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时隔半年后,再续写这个帖子,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了,谢谢马甲一直在顶贴,让这个帖子偶尔会出现在首页,也让偶尔看到的人走进来瞅两眼。

这段历史过去了六七十年,也很少有人会关心了。人们都在为了生计忙忙碌碌,忙着眼前的事情,很少有人会专注于这段历史。

也感谢马甲一直对抗战这段历史的热情和执着。

先说说“方先觉投降”的事情。

我很多年一直认为方先觉当年是投降了日军,只是几年前在采访第十军的报务员卢庆贻老人后,才第一次听说方先觉是冤枉的。

后来,为了弄清楚方先觉到底是不是投降,走访了衡阳很多老人,研究衡阳保卫战的专家,记载衡阳保卫战的资料,各种说法难以统一,有说投降的,有说没有投降而是停战的。

说方先觉投降的 ,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而说方先觉没有投降,只是停战的,有一些当事人和专家。说实在的,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很难。

不过,我更倾向于方先觉没有投降,有人证互相印证。

当然,你也可以得出方先觉投降的结论,有海量的资料互相印证。

毕竟,无法找到方先觉本人,也无法找到围攻衡阳的日军司令横山勇,还无法找到看守方先觉的日军哨兵……关于方先觉是否投降,我想,肯定还会一直争论很久,也许会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但是,无论认为方先觉是否投降,我们心中都非常敬佩这名将军。

再继续《远征印缅》那个帖子里的话题:孙立人的新一军到底是否歼灭了7.4万日军?

我很长时间一直认为新一军歼灭的日军数量是很多资料中记载的3.3万,后来,看到了孙立人的碑文,记载是7.4万。然后,看到了一些老兵的回忆录,回忆录中说了3.3万的来历,3.3万最初的说法来源于《缅甸荡寇志》,但是,这个3.3万是通过新一军军医处长的口中传出来的,《缅甸荡寇志》做了记载,这个数字就开始就开始流传出去。

军医处长的数字又是怎么来的?回忆录中说,是各支部队上报的所清点的日军尸体的数量。

那么,是不是每个日军的尸体在战后都能够找到?肯定是不会的,因为新一军的武器很先进,重炮装备到营,每次作战,先用重炮轰击,而且空中还有飞机支援,肯定有很多日军的尸体,在战后是找不到的。还有,新一军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除了打下密支那后休整了两个月,其余时间里,无日不战,那些小的遭遇战,日军的尸体也是难以统计的。

新一军到底歼敌多少?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7.4万,一种是3.3万,我更倾向于7.4万,而你倾向于3.3万。其实,无论是歼敌7.4万还是3.3万,这支部队都无愧于一支抗日战场上的铁军——这点相信你也会承认吧。

再次感谢马甲这么长时间里热心顶贴,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帖子。

谢谢各位回帖。

以前我也认为方先觉带着第十军投降,可是采访当事人和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后,才发现和我的看法有出入。

第十军将士放下武器后,并没有遭受到公正的待遇,也没有反过来去打别的抗日部队。

他们在停战后,仅有的7000名伤兵被关押,轻伤者和没有受伤的文职干部,给日军干活。卢庆贻是方先觉的报务员,方先觉最后一份电报就是他发出来的,最后一句是:“来生再见。”这是发给蒋介石的。停战后,卢庆义就被关押在教堂里,和方先觉是隔壁。那段时间方先觉因为战败,发高烧,没有走出一步房间。十多天后,卢庆贻和别的战士给日军割马草。后来,他们一行十几个人在押解途中,杀死了两名日军看守,逃了出来。

骆首瞻和桂调元也是老兵,他们也证实,衡阳城破后,每天晚上都有几名第十军的士兵,偷偷地爬到城外。

葛先才当年是第十军预十师师长,战后,他和其余几名将军也被关押,并没有去组织军队去打别的抗日军队。几个月后,葛先才他们在军统特务的帮助下,逃出衡阳。

方先觉一直患病卧床,杜绝了日军要求送他去汉口治病的请求。戴笠亲自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方先觉。方先觉被救出后,沿路有民众趁着夜晚背着方先觉跑。我采访过当年被方先觉的其中一个人,他说方先觉身体很轻,就像儿童一样。而方先觉身高186厘米,身体这么轻,想想就知道什么原因。

直到抗战即将结束,还有300名第十军幸存士兵在衡阳。日军投降前夕,日军将这300名士兵全部活埋。活埋地点我见到了,亲眼看到活埋的人,也这样告诉我。

【《桂林保卫战》续十五】

《广西文史资料》中记载,阚维雍将军自杀殉国的日子是1944年11月9日。

这天下午,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阚维雍参加了。回到师部后,阚维雍交代了突围事宜,并对师部所有人说:“桂林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是不会亡的。我决心与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师长代为指挥。”

随后,阚维雍把随身携带的牛皮背包交给卫士,里面装着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还有一块小手帕,上面有他用钢笔写的字:“大忠大孝,成功成仁”。又把用手帕包着的一张纸交给了参谋。接着,阚维雍走进了电话机房,所有人等候在外。几分钟后,电话机房里传来了一声枪响,所有人冲进了房间里,看到阚维雍神情平静,脸色通红。大家抱着阚维雍哭喊着:“师长,师长……”

阚维雍交给那名参谋的手绢里,包着一张纸,上面是一首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郭炳祺少将和师部参谋人员,找来一副棺材,将阚维雍入殓后,埋在了散兵壕里。

然后,师部匆匆转移。

桂林失守后,131师被俘士兵向日军提出要求,将阚维雍将军从散兵壕中起出,重新安葬,日军被阚维雍将军的忠勇所感染,派一名大尉陪同被俘士兵重新安葬阚维雍将军,日军还在坟茔上立了一块木牌,上书:“支那陆军师长阚维雍将军之墓。”

参加了桂林保卫战的幸存老兵们都说,131师被俘士兵,没有一个是在清醒状态中被俘的;桂林保卫战中,所有被俘的桂军士兵,一部分是在日军施放毒气时,被熏昏后才遭到俘获的;还有一部分是力竭被俘。

桂军之强悍,为其余各军所罕见;桂林保卫战之惨烈,为八年抗战所罕见。

阚维雍将军自杀殉国后不久,陈济桓将军也自尽了。

最后一次城防会议结束后,陈济桓将军拿出两瓶一直舍不得喝的好酒,和大家分享了,然后,拄着拐杖,握着手枪,拖着一条嘎嘎作响的残腿,一瘸一拐地来到炮兵阵地和高射机枪阵地,叮咛将火炮和高射机枪全部损坏,不要留给敌人,缓步离开。

桂军守军开始全线突围。

这时候,桂林城已经被日军团团包围,想要突围出去,又谈何容易。在激战中,陈济桓和司令部走散了,他带着身边仅有的几名士兵一直走到了猴山坳,手臂和嘴角都已受伤,血流如注,无力行走。

战士们要背着陈济桓一起突围,而陈济桓坚决不要,他支开士兵们后,看着愈来愈近的日军,含笑自尽。

陈济桓将军自尽殉国后的几个小时,吕旃蒙将军也壮烈牺牲。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2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幺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第2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