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呀,你看看,哪里还有质量像我们这样好,还比我们更便宜的?我也是给逼的。去年,有政府传媒机构找我们合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挺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具体负责人员沟通,大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非常相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了就上报他们的老总。可是,他们老总只看了我们教学点的照片,就一下子就否决掉我们了。理由是这么小的地方,还在小区里,怎么配和他们合作呢?我当时也很恼火:弄个大场面,谁不会?砸钱呗!可是,你教出好学生来,那是有钱就能办到的吗?而且,做我们这一行,你得方便学生,方便家长啊。市场是靠真本领打下来的,谁跟你玩花架子。”我这口气憋了很久,又没办法跟别人讲,给李经理一问,我就一下子全倒出来了。
“你气不过,就搞了这么个教学点?”李经理的口气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挖苦我。
“也不全是。我后来也想明白了:人和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要注重仪表。公司还不是一回事?尽是小教学点,你再厉害,别人也会怀疑你的实力;再说,我们教学点好多个呢,开家长会和做讲座时,去哪个小区啊?谁都不愿意,对不对?来这里,多好,没得讲,我还有面子。还有啊,你就不知道,现在的那些大学毕业生有多挑剔,一出校门,个个都巴不得直进世界五百强。没有个气派的写字楼,连那些刚毕业的学生都瞧不起你。来应聘?远远地看着你这门脸儿,他进都不进来!”
李经理听我这么一说,也连连点头:“如果照这么说,你这钱也花得不冤。而且,我也觉得你们是真有实力。梅老师,还是你厉害!”
“从商业经营上来说,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我很难接受这种做法。公司开得越大,和实质教学不相关的支出就越多,教育的成本就随之上去了。我原来的想法就是:在小区里开,贴近学生,贴近家长,各方面的费用也低一些。家长用一定量的钱,可以让孩子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因为教育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孩子的变化,也是在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可现在,形势逼成这样,我就只好自己苦自己,拼命地钻研教材,多上课,带头把学生教好。我这里,不上课的时候,除了我过来办公,平时连值班的人都不安排,也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让我一个做老师的,又要教学生,又要考虑公司经营的事宜,有时候很难啊。”
“嗯,我看你也是,你老公赚那么多钱,你这么辛苦干什么啊?搞不懂你。”李经理这么说着呢,一下子发现了我脖子上挂的那块金镶玉,“你这个不错啊,解下来给我看看。”
我也没介意,就解下来,递给她。
李经理对着窗外的光线左看看,右看看,啧啧称赞:“告诉我,你在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
我刚想跟她说是在张平那里买的,李经理就像是一眼看穿了我似的,说:“不要告诉我是在张平那里买的。她那里的货我全都知道,没有这样的东西!”
“既然你这样说,那你就允许我有个自己的秘密,好不好?”我跟李经理笑着说。
李经理不再问,又看了半天,还给我,又给我看她手上的一枚戒指:正阳的一颗蛋面翡翠,白金镶钻围着,富豪级别的:“这个是张平那里的货。”
“挺漂亮啊。告诉我,你是怎么认识张平的?”我觉得李经理这样的人,平时接触的都是大商家,和张平走得那么近,有点儿匪夷所思。
“我不是我们公司招商部的吗?我实际是在一个大地产公司做。我们公司开发了一个商业广场。刚开张那会儿,人气不足。公司就决定先把商业广场的空地上搞个什么博览会,这个你懂的:打个大广告,实际拉来的都是些不知名的小商贩。包装一下,先热闹起来再说。我那时候就派人到处去搜啊,大家喜欢什么东西,就找什么方面的商家。那时候,张平是一个在路边摆小摊的,弄个大遮阳伞,下面铺一块布,摆一堆玉器在那里卖。我上班的时候经过她那里,看她的小摊前总有很多人。我就派人把她拉过来我们这里摆,一个月只收她几百块钱。”
“你有眼光,找对人了,她给你们带来不少人气吧?”
“是,这丫头挺会说的。我有时候也去那个商业广场逛逛啊,顺便会看看她的货,她的东西不错。我这个人呢,钱虽然不多,但是我喜欢翡翠。顶级的买不起,手里的东西也不会差。这丫头会做人,她知道是我派人找她来这里的,有好东西我看上了,她给的价格上也不贵。我的朋友多,也有人喜欢这个的,我有时候也会帮朋友从她那里拿点货,算是帮衬她生意。都是先拿了货,别人付了钱,我再给她。有时候,觉得不满意了,随时拿回去换,只要没损坏,她都换。别看她是摆小摊的,比很多大商场爽快,大方。”
“张平这一点真是没说的,对人蛮诚恳。”
“后来我们那里慢慢旺起来了,租金也高了,她做小生意的,哪里扛得住啊?我就对她说,我们住的那个小区不错,在小区里的步行街摆摊,费用可以按天付,生意不一定比这里差。她就又去了我们那里的步行街。要不然,你不会遇见她,我也不会认识你啦。”
“是啊,人世间的事情真是奇妙。难怪张平总是说她欠你的。原来是你把她从小地摊上拉起来的呀。这对她来说,其实是一个质的飞跃。张平家世代做玉雕,看样子这一代要出一个玉器商人了。从生产转向经营,更能掌握产品的命运,也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觉得你也和张平差不多,从一个学校里的老师,单纯的教书的人,变成了一个自己经营教育的人,你现在也是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过,你比张平有头脑,有实力,你走得比她远一些就是了。”
李经理的这句话,既有夸奖,又说中了实质!她厉害!我听了,一时无语。
李经理看我发呆,连忙笑着拍我:“哎,开玩笑,开玩笑!我把你和张平放在一起比,你不高兴了?”
“没有,这么夸我把我吓坏了。你把我和张平放在一起比,我不觉得有什么降低身份的。张平这个人,说不准她将来会有多大的出息呢。”我挺真诚地说。心里想到自己从一个老师转到经营自己的辅导机构,所受的辛酸,和张平比,可能只多不少。她还比我年轻得多,未来尚是不可限量之中。
“也是哦。一个才二十多岁的丫头,能这么踏踏实实地做事,走南闯北的,见识也不少,比我们当年强多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咱们的孩子以后会比咱们强得更多呢。”
“是不是啊?你们开辅导班的老师总是表扬学生多,我可要悠着点听。”正说着,孩子们下课了,李经理笑着领着儿子走了。
李经理自己的工作不错,老公是公务员,儿子读名校,她的生活过得很悠闲。日常生活中,她最喜欢的东西是翡翠,最操心的事情就是儿子的未来和前途。翡翠那方面的情况我不清楚,但从她儿子的情况来说,我就觉得她真是多余的操心。有这样的家庭和这样的父母,孩子性格好,智力又不差,前途是摆在那里的:名校高中,211大学,一步步照着走就是了。不折腾的话,生活的路还不是一眼望到底的顺畅?李经理虽然每次听我这么说,都有点怀疑地问:“是不是啊?”但还是慢慢地把心放下来了。
这一转眼就到了十月。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李经理的电话,说她有一个朋友,在他们公司买了一套大宅,打算把孩子从老家接到这里来读书。可是,转学考试成绩太差了,现在能不能进学校还悬着,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