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师,你看她这个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一点儿也不肯认字,也坐不住。我看着真是急。你有什么好方法吧?”张平问。
我看了看在一边吃东西的孩子。鲁娜的孩子正从座位上爬起来,越过桌子,伸手抓对面的张毅。大声地叫,又拍桌子。鲁娜随我的眼光看过去,有点儿尴尬,但还是很温柔地叫孩子安静下来,不要吵。孩子并不是很听,仍然在大声地叫,又笑。鲁娜走过去,把他抱起来,想让他安静一会儿,可他更不高兴,大叫之后,还是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和那两个小家伙一起玩去了。
难怪张平会为鲁娜着急。这和想像中的乖孩子确实有点儿差距。
我说:“张平,你不用为鲁娜着急。人在六岁以前经历过的事情成人之后基本上是不会记得的,所以,在六岁以前记忆那些唐诗宋词,背乘法口诀什么的,如果后面没有持续的反复,很容易就遗忘。”
“那是不是小孩子不用那么早教他们识字呢?”鲁娜问。
“你可以这样理解的。我自从生了女儿之后,花了很多时间去看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报告。不论是这些相对科学的研究报告,还是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我都很反对很早就把小孩子送去这里,送去那里学认字,学背诗,学计算什么的。”
“可是现在大家不都是这样做吗?难道有什么不对吗?”鲁娜很显然不明白,而张平就更搞不明白了:“梅老师,你不是让我张毅上学前要多认一点字,还要学会写字和计算吗?”
“孩子从二三岁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是培养他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保存并不断激发他探索外面世界的欲望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他对人的情感及对人的信任感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多让他自己去看,去摸,去感觉和认知外面的世界。可是,现在呢,拿一本识字课本,指着“苹果”,教孩子:“苹—果—”。其实,客厅的茶几上就摆着苹果。如果小孩子自己去抓这个东西过来,他去抓;他放到嘴里啃;他最后觉得好吃,吃完了,或者不好吃,吃了一半不吃了,都是在感受,并且是全方位的感受,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很多家长没有把这当作孩子的学习过程。他们会担心孩子的安全,不让他动;吃的时候,会削去皮,捣成泥,甚至榨成汁直接给孩子喝。照顾得是不错,但是,孩子对苹果的认识,就是识字课本里的那个图案和那两个汉字,这无论是学习还是教育,都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眨眼就过。与其整天奔波着这里跑,那里送的,不如陪着孩子尽情地玩,在玩中观察和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他学习的教材。只要你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有心放手让他去体验,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孩子一定是头脑聪明,见识多过那些坐在培训教室里长大的孩子的。”
“另外,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把孩子一直放在保姆那里或者由家里的老人带着。做为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孩子在六岁前的事情他不会记住,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会记住。这些将成为我们生命中为人父母最初的也是最美丽的回忆。天天带孩子,把它当作一件烦心的事情,这个时间过得很漫长,可是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真是如同风吹过一样快的。告诉你啊,我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陪着孩子,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珍惜。尽量多陪伴孩子,给他生命中最初的安全感和爱。孩子在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一点点地感受到什么是爱,喜怒哀乐的情感也会很丰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一个最好的环境。”
鲁娜听得连连点头:“哎呀,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呢。梅老师真是开导我了。”
我又接着说:“培养孩子的见识和情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他和小伙伴一起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玩就更好。他们在玩耍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自己生活中没有机会学的知识。不过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带孩子又小心,看着哪个孩子不顺眼,就不让孩子和他一起玩。全家几个大人守着一个小孩子,看着条件挺好,但小孩子却失去了自然成长的条件,也未必是好事。”
“梅老师,你好像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们家就是几个大人守着这一个孩子,要让他和别的小孩子在一起随便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一带他出来,我婆婆就不停地叮嘱,怕有什么意外。孩子呢,一看到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就疯得不得了,管都管不住的。”
“你信我,没事儿。有时间多陪陪他,让他多和小朋友玩。学习认字这事儿,不着急。我知道,张平推荐你来找我,是想让我教教他的,对吧?不用我来,你自己就可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师,关键是要有心。还有,不要太信书本上说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现在有句话,说得挺有意思:生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生第二个孩子照着第一个养,生第三个孩子照猪养。越养越粗,但是越养,越有经验,小孩子越壮实好带。可惜喽,现在中国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基本上都只有照书养孩子的机会了。哎,这以后的孩子啊,可能都快成实验室的制品啦。”
鲁娜听了以后,瞪大了眼:“梅老师,我现在听你这么说可真有道理!照这样养大咱们的孩子可不就是完全是照着书本生产出来的实验室制品嘛!”
鲁娜听到这里,看到我的杯子空了,连忙说:“梅老师,你在这坐一下,我去给你再拿一杯咖啡来。”
看着她走了,我转头对张平说:“你们家张毅天天都在外面玩,情况和鲁娜的孩子不一样。张毅很快就要上学,必须得具备一些课本知识,这样到学校里不给老师添堵,不拖班级后腿,他会过得很开心的。鲁娜的孩子还小,现在才三四岁,离上学还早着哪。小孩子学认字很快的,你不用替她着急。”
这时鲁娜回来了,她双手把咖恭恭敬敬地放好,然后自己稳稳当当地坐下来:“梅老师,你的这些想法我觉得实在是太好了,你应该把它们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像我们一样年轻的父母受益才对。”
“是啊,所以我才想去开自己的教学中心。我原来是在学校当老师的,就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太多,想付诸实践,非得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可。人生的时间有限,有了想法不去做,老了会很遗憾。”
“你的教学中心在哪里啊?费用贵不贵?”
“梅老师有几个教学中心呢,她现在又新开了两家。改天我带你去。”张平很热心地对鲁娜说。
“分不同需求。最普遍的一种是周一至周五的常规辅导学生。一天两三个小时,价格在二十元钱左右吧。”
“这么便宜啊?那学生还不得挤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