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张平呢,还是隔三差五地到我们小区里来摆一次摊,我每次去,也不太要她理我,自己找个凳子在一边坐着,看着她忙,全当自己在养神。我原来还以为她对我是有些特别的好呢,在一边坐久了才发现,我只是她的那些熟客里非常普通的一个,她对每个客人都一样。在她那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张平啊,你怎么几天都不来了?我急着找你呢……”她的摊子前面总是围着许多的女人,问长问短。不过那些女人都是来玩的多,买东西的少。并且,虽然和张平聊天聊得热火,而真到了想买东西的时候,这种熟悉和亲热,变成了要求更为便宜的价格的资本。玉这东西本就没有什么价钱好定,张平又常常讲讲交情,所以,那些客人们多数都能把价格讲下许多来。而张平呢,有时候是为了那一天早点开张,有时候是想着同一块料子做出的几件东西,卖出去的部分已略有赚头,剩一的部分就不太在意了;有时候是一件东西上一个客人来买的时候,价格没谈拢,心里郁闷,下一个客人来的时候,稍微还一下价,就给卖了……林林总总,反正我看得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她费尽心力结识这些人,和这些人交朋友,到底是帮了她的生意,还是熟人多,反而害了她的生意。

有一天,张平的摊子前来了两个老外。这两个人叽哩咕噜地比划,张平半张着嘴,瞪着眼听了半天,就是不知道他们要干吗。我刚好在旁边,就给她翻译了一下,这两老外竟然也想买个玉佛戴。我悄悄地对张平说:“他们不会讨价还价,你就卖两个好点的,贵点的给他们吧。”然后张平就开始挑啊,拣啊,比啊,选了两个挺不错的佛给他们。

我给他们说价,这时,刚好有两个小区里的女人拿了两个小玉佛,跟张平讲价,张平看了看,可能心思在这两老外身上,也没有多说什么,一百元就给卖了。这时,两个老外彼此看了看,也给了一百元。我告诉他们,不是一百元两个,而是三百元一个。这两个家伙竟然说出了中文:“她们,一百元两个!”我大吃一惊,敢情这俩家伙是装的!既然懂中文,那好办了。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和那个是不同的,色泽,净度,就如同钻石一样,是分级别的。结果,他们又变成外国人了,一个劲地摇头,说:“stone,stone(石头,石头)”。我挺生气,没想到老外这么狡猾了。我就把那种50元一个的拿过他们,结果他们认死了张平挑的那两个。张平就说:“算了,算了。”她不仅卖了,还应老外的要求,给他们系上挺漂亮的绳子,搭配上青翠的小珠子,拾掇得挺漂亮的。俩个老外拿着玉佛高高兴兴地走了,临走时还对张平说:“朋友,朋友!”

我挺没面子的。张平倒挺看重这两老外的表扬的,她笑嘻嘻地说:“梅老师,你什么时候也教我说英语吧?你看,老外也喜欢玉呢。我也要做老外的生意。”

我没好气地说:“你学什么英语啊?英语这玩意儿就是用来害中国人的东西。多少人学多少年的英语,一辈子也用不到。你卖玉,一年会碰上几个老外哦。就算碰上了,做个亏本生意,还不如不做呢。再说,你的特长是玉,你有学英语的功夫,把你的玉做好,将来需要,请个翻译就是了。”

张平想了想,说:“我觉得你会用英语和老外说话挺厉害的。我也想那么厉害。”

我苦口婆心地劝她:“哎呀,实在想学,也别跟书学。你学过语文吧?有几个人在平时的生活里像语文书一样讲话的?你要学,得学你们这一行的专有名词,再加一些买卖的常用句型,又实用,又快。”有关玉的专用名词去哪里找呢?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如果张平是按部就班地从英语启蒙课本开始学,嘿,到她能跟老外对话卖玉的话,那肯定是头发都白了。

这个话题就此搁下了。后来,张平还是好多次跟我提过要学英语的事情,无一例外地遭到我毫不留情地不带恶意的笑话。我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张平学英语有什么用。我只认为我对张平的建议是由衷的,是从她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但我从来没想过,我的态度对她是否有伤害,她是不是也认同我的想法。

