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东西,永远都有时间。”
各位看官很着急啊。
我对这个帖子的相关情况略作交待:
一、我本人就是一名教师,教书是我的本份。
二、文中所写的事情,原汁原味。
三、任何事情事后看,每个人都可以当诸葛亮;但在当时,种种因素困扰之下,却有着千百种的可能性;
四、人的一生,再复杂的经历,三五百字作个梗概也足够了,简单一些的几十字也足矣。但是,要知道人生个中滋味,却非得细细体味才行。这个,恐怕用三五百字做到,有点难;
五、这篇贴子,诸位看官在看,我的孩子也在看。人生的一些道理,也是在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慢慢地显现出来的。只说个开头,结尾,无味得很。有时候,你对孩子讲自己的人生历练,希望孩子能学到一点,可他们是没有耐心听的。如果给他们一部小说看,反而会更有用一些。文中所写的东西,我的孩子都见过,所以,看起来会熟悉又感到新奇。而这事情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道理,孩子自己也会慢慢地体会到。
六、这是我在天涯第三次发贴,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我很感谢。下面想调查一下:你们觉得在一百个字呢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点意思呢,还是细细地了解过程,顺便一起分析分析,学习学习有趣呢?
七、网友们的回复丰富多彩,我从中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我正可以通过这个贴子,与大家做更多的沟通,长更多的见识。这也是我可以不断地写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工作真的很忙。这篇贴子写得这么长不是我的原意。你们认为我该不该三言两语结束这个帖子?
我第二天从家里拿出第一次从张平手里买的那块玉牌,找我的朋友去看。
朋友在阳光下看了一会儿,又放在手里掂了一下,对我说:“真正的翡翠A货,没错。”
“手工如何?”
“谈不上什么手工。”
昨天他给我说金镶玉的时候,我一点儿都没激动,但今天,他说这块玉的时候,我却有点儿较真:“卖玉的人说是他们那里最好的玉器工人做的。那人还得了奖呢。”
我那朋友又笑:“钻石,好坏的标准都定得很明确,按质论价,一粒钻石摆出来,价格估计上有据可查。可是玉呢,各人有各人的评价标准。喜欢就拿着吧。”
“ 这个价格准确的我也不问了,你说个大概行情吧。”
“正宗的A货,质地也不错。如果你那个朋友是做这一行的,拿货价也就在一千左右。”
我的心里有点凉,买得不值受打击这个因素肯定是存在的,自己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幼稚好笑,也让人郁闷吧。
张平给我的那块玉牌,我仍然相信它是手工的作品。为什么呢?张平这之后给我说的话不知道有多少箩筐了,真真假假的都有,但是,凭我的经验,还是可以选择性地去相信一些。比如说:“好的玉器匠人,是不会花功夫去弄那些不起眼的石头的。”“一般的小徒弟做的东西,没有好料。都是拿些陶瓷底的种给他们练习。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俗称打耙货,最后也就是放在地摊上卖。卖不掉就是扔货。”“好料子难得。一块好料子,不找到好手艺人,不如不动手。老工不如新工,新工不如子料。一块好玉石,一动过了手,成了形,除非手艺超群,要不然,好好的料就毁了。”
如果这块玉是翡翠A货,质地又不错的话,我有理由相信,精明的玉器商人是不会让电脑去成批地生产它的,只能是一个玉器匠人费心费力地一点点地做出来。
两年过去了,不知出了什么邪,翡翠的价格疯涨。当然,地摊货还是地摊货,真正涨起来的只是那些世面上不多见的精品。我去过几家珠宝行看过,类似张平卖给我的那块玉牌的质地的货,是非常少见了。就算是有,价格也都在五位数以上。张平也很郁闷,她常常对我说:“你说,我这生意是做还是不做呢?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卖不如藏。我费尽心机卖出去的玉,赚到的钱,还不如它现在涨得多呢。如果我当年不卖的话,现在可能不知道多赚多少钱了。”
如果把新坑和老坑同样种头水头的东西放在一起,
那新坑的就黯然失色了
=================================================================
你说得对。
我买了这块玉之后,其实张平也挺失落。她后来也弄了很多翡翠来,看着水头,成色都不错,但是放在那块金镶玉边上一比,她就泄气。她说:人比人要死,货比货得扔。
她现在一般不再卖玉给我。理由是:你有那么顶级的货色,还买什么呀。
有闲把张平的东西放几张图片给大家看一看,评一评。我觉得她的东西还是比许多珠宝店里的好。
还有吗?很欣赏LZ的文采。看你的帖就象面对面听讲故事般,亲切、娓娓动听。。。
====================================================================
会接着写~~~~
张平,说她是河南女人,其实只有二十四五岁。小学都没有毕业。
我们之间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按理不会有很深的交情。有现在这样的交往,也算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吧。
我不太介意张平的所做所为,她真也罢,假也罢,对我的生活构不成太大的影响。我其实挺喜欢和张平在一起聊天的。和她在一起,我可以完全放下身份和架子,走进另一个世界里去,单纯而快乐。
昨天晚上回家,没有码字,度了一下河南南阳镇平。
果然是玉器之都。
难怪张平有那么多的东西讲给我听,敢情那里的人就是“靠玉吃玉”。
在那样的地方,出来的一块玉制品,我只能说:张平给我的东西只是小儿科的货罢了。不奢望,平淡心就好。
张平在那样的地方,估计是个扔进人堆里再也找不出来的小人物。那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无数个张平这样吆喝卖玉的人。他们的话,他们的货,如何去看,大家自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淡定,淡定~~~~
接着说张平和我之间的故事。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带着女儿在小区里闲逛,看到张平回来了。我正想:这家伙,搞什么鬼呢,回来连电话也没一个。她倒是反应得快,一下子就叫起来:“哎呀,梅老师,我一个星期前在河南打电话到你家里去,你不在,你女儿接的。我当时是想告诉你,让你不要还价了,那块翡翠就按那个价买了算。”
“我女儿没跟我说啊。”
“我当时不是看你不在嘛,就没有讲。想回来直接告诉你的。”
“哦,你问了你爸了?他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