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波及起的金融风暴,在2008年开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工厂倒闭,股价狂跌,生活消费品价格狂涨……这一年过得真是太痛苦了。在这里,我只想感谢时间,时间带走一切,再难熬的日子,只要你肯忍耐,都会过去。在磕磕绊绊中,我们终于迎来了2009年。
2008年到2009年,我们的学生数量虽然没有什么增长,但是成绩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长进;我们和传媒的合作也有了一些进展,经常给报社小记者俱乐部的孩子们上写作课;他们对我们的报导,也让我们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有一些开明的学校也会和我们沟通,探讨怎样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孩子们更有耐心和爱心,我们的团队也更像一个大家庭。这一年,我们虽然没有什么盈利,但仍然很欣慰。因为工作的成绩有时候不是单纯用钱来衡量的。
学生课后辅导,原来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工作,甚至说不上是一个行业。大家对这一行业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学校老师在自己班里招几个学生在家里教教,赚点儿外快;或者是在校大学生,搞搞勤工俭学,上门做做家教;当然也有一些像我们这样,开门面儿做的。开门面儿当成生意来做,就得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可是教育局却不管。理由是:现在国家明确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却给你们发办学许可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于一般小打小闹的人来说,教育局这种不作为是他们最欢迎的态度了。但是,我不同啊。我放着好好的学校工作不做,自然是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没牌没照,偷偷摸摸,说不定什么时候来个政策,我的奋斗就成了炮灰。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在工商部门申办了一个教育投资类的这么一个公司,这样不管是招生,招聘,还是对外合作,都有个正式身份。
前面说过,做课外辅导的,基本上都是老师,或者是在校大学生。老师本就清高,又是教自己的学生,心再怎么黑,也开不了口跟家长要多高的价钱;而在校大学生,就更是由家长订价说了算。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工作相对来说,都是做的劳心劳力的活儿,也不存在什么从中牟取暴利的事情。我这个专门办执照开教育投资公司的人,做这个也是因为在教育上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希望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去耕耘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已。课外辅导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在市民的生活中无可无不可地存在着。
到了2009年暑假,学生的课外培训和辅导,突然如同多年的死火山,一下子喷发出来:先是新某方来这儿开了个暑期集训营,拉走了一批学生去广州封闭式集训;后又有某右脑开发中心提供新思维记忆法,让你瞬间记住《孙子兵法》及会背圆周率后一百位小数;再来某镇上的少年宫摇身一变,成为孔子的代言人,来市区高调经营,不仅研究国学,更教你跆拳道;……你方唱罢我登场,几乎所有的公共汽车车身,所有的室外大屏幕电视,所有的高楼大厦外墙,你都能看到这些大牌公司在喋喋不休地强调:英语让你国际化,右脑让你更聪明,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教育,教育……
这些课外辅导也不叫课外辅导班了,都叫培训机构,某某教育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业,一下子彭涨起来,成了全城的热门,占据了几乎所有市民的眼球。
突如其来的大声势,真让我吓了一大跳。我和做这一行的其他几个辅导班的老师都很纳闷:这个城市真有那么多孩子要辅导功课吗?一下子来这么多的大机构,租场地,做广告,招老师,疯了吗?
我们这些只会老老实实教书的呆子们,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摇头叹息。
朱老师,年龄和我差不多,原来在公立学校当老师,因为思维速度太快,语言跟不上头脑,超级的数学天才,可就是没办法让学生听懂他的课,只好出来做。他今天和这个老师合作,开个小辅导班,明天又去那个学生家里一对一的给孩子上课,过不多久,又想着自己租个房子,当个小老板……一年下来,辛苦得要死,也没有什么钱赚。因为他跑得地方多,所以对于本城的教育培训情况及相关信息了解得也比我全面。有一天,他来我们小区里找他以前的朋友玩,顺便也到了我这里来看一看。于是,中午便一起吃饭。他告诉了我许多的新鲜事:某大教育收费有多高多高,他们给学生辅导,都是一次性让家长交一年至少好几万的辅导费,教得不满意,则可换老师但绝不退钱;某大聘用的那个校长,看钱收得太容易了,就从某大出来,找了几个有钱人合作,在本市开了一家叫“智群”的辅导机构,完全复制某大的运作模式,正在和某大对着干;还有那个打着孔子名号的辅导机构,包下了市里某公共场所一楼非常巨大的场地,也准备大干一场。朱老师讲得兴致盎然,最后他总结说:“我们这个城市是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大机构的,到时候,他们这些机构,一定会死掉好几个的,还是梅老师你们这样的好,规模不大,开销不多,踏踏实实地做了这么多年,口碑也不错,日子好过。”
虽然我很不习惯别人这样直截了当地评论我们的工作,但还是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也对自己的处境比较满意。我很固执地认为:教育学生靠的是自己教学上的真本事,而我认识的那些做辅导班的老师们因为没有了学校的固定工资,因为没有了政府部门的庇护,他们直面各种各样的学生,直面家长的挑剔与监督,直面市场残酷的竞争……能在这一行里坚持下来的,早就脱去了学校老师的虚荣与酸腐,他们肯吃苦,肯钻研,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有很多人对教育甚至有非常令我敬佩的见解。为了生存,他们更为谦和,更懂得如何帮助学生,更懂得怎样尊重家长。在这样的老师身上,你才能真正看到中国教育培训的希望,他们才是中国教育培训的脊梁。
某国家重点高校的老师了。在那里,我的教育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着学生拿过多次国际比赛的大奖,至于国内的考试,我们培训出来的学生拿到全市第一那已不存在任何悬念。
楼主,小说写得有漏洞啊,你到底是高校还是中学老师啊?
高校请问有全市第一之说吗?
看得出来,您是位认真仔细的人。
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一所附属中学,日常工作是筋连着肉,肉连着筋,相互合作,帮衬的事情非常多。这所学校的对外比赛,很多都是由我们学校里的老师进行培训并带队参赛的;而有一些市里的大型考试科目,直接就是由我们高校的老师任教的。
说起来也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九几年的时候,这所中学每周已有四节外教课。上课的老师就是我们学校的留学生。他们和那些中学生年龄接近,大家在一起完全是生活式的学习,非常快乐,非常好。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外国教授,很喜欢中国的孩子,他们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就会去中学,和那里的孩子做游戏,读外国文学里优美的诗歌。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各方面熏陶了孩子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