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写在前面:

1、此帖所有案例均为真实事件;

2、众所周知原因,某些地方做了虚化处理;

3、请就事论事,勿涉及“央视”;

4、请勿打听事件的人物、时间及地点;

5、切勿对号入座,谢绝跨省;

(1)天灾?人祸?

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我终于如愿“跳”到了当时声明远扬的栏目组,成了那里的一名记者。

栏目的办公地点在央视大楼的正对面,长安街的南边。那是一座2层的小楼围成的四合院,淹没在一片平房之中,如果不是知情者,绝对不知道当时鼎鼎大名的央视评论部,就在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

但就是这个貌不出众的小四合院,却改变了我整个的电视生涯。

那是我到栏目组大约一个月后,制片人的一个电话,一下就将我推倒了一场全国风暴的中心。

直到今天,我都还想不通,当时制片人为什么选择了我。要知道,在那个央视改革的最前沿地带——评论部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而当时的我,进入栏目组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被制片人看中,除了“运气好”,我实在是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解释了。

我是在一个深夜12点多接到这个电话的。

接到制片人的电话时,我刚整整一天一夜忙完一个片子,正呼呼的大睡。电话铃声一阵阵传来,铃声灯光如幽灵般在床头闪烁。

“赶紧收拾,马上过来!”刚一接电话,制片人一副不容商量的声音就传了过来,硬邦邦的根本就不给人任何回旋的余地。

从采访部到评论部,我所见到的央视领导好像都是这幅面孔,干脆,简洁,能用2个字把事情说清楚的,绝不用3个字。

到新栏目后,虽然还从没出差做过报道,但在后方活却没少干。接到制片人的电话前,我刚刚和一个老记者连续熬了3个通宵,才将一个急活忙活完。

可没想到,刚到家屁股还没捂热,电话就追了过来。虽然连续熬了3个通宵,但说实话,当时一接到制片人的电话,高兴得差点没从沙发上掉下来。

宁愿阎王爷让干活,不愿制片人叫吃饭。这句流行在电视行当里的大实话,其中的味道,那时的我却丝毫也感受不到。相反,制片人的这个电话,在我听来,却如同仙乐般动听。

“好的。”我一骨碌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昨晚通宵熬夜的痛苦早就不见了踪影。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马上到办公室来,要快。”

电话咔嚓挂上了,话语简洁的不多说一个字。

按奈着激动,随手拣了几件换洗的洗衣,胡乱的塞到旅行包里,往身上一背,打开门就往外冲,下楼梯时,与一个正婀娜着身子上楼的时髦女孩差点撞个正着。

“对不起,对不起。”我一边连声道歉,一边风一般的冲下了楼,留下一脸迷茫的女孩站在楼道里发呆。

6月天的零点,街上还有不少的车和人。坐上出租车,摇下车窗,微风徐徐的吹着,看着一排排的路灯向身后退去,看着此时宁静的长安街,看着天安门广场上值班的武警,虽然熬了一个一天一夜,可心里竟然充盈着兴奋。

这一路上,我不停的在想,制片人会交给我什么任务呢?是简单的题,只是让我去练练手,还是委以重任?来这个组后,我还从没单独出手过,领导会放心吗?

激动和不安交织在一起,从长安街的东头一直交织到了西头。

出租车嘎吱一声,停在了羊坊店路那个小胡同里,车门正好对着小四合院大门。

打开车门,一路小跑着进了制片人的办公室。

“快过来!”刚一进办公室,一个中年男人就冲我招手。

刚才给我打电话的人就是他,我的直接领导,栏目制片人吴非。一个虎背熊腰,军人出身,干劲十足的中年男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领导没有领导样,深受手下的一帮记者喜欢,相互亲近的跟哥们一样。

这么风风火火的把我招来,到底有什么紧急事呢?制片人正坐在沙发上审片子,我一屁股就坐在了吴非的旁边。

“收拾一下,马上出发,机票已经给你订好了。”吴非头也不抬的审着片子。

马上出发?到底是啥事?我心里本能的一惊。

虽然栏目所做的节目时效性都很强,讲究的是及时,但像今天这样大晚上的把人召过来,打发出差,还不是太多见。

“这是个重任务,台领导都已经亲自过问了,你自己可要把握好。”制片人看出了我的疑惑,将一个厚厚的大信封递给了我。

台领导都过问了?我心里又是一惊。

虽然我来央视工作时间不长,但也已经快有半年了,也知道一个报道要是上升到台领导亲自过问的地步,肯定不是件小事。

“没时间了,这信你带着路上看,里面有具体的联系人和电话,你直接和他联系就行。”

我没敢多问,伸手将信接了过来。

这是一封观众来信,落款的地址是XX省XX市。我的眼睛刚一看到“XX”这两个字,顿时就像火烫了一样,浑身一个激灵,马上想到刚才家里电视里播放的水灾新闻,不禁自语,靠,怎么这么巧?

摄像师老董早就准备好了要用的机器,来不及看信里都写什么了,拿上机票,两人赶紧往楼下跑。

都知道这个小四合院的人经常出差要打车,而且以打车大多都是到机场。所以,小四合院门口无论何时都有趴活的出租车,大晚上的也不例外。

打上车,出租车直奔机场。

凌晨3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人群都排着队有秩序的登机,我背着电脑,和摄像师拎着摄像机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坐这样的红眼航班,对我来说,还真是第一次。

“请问满了吗?”一走到飞机口,我就问空姐。

在央视工作久了,几乎成了空中飞人,时间一长,有了经验,每次一走到飞机口,看到空姐,这就成了第一句话,目的就是为了能到后排的空椅子上休息一会,以弥补缺失的睡眠。

这几乎是央视人的发明,应该申请专利。和同事一谈起这个事,我总是这样调侃。

凌晨3点的航班,哪会坐满呢?我的话成了多余。

我和摄像师径直走到飞机的尾部,一人一边坐下。摄像师往椅子上一趟,抓紧时间补觉去了。我呢,却不能睡。到现在为止,这次领导派我出去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我还丝毫都不知道;等会飞机一落地,就得工作了;而且,这是我到这个栏目后,第一次单兵作战,成败在此一举,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我呢,你说,这个时候,我就是再困,我能睡的着吗?

我从包里掏出了制片人吴非给的信。

信很厚,我小心的撕开了信封,慢慢的抽出了里面的信,小心翼翼的,生怕撕破了。

常年跑在一线,经常与老百姓接触,对他们非常了解,我知道,这些在外人看来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信件,对寄信的老百姓来说,那里面可能就装着他,他全家,乃至他全村,全乡的希望。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每次拆信,都是非常的小心。

信是对折着的,我慢慢的打了开来。

第一页上写满了字,我看了一眼,顺手往后翻,第二页还是写满了字,再翻,到第三页,我马上腾的一下就坐直了身子,拿着信的手开始微微的颤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的看着手中的信。

只见满满一页纸上,摁满了一个个的红手印,一排排的,一个个挨着一个!

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2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