了。”我想到老师们跟我说的小王会辞职的事情,又想到小王那心不在焉的样子,就问张平:“哎,你们那里的玉器匠人都是怎么留住工人的?”

“哪有什么工人。手艺都是自己家里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家里人手不够,就收徒弟。一般来说,徒弟都要跟着师傅好几年呢。第一年,打打下手,第二年,教你点东西。第三年,才真的开始学本领。学会了之后,要帮师傅干几年才可以自己独立门户。也有的,就一直在师傅那里做下去。我老张就是我爸爸的徒弟。”

“这样啊?”这可是张平第一次跟我说她的婚姻家庭,没想到是这样的。转念又一想,也正常吧,常在一起呆,日久可不就生情了。

“听说家传的手艺都是传子不传女,你爸爸有没有把手艺传给你啊?”

“也教一些。只会做一些粗活,细致的手把件做不了。我弟弟很厉害,他人又聪明,我老爸又疼他,教他教得多。”张平一边说,一边伸出她的手给我看:“你看我的手指,都是弯的。翡翠的硬度高,雕刻时,手得吃得住力,还要把得稳,打磨抛光的时候,用的钻头非常细小,下钻又要下得准,手上的准头不够是不行的。我天天做这些活,手指都变形了。”

我伸出我的手和她的手比照了一下,的确有差别。她不说,我真的没留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多不多?”我想到了我那一摊子的人事问题。

“也有吧。少。谁跟谁学的手艺,那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的。就算是出师了,对师傅也是恭恭敬敬的,要不他怎么在这个圈子里混啊。”

“看样子,玉雕师傅这一行的传统道德约束力还是挺强的啊。”

张平的话让我对现在企业用人要签那么多的协议再次深思。每一份用白纸黑字签的协议,其实都是缘于彼此的不信任。玉雕师徒之间说:三年出师,之后再做三年。就算不写协议,那六年就是六年。但是我们呢,说合同期是一年,那就要有白纸黑字。而对有的人来说,就算有了白纸黑字,也不一定算数。用签订协议来约束别人的只不过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否定那个人的道德认知水平。我有时候会想,这些制度的订立,是管理科学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很多基本的道德行为都要靠协议,制度,甚至法律来维护,这不是道德的退步又是什么呢?(这里说句题外话,据说中国要修改《老年法》,规定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将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对提出这个修正案的人真是感到无语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推崇百善孝为先的国家,竟然要把回家看望父母写进法律里去,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我个人来说,更喜欢无为而治。可无为而治建立在每个人都有着很高的道德水准的基础上的。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靠制度协议来约束行为。可是,制度协议包括法律也只是管君子不管小人吧?这么想了一会儿,也想不出头绪来。算了,不想了。

“张平,你说你弟弟走了,他去哪了?”我想起了昨晚上的那个“刘德华”。

摆玉器的河南女人教给我的真知灼见……》小说在线阅读_第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快乐又美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摆玉器的河南女人教给我的真知灼见……第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