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经理他们这个地产商出资建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是和广州某百年历史的名校联办的,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有老学校做底子,几年间教学质量已是全区第一,倍受家长们的追捧。学校不大,学位也就有限,因此要进这个学校读书,就得买地产商的房子,而且必须是一手的,有一定面积以上的才可以拿到学位。王先生两夫妻是李经理老公大学的同学,在一家大公司里从技术人员做起,十多年了,把孩子丢在老家让父母带,很搏命地做,终于熬成公司高层。现在有了车,有了房,生活也安定了,于是把女儿从老家接来,打算一家子开开心心地在这个城市里过自己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可是,没想到的是,女儿参加五年级转学考试,英语只考了6分,别的功课也很一般。学校原来是不想收的,结果连李经理都出面了,请校长吃饭。最后校长总算松口,作为业主的小孩,可以上,但必须留一级。小姑娘知道后,当时就哭得一塌糊涂,坚决不干,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老王在孩子考试之前,也找过人辅导过一段时间,结果还考了这个成绩,老王这面子简直没处搁,气得要命;王太呢,又心疼孩子,这么多年没在父母身边,现在成绩不好,是做父母的亏欠了孩子。王夫人就拉下脸来求情:“校长,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两夫妻想办法帮孩子补,如果孩子期中考试不及格,咱们就留级或干脆转学,行不行?”看着李经理的面子,校长是很勉强地答应让孩子试一学期的。
当天晚上,李经理约了我和王先生一家来我们小区附近的一家饭庄喝晚茶。王先生高个子,寸头,戴着时尚的金丝边眼镜,很儒雅;他太太很端庄,很客气;小姑娘看起来满秀气的,有点儿拘谨,坐在她妈妈身边。当她妈妈把她的英语书递给我的时候,她使劲地抓着不放,被王先生瞪了一眼之后,才无奈地放手,之后就一直低着头,用手抠桌子上的台布,也不说话,我侧眼看过去,那眼泪就包在眼里,随时都会掉下来。
我翻开小姑娘的英语课本:"healthy"下面写着“害死”,"doesn"t"后面写上“打针”,……我很想笑,可是在这种场合又笑不出来。一问才知道,孩子在老家没上过英语课,她二十六个字母都不会读。父母接她到这里来,虽然请了老师给辅导,可是又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只好临时抱佛脚,用这种笨方法,能记多少记多少了。
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孩子已开始学习英语语法,她去读书的那个学校,质素又很高,要赶上大家,难度不小啊。我就和王先生商量了一个学习方案:花一个星期掌握二十六个字母,然后用三个星期学习完英语拼读课程,掌握拼读规则后,用四个星期背完三至五年级的所有单词,在进行上述项目的同时,学习及背诵基本的句型,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应该差不多了。
王先生夫妻也是读过大学的人,当时就认为我的方案很有道理。虽然俩人根本没想过让孩子这么辛苦,但是,形势不饶人,奋斗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吗?如果孩子进不了这里的学校,他们俩人这么多年的工作还有什么意思!王生夫妻俩足足有半学期是一天一个电话跟踪,小丫头也用心,期中成绩便达到了七十六分,期末成绩更成了全班第一,当上了英语科代表。后来,王先生夫妻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忙照顾不到孩子,另一方面,也是非常信任我们,这孩子就一直跟在我身边,如同我自己的孩子。小学毕业后,进了我们这里非常不错的一所民办学校重点班。这都是后话了。
王先生的女儿顺利适应了东莞生活,李经理对朋友也有了交待,觉得我挺给她面子。但她也有一点不明白:“梅老师,你说,老王夫妻俩都挺高的学历,重视小孩子的教育在我们朋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什么减负,赏识教育,快乐学习,趣味作文,他知道的比我们这些带小孩子的还多。虽然孩子放在老家,可也没少花钱,按理说这小孩不会差呀。谁知道竟然差点没学上!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就细细地给她说:“从我们这些老教师眼里来看呢,那些趣味啊,快乐啊,赏识啊,等等,都是教育教学中的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孩子把知识学到手。这些教学手段使用的效果,与它在一节课中所占时间比例,老师的控场能力等等关系很大。搞不好,学生下课以后,只记得那些好玩的游戏,或者老师举例时讲的小笑话,而相对应的知识点却没有记住,这就喧宾夺主了。有一些教育者一味地追求趣味,快乐,赏识等,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与吸收,那就是舍本求末了。不过,现在很多的家长疼爱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这些理论也很对这些家长的胃口。我估计王先生他们夫妻的小孩在老家,减负了,快乐了,爷爷奶奶肯定也少不了赏识,但是具体学了什么,学到没有,可能就没有落实和跟踪。”
李经理听我说完,长叹一声:“原来老师上课还有这么多讲究啊。看样子,老王他们就是给这些教育新名词忽悠了,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
我说:“话也不能这样说,任何的教育教学理论都有个创新实践到成熟的过程。不过,现在的父母对传统的教育方法特别叛逆,在到处寻找新东西的过程中,也容易被那些夸张的广告言词所迷惑,钱花了不少,可孩子又没真正学到什么东西。什么都好实验,但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办法重头来过的。不管什么时候,你记着我这句话总没错:好士兵,是千锤百炼训出来的;好学生,是扎扎实实学出来的。”
开学了,李经理的儿子上了初三,学习很轻松,成绩也很不错。李经理挺高兴,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饭,我嘴里连连答应,但是总也没时间,而且李经理也忙,这饭就一直没吃成。
天不知不觉地冷了,小区里摆小摊的人少了,张平也不常来了。我有时候闲了,想起她,不知道她怎样了,想打个电话给她,可是既不买东西,那就找不到什么其他共同探讨的话题。所以,常常是电话拨了一半又按掉:这种挂念,我告诉她,她反而会觉得肉麻;反正我记挂着她,她知不知道又有什么所谓呢?
没想到,张平有一天竟然主动打电话给我,还说:“梅老师,你请我吃饭吧。”
“为什么啊?”
“我心情不好。”
“行,你下午过来,我们找个地方去喝茶,好好开心开心。”我欠了张平那么多,难得她要我请她吃东西,我一高兴就把什么事都给推一边去了。
下午,张平在茶馆一见到我,就开始骂人:“TMD,今天真是气死我了。”
“怎么啦?”
她嘟着嘴说:“今天有个客户,找我做玉器活,他不懂行,还说我手艺不精,真把我气死了!”
“怎么回事呢?”
“那个客户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块大翡翠原石来,叫我按图纸给他做个大的玉器摆件。我看了看,然后对他说:做是可以做,但是不可能完全照着他的图纸做。可他偏说:那图纸是请了名人画的,那石头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必须按照他的图来做。我说做不来,他竟然说我没手艺,让我趁早走!”
“咦,玉器不是都照着图纸做的吗?”
“这你就不懂了。做玉器,特别是好的石头,哪有按图纸来做的呀?一块原石,你知道打开之后,哪里是玉,哪里是石?哪里有裂,哪里完整?里面的颜色又是怎样?只能由师傅来因势造形,再根据颜色雕琢:好的要突出出来,不好的要去掉,或者用造型掩饰起来。好的玉器,那都是老天爷早就把它藏在那个石头里的,要靠师傅去找出来的。所以说,玉这种东西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两块玉是完全一样的,也根本不可能照着图纸去做。只是现在的人吧,把那些一般般的不成器的石头,照着图,用电脑控制,机器切割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真正做玉的人,是不会做那样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