张平也有几次和我讨论张毅上学的事情。她跟我讨论这事的时候,我就觉得茫然:我平时所接触的那些家庭,他们的孩子不用为学校发愁,他们只考虑哪一家学校最好,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到那最好的学校里去。我整天讲的那些教育理论,好像也是为那些已经衣食无忧的人服务的。我没想过,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张平这样一个流动摆小玉器摊的,送她的孩子去哪里读书;她们的孩子遇到教育问题,谁去帮她们解决;我也不知道,既没有户口,又没有房子,钱又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张平让我帮她联系个什么学校,该从哪里入手。可是奇怪的是,张平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让我帮她孩子找学校,提都没有提过。她只是问我:像张毅这样,差几个月才够入学年龄的孩子,找找关系早一点上学好不好。

照我的想法,张平能给张毅找个学校上学都不容易,还想提前,这难度也太大了吧?况且张毅虽然长高了不小,但是看起来,依然瘦小。那细胳膊细腿的,到学校里去,还不是尽给别的孩子欺负啊?我就劝张平,男孩子本身心理成熟就晚,晚上点学没什么坏处,人生那么长,更不必要为讨那几个月的便宜,让孩子在学校里不开心。多一年,个长高点,字认多点,也更懂事点再去上学,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轻松很多的。

张平一个劲地点对“哦哦”着,也不知道她到底听进去了没有。我有时候问张平:“不在我们小区的时候,你在哪里啊?”

张平就笑:“梅老师,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去的地方可多咧。我现在知道在高档一点的小区里生意比大街上还好做。只要有小区像你们这里一样的,我就隔几天去一次;还有一些新的商业广场招商的时候,要热闹热闹,也会让我们去;还有的时候,在大商场的门前借个玻璃柜台摆个两三天,到处跑呗。可能我比你还熟悉这个城市呢。”

张平这么乐观自信的样子,反而让我羡慕起来。鸡有鸡道,鸭有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谁又比谁更优越?谁又比谁更开心?

张平跟我聊天的时候,有时候聊开了,会讲到她卖玉的时候遇到的那些人和事给我听。她会说:“哎呀,我认识一个香港人,他有好几间工厂,我以为,他每天早上肯定是去五星级酒店里喝早茶,和别人谈生意呢。可是,有一次,他竟然跟我说,他天天早上吃他们家门前的一个早餐店的蒸肠粉,一次早餐才花十元钱……”她又会说:“我给珠宝店送货的时候,看见过一个台湾的富婆正和珠宝店的老板发牢骚,她有三个儿子,可是个个都只会天天算计怎么骗她的钱。她被儿子气得要死。我听珠宝店的老板说,她有几间工厂,一年赚几千万。这么大年龄了,谁也信不过,天天去工厂里盯着工人干活。看样子,钱多了也麻烦!”说着说着,突然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说:“哎呀,梅老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小孩子快三岁了,可是什么字也不认识。我张毅现在都认识好多字了,可是那孩子到现在还数不到十!更别提认什么字了。我看着都快急死了。梅老师,你什么时候有空,我带她来找你聊一聊,好不好?”

“是你的老乡吗?”

“不是。原来是我的一个客户。在一起玩多了,不就成朋友了呗。她开了一家高尔夫用品店,家里还有一个攀岩馆呢。我们玩得挺好的。我跟她说过你,她也想找你聊一聊她孩子的教育问题呢。”

张平真厉害啊,三教九流,她的圈子真是比我广。也是,老百姓买个小玉件儿,她这样的性格,当然是人人喜欢;她自己家里做玉器加工的,说起来那些玉的知识一套一套的,比那些珠宝店里的小妹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再加上不时地有一些相当养眼的东西拿出来,当然也让那些有点儿钱的人喜欢。能为她的朋友帮个忙,我也乐意。

摆玉器的河南女人教给我的真知灼见……》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快乐又美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摆玉器的河南女人教给我的真知灼见……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