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说:“小公司的经营靠人情,大公司的运作靠制度。人治又累,又不好把握尺度,反而不如按制度来得清爽利落。你以前多数的工作自己做,别的老师的配合也多是有感情基础的。但是,以后公司做大了,这一套就行不通。所以,你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出来,让老教师慢慢适应跟着制度走,新来的老师一开始就用制度去约束他们。还有你自己,制度制定了,要有魄力去执行。要不然,不如不定。”
我以前在高尔夫球场的一起工作的同事,销售经理袁姐,现在自己是几家连锁酒店的老板了。她对我说:“忠诚度是由这个人对利益的要求决定的,而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千万不要把别人今天对你说的好话当成明天他会照着做的承诺。还有啊,在公司制度的制订上,公司的管理方向上,你懂得再多,你也不要自己去跟员工讲,你更不要自己去讲你是怎样为员工考虑的。大家的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几乎没有沟通的可能性。你怎么讲,他们都会认为你是在花言巧语地欺骗他们,是为了自己赚更多的钱。要请专业的培训公司的人来讲课,哪怕这个费用再高,也不要省这个钱。你让员工觉得在我们这里可以得到培训,课程越贵,他们听得越认真,越当回事;另一方面也确实地让员工懂得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要求是什么。那些培训公司所讲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按照外国大企业的标准来讲的,员工接受过那样的培训之后,基本上都会认同并且认真执行我们公司制订的制度了。这样,管理上比较容易进入轨道,而且劳资双方的矛盾会小很多。”
我知道,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恨不得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理论一古脑儿地塞给孩子。孩子认同的时候一切都好说,可是一旦他(她)对你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叛逆,你讲得越多,他越反感。而父母面临这样的情况,不是气得要命,就是伤心透顶,常常见到父母儿女水火不容,彼此伤尽感情。说到底 ,不过是父母要把自己的好心硬塞给孩子,而孩子也不知中了什么邪,无论如何就是听而不闻甚至是愤而不听。这时同样的一句话,从外人的特别是他的朋友或他所信任的老师口里说出来所起的效果不知道比从他父母的嘴巴里说出来好过多少倍。在我们辅导的学生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常规上,我们会建议父母避开彼此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这一部分的问题由我们来处理,然后,父母只和孩子进行彼此最喜爱的活动,比如:一起去打球,看动画,散步,聊天等等。而最终,修复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我们会成为桥梁,不露痕迹地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把父母的善意传达给孩子,同时也在与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把孩子的心思及表现转述给父母。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将会出现一种又和谐又彼此欣赏的局面。袁姐现在所提示我的,应该和这有类似的地方吧?她所推荐的寻找培训公司所做的工作,不就是我们平时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所做的工作吗?易子而教的道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呀。我再厉害,这一块对员工的培训,也得交给别人来做才行!世上的事情,真是“一理通,百理明”啊。
我先根据老公的建议,同时参考了很多学校管理的文件,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公司管理制度;另外,规定各教学分点的老师们每周一次统一到市中心的办公室开教学工作例会。内容除了一周工作的总结和汇总之外,还包括一个小时的企业管理培训。我选择的培训课程并不只是针对员工的,更多的是企业管理者的培训课程。因为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管理者;另外,老师们必须在明白并认同了管理者的意图之后,才会主动去执行公司的各项制度。大家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我知道的,他们一样会通过各种途径知道。我既然做了,就希望做得坦荡,让老师们明白: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实现理想必须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样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整个公司的精神面貌都大不一样了。
每年秋季开学后的那一段时间都过得非常快。还没进入学习状态,先迎来教师节。教师节没过几天,大家心里又开始盘算国庆和中秋的事情了。就有家长在送孩子来的时候,给我拎盒月饼啊,送个果篮啊什么的。我一般不拒绝,因为拒绝也拒绝不了,不如爽爽快快地收下,坦然地受了家长的情意。这又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样收礼,而是说,大家的一种交往境界。家长们送来,不一定是有求于我,我收了,也从未曾想过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事情。不别扭,不强求,彼此之间更像是相知的老朋友一样。
还有十多天就要中秋了,城南的教学点也装修的差不多了。傍晚,我从城南的新点回来,习惯性地将车从步行街那边绕了一圈,就看到张平正在那里拉篷子——虽说已快到十月了,但是广东的天气依然燥热,步行街上除了周末之外,那些搭篷子经营的都是傍晚才开始营业,做晚饭前后这一段时间的生意。
我停下车,摇下车窗和张平打了个招呼。张平就让我晚上工作完了之后去找她吹牛,她会等我。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还没进入状态呢,晚上的工作又有别的老师顶着,所以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只有八点多的时候,我就交待了工作,去了张平那里。张平的篷子那里,除了她和老张,张毅之外,还有一个小伙子。那小伙子不胖不瘦,一米七几的身高,一件休闲的黑色体恤,上面印着一个头发像面条的年轻男子漫画图像,下身一条牛仔裤,是那种刻意剪了洞的乞丐装,张平一见到我,就说:“梅老师,看看,我弟弟,像不像刘德华?”
我打眼一看,真的像!眉毛英挺,鼻子又高又直,脸部轮廓鲜明,正是二十出头的好年华,那个俊朗,真让人不由得不赞叹!
“梅老师好!”小伙子一点儿也不拘谨。“我听我姐姐说过您,名气很大的。您看起来这么亲切,学生一定很喜欢您。”
作为一个中年妇女,被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这么赞扬,本能地都会开心吧?我当然不能免俗啦。我笑着问:“张平,真是你弟弟吗?你俩个说起话来怎么不像一家子啊?而且,他的确很帅哦。”
张平有点儿不高兴了:“梅老师,我们怎么不像一家子了?你看看,我哪点儿不比他好看?”
“对不起,对不起。我现在发现了,你也挺帅,像女版刘德华,就是脸胖了一些,个矮了一些。”我马上哄张平。张平听我这么说,才又笑了。
张平的弟弟跟我打过招呼之后,马上又转头在玻璃柜台上扒拉着什么。我凑过去一看,是一堆精美的玉件儿,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张平这里以前都没有过的。我随手拿起一件来看了一下,张平的弟弟几乎是出于本能的从我手里把那东西拿了回去。
我一下子有点儿尴尬,他的表现和他刚才和我打招呼的时候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张平呢,就在那里和她弟弟两个人叨咕:“不行,这个不能给你。”“哎呀,你给我吧。在这个小区里你能卖出什么价来呢?让我带走。”“不行,这个是老爹的东西,哪能都给你一个人呢。”“不要那么小气吗,我卖了到时候把钱分给你一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